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苞吐萼


   苞:花未开时包着花骨朵的叶片;萼:在花瓣下部的一圈叶状绿色小片。形容花朵即将开放的状态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án bāo tǔ è
成语注音 ㄏㄢˊ ㄅㄠ ㄊㄨˇ ㄜˋ
成语简拼 hbte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含苞吐蕚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苞:花未开时包着花骨朵的叶片;萼:在花瓣下部的一圈叶状绿色小片。形容花朵即将开放的状态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又命摧花使者,往来保护,以期含苞吐萼之时,加式呈妍。”


成语典故

萼:花瓣下部一圈绿色小片。形容花朵即将开放时的状态。《镜花缘》第一回:“又命摧花使者,往来保护,以期含苞吐萼之时,加式呈妍。” 并列 形容花朵马上开放时的状态。《镜花缘》1回:“又命护花使者,往来保护,以期~之时,加式呈妍。”△多用于形容花将开未开的状态。→含苞欲放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衔在嘴里,不吐出也不咽下:~一口水。~漱剂。~英咀(jǔ)华(喻反复琢磨体味文章的妙处)。~饴弄孙(含着糖逗小孙子,形容老年人的乐趣)。 藏在里面,包容在里面:包~。~义。~量。~苞。~蕴。~混。~垢纳污(指包容坏人坏事)。 怀有某种感情或意思,不完全表露出来:~怒。~羞。~情。

花托下面像叶的小片:花~。~片。含~待放。 茂盛:竹~松茂。

使东西从口里出来:~痰。吞~。~刚茹柔(吐出硬的,吃下软的;喻欺软怕硬)。 放出,露出:高粱~穗。~故纳新。 说出:~话。一~为快。

内脏里的东西从口里涌出:呕~。上~下泻。 把吞没的东西退出来:~还不义之财。

在花瓣下部的一圈叶状绿色小片:花~。~片。~跗(a.花萼和子房;b.喻兄弟)。~绿君(茉莉花的别称)。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男切,音涵。 《說文》嗛也。 《廣韻》銜也。 《莊子·馬蹄篇》含哺而熙。  又《禮·月令》羞以含桃,先薦寢廟。 《註》含桃,櫻桃也。 《釋文》含,亦作函。一說鸎鳥所含,故亦名鸎桃。  又《正韻》包也,容也。 《易·坤卦》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又《文言》含萬物而化光。 《書·盤庚》惟爾含德。  又《後漢·梁鴻詩》麥含含兮方秀。 《註》含含,麥盛貌。  又《廣韻》《集韻》𠀤胡紺切,涵去聲。 《廣韻》本作琀。 《集韻》通作唅。 《禮·檀弓》邾婁考公之喪,徐君使容居來弔含。 《疏》含,以玉實口也。 《春秋·文五年》王使榮叔歸含。 《註》珠玉曰含,含口實也。 《周禮·春官·典瑞》共飯玉含玉贈玉。 《註》含玉柱左右顚及在口中者。○按《禮·檀弓》《釋文》:含,和闇反。《春秋》《周禮》《釋文》:含,戸暗反。《春秋》亦作唅。

『苞』

《唐韻》布交切《集韻》《韻會》班交切,𠀤音包。 《說文》草也,南陽以爲麤履。 《司馬相如·子虛賦》其高燥,則生葴菥苞荔。 《註》苞,藨也。 《漢書註》卽今所用作席者。  又本也。 《易·否卦》繫于苞桑。 《疏》凡物繫於桑之苞本,則牢固也。 《詩·商頌》苞有三蘖。  又草木叢生也。 《爾雅疏》物叢生曰苞,齊人名曰槇。  又通包。 《儀禮·旣夕》苞二。 《註》所以裹羊豕之肉。 《子貢·詩傳》朋友相贈賦木瓜,子曰:見苞苴之禮焉。  又《韻補》逋侯切,音近褒。 《詩·大雅》如山之苞。叶下流韻。 《揚子·太𤣥經》蒼水維流,厥美可以達于瓜苞。  又上聲。 《詩·大雅》實方實苞。叶下好韻。  又《集韻》蒲交切。同匏。瓠也。  又被表切,音殍。與藨同。◎按《郭忠恕·佩觿集》草名之苞,不當通厥包之包。苞,平表反。包,班交反。截然爲二。然經典俱通用,今仍舊。

『吐』

《唐韻》《正韻》他魯切《集韻》《韻會》統五切,𠀤音土。 《說文》寫也。 《玉篇》口吐也。 《詩·大雅》柔則茹之,剛則吐之。 《左傳·僖六年》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 《史記·魯世家》周公一飯三吐哺。  又《增韻》出也,舒也。 《前漢·劉向傳》發明詔,吐德音。 《唐書·房琯傳》辭吐華暢。  又姓。 《正字通》隋將軍吐萬緒。  又複姓,後魏有吐奚、吐難、吐萬氏。  又《廣韻》湯故切《集韻》《韻會》《正韻》土故切,𠀤音兔。 《廣韻》歐也。

『萼』

《唐韻》五各切《韻會》逆各切,𠀤音鄂。 《玉篇》花萼也。 《晉書·皇甫謐傳》春華發萼,夏繁其實。 《束皙·白華詩》白華朱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