吊腰撒跨


   谓扭捏作态。 元 无名氏 《村乐堂》第三折:“百忙里便弔腰撒跨,半合儿勘你箇搅蛆扒。”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iào yāo sā kuà
成语简拼 dysk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谓扭捏作态。 元 无名氏 《村乐堂》第三折:“百忙里便弔腰撒跨,半合儿勘你箇搅蛆扒。”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丧。~孝。~唁。凭~。 慰问遭遇不幸的人:形影相~。 悬挂:上~(自缢)。~灯。 把毛皮缀在衣面上:~皮袄。 提取,收回:~销执照。 中国旧时钱币单位,一吊为一千个制钱或值一千个制钱的铜币数量。

胯上胁下的部分,在身体的中部:~板儿。~杆子。~背。~身。~肢。~围。 东西的中段,中间:半山~。 中间狭小像腰部的地势:土~。海~。 裤、裙等围在腰上的部分:裤~。

放开,发出:~手。~网。~谎(说谎)。~气。 尽量施展或表现出来:~刁。~奸。~娇。~欢儿。~野。~酒疯。 姓。

散播,散布,散落:~种(zhǒng)。~播。把酒端平,别~了。 姓。

抬腿向前或向旁移动越过,迈过:~进。~入。~度。 骑,两脚分在器物的两边坐着或立着:~马。小孩~着门槛。 超过时间或地区之间的界限:~越。~年度。~国公司。 附在旁边:~院。 古同“胯”。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吊』

《字彙》字俗弔。

『腰』

《集韻》《韻會》伊消切《正韻》伊堯切,𠀤音要。 《說文》身中也。象人要自𦥑之形。 《徐曰》要爲中關,所以自𦥑持也。 《玉篇》骻也。 《釋名》腰,約也,在體之中,約結而小也。  又馬名。 《古今注》古駿馬有飛兔腰褭。  又天下形勢亦稱腰。 《戰國策》梁者,山東之腰也。 《玉篇》本作要。 《廣韻》或作𦝫。

『撒』

《集韻》《韻會》𠀤桑葛切,音薩。散之也。一曰放也。 《吳志·潘濬傳註》孫權數射雉,濬諫之,出見雉翳,手自撒壞。 《正字通》今俗云撒手,撒潑,皆用撒。  又姓。洪武中舉人撒仲謙。  又《六書故》本作𢴻。山戛切,音煞。擲也。互見𢲳字註。 《集韻》或作攃。 《韻會》《正韻》俗攃字。

『跨』

《唐韻》《正韻》苦化切《集韻》《韻會》枯化切,𠀤音胯。 《說文》渡也。 《玉篇》越也。 《左傳·昭十三年》康王跨之。 《註》過其上。  又《廣韻》兩股閒也。 《詩·魯頌》有驈有黃。 《傳》驪馬白跨曰驈。 《疏》郭云:髀閒也。倉頡篇云:兩股閒也。  又《廣韻》《集韻》《正韻》𠀤苦故切,音庫。踞也。 《晉語》不跨其國。 《註》猶踞也。 《史記·李斯傳》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又《史記·司馬相如傳》跨野馬。 《註》索隱曰:跨,乗之也。  又《廣韻》苦瓜切《集韻》《韻會》《正韻》枯瓜切,𠀤音誇。吳人云坐曰跨。 《類篇》大坐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苦瓦切,音㡁。䠚跨,行不進貌。  又《集韻》枯買切,音胯。䠚跨,行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