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的波浪推动前面的波浪不断前进。多指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永不停息向前发展。
宋 文珦《过苕溪》诗:“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
见“后浪催前浪”。谢觉哉《偶成》:“喜看~,已识今年胜去年。”
大波:波~。海~。巨~。风~。~涛。~潮(亦喻大规模的社会运动)。风平~静。 像波浪起伏的:麦~。声~。 没有约束,放纵:放~。流~。~费。~迹。~人。孟~。
手抵物体向外或向前用力使物移动:~车。~搡。~拿。~倒。~敲。顺水~舟。 使用工具向前移动进行工作:~头。~土。 使事情开展:~广。~行(xíng )。~动。~销。 进一步想,由已知之点想到其它:~及。~究。~导。~论。~测。~事。 往后挪动(时间上):~延。~移。 辞让,脱卸:~让。~却。~委。~辞。 举荐,指出某人优点:~许。~重(zhòng )。~举。~崇。 让出,献出:~恩。~心置腹。
指空间,人面所向的一面;房屋等正门所向的一面;家具等靠外的一面,与“后”相对:~面。~边。~方。面~。~进。~程。 指时间,过去的,往日的,与“后”相对:以~。~人。~此。~科。~嫌。~言。~车之鉴。 顺序在先的:~五名。 向前行进:勇往直~。
大波:波~。海~。巨~。风~。~涛。~潮(亦喻大规模的社会运动)。风平~静。 像波浪起伏的:麦~。声~。 没有约束,放纵:放~。流~。~费。~迹。~人。孟~。
《唐韻》《集韻》《正韻》胡口切《韻會》很口切,𠀤音後。 《說文》繼體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之从一,口。發號者,君后也。 《書·仲虺之誥》徯我后。 《易·泰卦》后以財成天地之道。 《禮·檀弓》夏后氏堲周。 《疏》夏言后者,白虎通云以揖讓受于君,故稱后。 又《禮·曲禮》天子有后。 《疏》后,後也。言其後于天子,亦以廣後胤也。 《白虎通》商以前皆曰妃,周始立后。正嫡曰王后,秦漢曰皇后,漢祖母稱太皇太后,母稱皇太后。 又諸侯亦稱后。 《書·舜典》班瑞于羣后。 又古者君稱臣亦曰后。 《書·舜典》汝后稷,播時百穀。 《疏》國語云:稷爲天官,單名爲稷,尊而君之,稱爲后稷。 又《畢命》三后協心。 《註》謂周公君𨻰畢公也。 又《書·武成》告于皇天后土。 《傳》后土,社也。 《左傳·昭二十九年》土正曰后土。 《註》土爲羣物主,故稱后也。其祀句龍焉,在家則祀中霤,在野則爲社。 《正韻》后土,亦取厚載之義。 又姓。 《史記·仲尼弟子傳》后處字子里。 《前漢·儒林傳》后倉字近君。 又與後通。 《禮·曲禮》再拜稽首,而后對。 又《廣韻》胡遘切《集韻》下遘切《韻會》《正韻》胡茂切,𠀤音𠋫。義同。 又叶後五切,音戸。 《蔡邕·胡黃二公頌》允兹漢室,誕育二后。曰胡曰黃,方軌齊武。 《陸雲·漢高盛德頌》咸陽克殄,旣係秦后。峩峩阿房,乃淸帝宇。○按詩本音云:《周頌》宣哲維人,文武維后,燕及皇天,克昌厥後。后後俱音戸,後人誤入四十五厚韻,故於《唐韻》正中歷引經集証之。然自《玉篇》以後,后在厚韻相沿已久,不得不以後五切爲叶音矣。 《唐韻》《正韻》胡口切《集韻》《韻會》很口切,𠀤音厚。 《說文》遲也。从彳幺夂者,後也。 《徐鍇曰》幺,猶𦌾躓之也。 《玉篇》前後也。 《廣韻》先後也。 《詩·小雅》不自我先,不自我後。 又後嗣也。 《禮·哀公問》子也者,親之後也。 《書·蔡仲之命》垂憲乃後。 《左傳·桓二年》臧孫達其有後于魯乎。 又《集韻》亦姓。 又《韻會》然後,語辭。 又《廣韻》胡遘切《集韻》下遘切《韻會》《正韻》胡茂切,𠀤厚去聲。 《增韻》此後於人,不敢先而後之,先此而後彼之後也。 《老子·道德經》自後者,人先之。 《論語》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又《詩·大雅》予曰有先後。 《傳》相導前後曰先後。 又《廣雅》娣姒,先後也。 《前漢·郊祀志》神君者,長陵女子,以乳死,見神於先後宛若。 《註》兄弟妻相謂曰先後,古謂之娣。今關中俗呼爲先後,吳楚呼爲妯娌。 又叶後五切,胡上聲。 《揚雄·趙充國圖畫頌》在漢中興,充國作武。赳赳桓桓,亦紹厥後。
『浪』《廣韻》魯當切《集韻》《韻會》盧當切《正韻》魯堂切,𠀤音郞。滄浪,水名。 《水經注》水出荆山,東西流爲滄浪之水。 又康浪,水名。 《廣輿記》在靑州臨湽。 又浪浪,流貌。 《屈原·離騷》霑余襟之浪浪。 又聊浪,放蕩貌。 《揚雄·羽獵賦》聊浪乎宇內。 又浶浪,驚擾貌。 《張衡·西京賦》樛蓼浶浪。 又博浪,地名。 《前漢·地理志》河南陽武縣有博浪沙。 又樂浪,漢郡名,卽古朝鮮國。 又莊浪,縣名,屬平凉府。 又《唐韻》來宕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宕切,𠀤音閬。波也。水激石遇風則浪。 又鼓也。 《孔稚圭北山移文》浪栧上京。 又謔浪,不敬也。 《詩·邶風》謔浪笑傲。 《註》浪,意萌也。 又井名。 《張僧鑒潯陽記》湓城有浪井。 又姓。晉浪逢。 又《集韻》里黨切,音朖。孟浪,猶較略也。一曰不精要之貌。 《莊子·齊物論》夫子以爲孟浪之言。徐邈讀莽朗,向秀讀漫瀾。
『推』《唐韻》他回切《集韻》《韻會》《正韻》通回切,𠀤退平聲。 《說文》排也。 《增韻》盪也,擠也。一曰進之也。 《禮·月令》孟春躬耕帝籍,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九推。 《左傳·襄十四年》或輓之,或推之。 《註》前牽爲輓,後送爲推。 又移也。 《詩·大雅》旱旣太甚,則不可推。 《疏》不可令之移去矣。推是遠離之辭。 又讓所有以予人也。 《史記·淮隂侯傳》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後漢·光武紀》推赤心置人腹中。 又卻也,諉也。 又《唐韻》昌錐切《集韻》《韻會》川錐切,𠀤音䜅。順遷也。 《易·繫辭》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又《增韻》擇也,獎也,奉也。亦進之也。 《書·周官》推賢讓能,庶官乃和。 《禮·儒行》上弗援,下弗推。 《註》推猶進也。 《疏》不爲民下所薦舉也。 《前漢·韓信傳》家貧無行,不得推擇爲吏。 《註》無善行可推舉選擇也。 又尋繹也。 《前漢·劉向傳贊》有意其推本之也。 《註》言其究極根本,深有意也。 一曰窮詰也。 《史記·酷吏傳》天水駱璧推減。 《註》推,直追反,謂推繫之以成獄也。減一作成。
『前』《唐韻》昨先切《集韻》《韻會》《正韻》才先切,𠀤音錢。 《增韻》前,後之對。 又進也。 《廣韻》先也。 又《禮·檀弓》我未之前聞也。 《註》猶故也。 又《儀禮·特牲》祝前主人降。 《註》前猶導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子淺切,湔上聲。 《說文》齊斷也。俗作剪。 又《正韻》淺黑色。 《周禮·春官·巾車》木路前樊,鵠纓。 《註》前,讀爲緇翦之翦。淺黑也。 又《韻補》叶慈鄰切,淨平聲。 《劉向·九歎》陸魁堆以蔽視兮,雲冥冥而暗前。山峻高以無垠兮,遂曾閎而廹身。
『浪』《廣韻》魯當切《集韻》《韻會》盧當切《正韻》魯堂切,𠀤音郞。滄浪,水名。 《水經注》水出荆山,東西流爲滄浪之水。 又康浪,水名。 《廣輿記》在靑州臨湽。 又浪浪,流貌。 《屈原·離騷》霑余襟之浪浪。 又聊浪,放蕩貌。 《揚雄·羽獵賦》聊浪乎宇內。 又浶浪,驚擾貌。 《張衡·西京賦》樛蓼浶浪。 又博浪,地名。 《前漢·地理志》河南陽武縣有博浪沙。 又樂浪,漢郡名,卽古朝鮮國。 又莊浪,縣名,屬平凉府。 又《唐韻》來宕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宕切,𠀤音閬。波也。水激石遇風則浪。 又鼓也。 《孔稚圭北山移文》浪栧上京。 又謔浪,不敬也。 《詩·邶風》謔浪笑傲。 《註》浪,意萌也。 又井名。 《張僧鑒潯陽記》湓城有浪井。 又姓。晉浪逢。 又《集韻》里黨切,音朖。孟浪,猶較略也。一曰不精要之貌。 《莊子·齊物論》夫子以爲孟浪之言。徐邈讀莽朗,向秀讀漫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