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微决疑


   微:隐微。注意细微的情节,解决疑难的问题。形容思想缜密,善于通过听察解决疑难。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īng wēi jué yí
成语注音 ㄊ一ㄥ ㄨㄟ ㄐㄩㄝˊ 一ˊ
成语简拼 twjy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聽微决疑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微:隐微。注意细微的情节,解决疑难的问题。形容思想缜密,善于通过听察解决疑难。


成语示例


西汉·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鹖冠子·天则》:“圣王者有听微决疑之道,能屏谗权实。”


成语典故

注意细微的情节,解决疑难的问题。形容思想缜密,善于通过听察解决疑难。《鹖冠子.天则》:“圣王者有听微决疑之道,能屏谗权实。”《史记.循吏列传》:“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并列 听察细微情节,解决疑难问题。《耇冠子·天则》:“圣王者有~之道,能屏谗权实。”△多用于解疑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小,细小:细~。轻~。~小。~型。~观。~雕。~积分。~电脑。~量元素。谨小慎~。~乎其~。 少;稍:稍~。~笑。~调(tiáo )。 衰落;低下:卑~。~贱。 精深;精妙:~妙。精~。~言大义。 隐约;不明:~茫。~词(隐晦的批评)。 隐匿:“白公奔山而缢,其徒~亡”。 暗中察访:~行。 无,非:“~斯人,吾谁与归”。 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时,表示该量的百万分之一:~米(公制长度单位,“米”的百万分之一)。

排除阻塞物,疏通水道:“禹~江疏河”。 堤岸被水冲开:~口。溃~。 断定,拿定主意:~定。~断。~计。~然。~胜。~议。犹豫不~。 一定(用在否定词前):~不后退。 决定最后胜败:~赛。~战。 执行死刑:处~。枪~。

不信,猜度(duó):~惑。~问。~心。~团。~虑。~窦。~点。~端。猜~。怀~。半信半~。 不能解决的,不能断定的:~案。~难。~义。存~。

安定,止息。 古同“拟”,比拟。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听』

《唐韻》宜引切《集韻》擬引切,𠀤音齗。 《說文》笑貌。 《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亾是公听然而笑。 《楊愼曰》听,古哂字。  又《廣韻》口大貌。 《集韻》大口謂之听。  又《廣韻》牛謹切《集韻》語近切,𠀤音𪙤。亦笑貌。  又《集韻》口謹切,音赾。  又魚斤切,音㹞。  又逆乙切,音聉。義𠀤同。  又魚其切,音疑。听嗞,口開貌。  又魚衣切,音沂。與𠲻同。𠲻嗞,媿貌。  又《正字通》俗借爲聽字省文。 《廣韻》式忍切《集韻》《韻會》《正韻》矢忍切,𠀤音矧。 《玉篇》笑也。 《正韻》微笑。一曰大笑。 《論語》夫子哂之。 《集韻》本作弞。或作吲。○按《廣韻》弞哂分見,哂專訓笑,弞訓笑不壞顏,似微有別。《集韻》合爲一,非。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定切,音侹。 《說文》聆也。 《釋名》聽,靜也。靜,然後所聞審也。 《書·太甲》聽德惟聰。 《儀禮·士昏禮》命之曰:敬恭聽,宗爾父母之言。  又《廣韻》待也。  又受也。 《左傳·成十一年》鄭伯如晉聽成。 《註》聽,猶受也。  又從也。 《易·艮卦》不拯其隨未退聽也。 《疏》聽,從也。 《左傳·昭二十六年》姑慈婦聽。  又斷也。 《禮·王制》司寇正𠛬明辟,以聽獄訟。 《周禮·天官·大宰》凡邦之小治,則冢宰聽之。 《前漢·𠛬法志》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  又任也。 《前漢·景帝紀》其議民欲徙寬大地者,聽之。  又𠋫也。 《戰國策》請爲王聽東方之處。 《註》聽,偵𠋫之。  又《唐韻》他丁切《集韻》《韻會》湯丁切《正韻》他經切,𠀤音㕔。 《集韻》聆也,聽受也。中庭曰聽事,言受事察訟於是。俗作㕔。毛氏曰:漢晉皆作聽,六朝以來始加厂。  又《韻補》叶儻陽切,音堂。 《蘇轍·讀道藏詩》昔者惠子死,莊子笑自傷。微言不復知,言之使誰聽。

『微』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無非切,音薇。 《爾雅·釋詁》幽微也。 《易·繫辭》知微知彰。 《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又《廣韻》微,妙也。 《禮·禮運》德產之致也精微。  又《說文》隱行也。 《史記·秦始皇紀》微行咸陽。  又《廣韻》細也。 《孟子》乃孔子,則欲以微罪行。  又《玉篇》不明也。 《詩·小雅》彼月而微,此日而微。  又《韻會》衰也。 《詩·小雅》式微式微。 《箋》微乎微者也。 《史記·杞世家》杞小微。  又《韻會》賤也。 《尚書序》虞舜側微。  又《爾雅·釋詁》匿微也。 《註》微謂逃藏也。 《左傳·哀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縊,其徒微之。 《註》微,匿也。  又《爾雅·釋詁》蔽,微也。 《晉語》公子重耳過曹,曹共公聞其駢脅,諜其將浴,設微薄而觀之。 《註》微,蔽也。  又殺也。 《禮·檀弓》禮有微情者。 《疏》微,殺也,言賢者喪親,必致滅性,故制使三日而食,哭踊有數,以殺其內情。  又伺察也。 《前漢·郭解傳》使人微知賊處。 《註》微,伺問之也。  又《爾雅·釋訓》骭瘍爲微。 《註》骭,脚脛。瘍,瘡也。 《詩·小雅》旣微且尰。  又《韻會》非也。 《詩·邶風》微我無酒。  又《韻會》無也。 《禮·檀弓》齊餓者,不食嗟來之食。曾子曰:微與。 《註》微,猶無也。  又國名。 《書·牧誓》微盧彭濮。 《傳》微在巴蜀。  又《爾雅·釋山》未及上翠微。 《疏》未及頂上,在旁陂陀之處,山氣靑縹色,故曰翠微也。  又紫微,太微,少微,𠀤星名。 《晉書·天文志》紫微垣十五星在北斗。北一曰紫微,天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太微,天子庭也。五帝之座也,十二諸侯府也。少微,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明大而黃,則賢士舉也。  又三微。 《後漢·章帝紀》春秋於春每月書王者,重三正,愼三微也。 《註》三微者,三正之始,萬物皆微,物色不同,故王者取法焉。十一月,時陽氣始施於黃泉之下,色皆赤,赤者陽氣,故周爲天正,色尚赤。十二月,萬物始牙而色白,白者隂氣,故殷爲地正,色尚白。十三月,萬物莩甲而出,其色皆黑,人得加功展業,故夏爲人正,色尚黑。  又姓。 《左傳·哀八年》微虎。 《註》魯大夫。  又微生,複姓。 《論語》微生高。

『决』

《玉篇》俗決字。 《廣韻》《集韻》《韻會》𠀤古穴切,音玦。水名。 《水經》決水,出廬江雩婁縣南大別山。 《注》俗名爲檀山峴,蓋大別之異名也。其水歷山委注而絡其縣,西北流逕蓼縣故城,灌水注之,故地理志曰:決水北注蓼入灌,灌水於蓼亦入決。  又決決,北方水名。 《山海經》龍侯之山,決決之水出焉,東流注于河。  又行流也。 《管子·君臣下篇》決之則行,塞之則止。 《左傳·襄三十一年》不如小決使道。  又斷也,判也。 《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  又分爭辨訟,非禮不決。  又以齒斷物亦曰決。 《禮·曲禮》濡肉齒決,乾肉不齒決。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銳喙決吻。 《疏》鳥乃喙長,決物食之時,以其近喙本決,故云決吻。決如字。  又烏穴反。  又開也。 《儀禮·鄕射禮》袒決遂。 《註》決猶闓也。以象骨爲之,著右大擘指,以鈎絃闓體也。闓音開。 《詩·小雅》決拾旣佽。  又絕也,與訣同。 《前漢·蘇武傳》李陵與蘇武決去。 《註》決,別也。  又決曹,官名。主罪法者。 《後漢·黃昌傳》習文法,仕郡爲決曹。  又《廣韻》《集韻》《正韻》𠀤呼決切,音血。疾貌。一曰小飛也。與𦐍通。 《莊子·逍遙遊》決起而飛,搶楡枋。決或作𦐍。  又《集韻》苦穴切,音闋。與缺同。或从血作𧖫。亦作決。 《史記·秦始皇紀》譬猶騁六驥過決𨻶也。  又涓惠切,音桂。疾貌。 《莊子·齊物論》麋鹿見之而決驟。 《註》決,徐邈讀古惠反。

『疑』

《唐韻》語其切《集韻》魚其切《韻會》凝其切,𠀤音宜。惑也。 《廣韻》不定也。 《易·乾卦》或之者,疑之也。 《禮·坊記》夫禮者所以章疑別微。以爲民坊者也。 《疏》疑謂是非不決,當用禮以章明之。  又度也。 《儀禮·士相見禮》凡燕見于君,必辨君之南面,若不得,則正方不疑君。 《註》疑,度也,不可預度君之面位,邪立嚮之。  又《廣韻》恐也。  又《增韻》似也,嫌也。  又《爾雅·釋言》戾也。  又山名。 《淮南子·原道訓》九疑之南,陸事寡而水事衆。 《註》九疑,山名也。在蒼梧。  又神名。 《山海經》符惕之山,其上多椶柟,下多金玉,神江疑居之。  又官名。 《禮·文王世子》虞夏商周有師保,有疑丞。 《疏》古者天子必有四鄰,前曰疑,後曰丞,左曰輔,右曰弼。  又《韻會》疑陵切《正韻》魚陵切,𠀤音凝,定也。 《詩·大雅》靡所止疑,云徂何往。 《傳》疑,定也。 《疏》正義曰:疑,音凝。疑者,安靜之義,故爲定也。 《莊子·達生篇》用志不分,乃疑于神。  又《集韻》魚乙切《韻會》《正韻》魚乞切,𠀤銀入聲。 《儀禮·鄕射禮》賓升西階,上疑立。 《註》疑,止也。有矜莊之色。 《釋文》疑,魚乙切。  又《士昏禮》婦疑立于席西。 《註》疑,正立自定之貌。  又《集韻》《韻會》𠀤偶起切,同擬。 《易·文言》隂疑于陽。 《禮·射義》不以公卿爲賓,而以大夫爲賓,爲疑也。 《註》疑,自下上至之辭也。 《疏》疑,擬也。是在下比擬於上,故云自下上至之辭也。  又《韻補》叶魚記切,音義。 《易·升卦》升虛邑無所疑也。  又叶魚求切,音牛。 《賈誼·鵩賦》德人無累,知命不憂。細故芥蔕,何足以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