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浴讥裸


   在一起洗澡却讥笑别人赤身露体。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问题,却以此而讥嘲别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óng yù jī luǒ
成语注音 ㄊㄨㄥˊ ㄩˋ ㄐ一 ㄌㄨㄛˇ
成语简拼 tyjl
常用程度 一般
成语繁体 同浴譏裸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在一起洗澡却讥笑别人赤身露体。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问题,却以此而讥嘲别人。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李开先《董孟才诗集序》:“予以喜谈好作,且有刻本,独恶其日趋于文,而无用于世,岂非同浴而讥裸桯乎?”


成语典故

明·李开先《董孟才诗集序》:“予以喜谈好作,且有刻本,独恶其日趋于文,而无用于世,岂非同浴而讥裸桯乎?”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一样,没有差异;相~。~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侪(同辈)。~庚(同岁)。~年。~胞。~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仁(同人)。~仇敌忾。~工异曲。~室操戈。情~手足。 共,在一起(从事):共~。~学。~步。殊途~归。~舟共济。 和,跟:~流合污。 姓。

〔胡~〕见“胡”。

洗身,洗澡:沐~。~室。~场。~缸。~巾。~血(全身浸于血中,形容战斗激烈)。

讽刺,挖苦:~讽。~评。~笑。~诮。冷~热嘲。 查问,察问。 指责,非议:~议。~弹(tán )(指责,抨击)。 规劝。

露出,没有遮盖:~露。~体。~裎(脱衣露体)。赤~~。~子植物。 指除了自身外,什么都不附带的:~机。~婚。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浴』

《唐韻》余蜀切《集韻》《韻會》兪玉切,𠀤音欲。 《說文》洒身也。 《周禮·天官》宮人共王之沐浴。 《註》浴用湯。  又借爲潔治意。 《禮·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  又《夏小正》十月黑鳥浴。黑鳥,烏也。浴謂乍上乍下也。  又水名。 《山海經》泰冒之山,浴水出焉。  又隂山,濁浴水出焉。  又幽都之山,浴水出焉。  又《韻補》叶欲屑切,音悅。 《蘇軾·月硯銘》其受水者哉生明,而運墨者旁死魄。忽𤣥雲之霮䨴,觀玉兔之沐浴。 《集韻》或作𣴲。

『裸』

《唐韻》郞果切《集韻》魯果切,𠀤音卵。赤體。 《說文》袒也。 《孟子》雖袒裼裸裎於我側。 《左傳·僖二十三年》曹共公聞其騈脅,欲觀其裸。 《魏志·裴松之註》襧衡爲漁陽摻撾,不易衣,吏呵之,衡乃脫衣裸身爲之。  又人曰裸蟲。 《晉書·五行志》裸蟲,人類,而人爲之王。  又川名。 《述異記》桂林東南邊海有裸川。 《桓譚·新論》呈衣冠于裸川。  又海上有裸人鄕。  又館名。 《拾遺記》靈帝初起裸遊館千閒。 《韻會》作𧝹,別作倮臝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