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术主张。指自己的学术或主张得到继承和推广。
道:学术主张。指自己的学术或主张得到继承和推广。
,秋风更飒然。 唐·钱起《寇中送张司马归洛》
《后汉书?郑玄传》:“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同“吾道东”。唐 钱起《寇中送张司马归洛》诗:“吾道将东矣,秋风更飒然。”
我,我的:~身。~国。~辈。 姓。
古同“御”,抵御。
路,方向,途径:~路。铁~。志同~合。 指法则、规律:~理。~德。~义。得~多助,失~寡助。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学。传~。修~。 方法,办法,技术:门~。医~。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观(guàn )。~士。~姑。~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会~门。一贯~。 说,讲:~白。常言~。能说会~。 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线条:铅笔~儿。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量词:一~大河。两~门。上三~漆。 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快要:~要。~至。~来。即~。 带领,扶助:~雏。扶~。~军。 拿,持:~心比心。 把:~门关好。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 用言语刺激:你别~他的火儿了。 保养:~养。~息。 兽类生子:~驹。~小猪。 顺从:~就(迁就,凑合)。~计就计。 又,且:~信~疑。 助词,用在动词和“出来”、“起来”、“上去”等中间:走~出来。 刚,刚刚:~~。~才。 姓。
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上,泛指高级军官:~领。 统率,指挥:~百万之众。
《唐韻》五乎切《集韻》《韻會》《正韻》訛胡切,𠀤音梧。 《說文》我自稱也。 《爾雅·釋詁》吾,我也。 《左傳·桓六年》我張吾三軍,而被吾甲兵。 《楚辭·九章註》朱子曰:此篇多以余吾𠀤稱,詳其文意,余平而吾倨也。 又《廣韻》御也。執金吾,官名。 《前漢·百官公卿表》中尉,秦官,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執金吾。 《註》師古曰: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以名官。 又《後漢·百官志》執金吾掌宮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繞行宮外,及主兵器。吾猶禦也。 《註》應劭曰:執金革,以禦非常。 又《集韻》棒名。 《古今注》金吾,車輻棒也。漢官執金吾,吾,止也,執金革禦非常也,以銅爲之,黃金塗兩末謂之金吾,御史大夫司隷校尉亦得執焉。○按顏應二說,及古今注凡三義,各不相同,今𠀤存之。 又昆吾,國名。 《詩·商頌》昆吾夏桀。 《箋》已姓。 又地名。 《前漢·揚雄傳》武帝廣開上林,南至宜春鼎湖,御宿昆吾。 《註》晉灼曰:昆吾,地名,有亭。 又鍾吾,國名。漢爲司吾縣。 《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子燭庸奔鍾吾。 《前漢·地理志》東海郡司吾縣。 又番吾,番音蒲,卽漢蒲吾縣。 《史記·蘇秦傳》秦甲渡河踰漳,據番吾。 《註》徐廣曰:常山有蒲吾縣。正義曰:疑古番吾公邑也。 又余吾,蠡吾,朱吾,已吾,皆縣名。 《前漢·地理志》上黨郡余吾縣,涿郡蠡吾縣,日南郡朱吾縣。 《後漢·郡國志》𨻰留郡已吾縣。 又伊吾,地名。 《後漢·西域傳》伊吾,舊膏腴之地。 又余吾,水名。 《前漢·匈奴傳》北橋余吾。 《註》師古曰:於余吾水上作橋。 又《正字通》伊吾,除哦聲,亦作咿唔。 又姓。 《廣韻》漢有廣陵令吾扈。 又複姓。五氏,徐吾以鄕爲氏。鍾吾,昆吾以國爲氏。由吾,由余之後。 又古有肩吾子,隱者。 又《正字通》借爲支吾。與枝梧通。 又《集韻》《類篇》𠀤牛居切,音魚。 《晉語》暇豫之吾吾。 《註》吾讀如魚,吾吾,不敢自親之貌。 又山名。 《史記·河渠書》功無已時兮吾山平。 《註》徐廣曰:東郡東阿有魚山,或者是乎。 又《廣韻》五加切《集韻》牛加切,𠀤音牙。允吾,縣名。 《前漢·地理志》金城郡允吾縣。 《註》應劭曰:允吾,音鈆牙。 又《讀書通》童通作吾。 《管子·海王篇》吾子食鹽二升少半。 《註》吾子,謂小男小女也。 《正字通》古本管子作童。
『道』《唐韻》徒皓切《集韻》《韻會》《正韻》杜皓切,𠀤陶上聲。 《說文》所行道也。 《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 《詩·小雅》周道如砥。 《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 又《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 《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 《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又順也。 《書·禹貢》九河旣道。 《註》順其道也。 又國名。 《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 《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 又《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 又當道,草名。 《博雅》當道,馬舄也。 又《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𠀤陶去聲。 《正韻》言也。 《孝經》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 《大學》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又由也。 《禮·禮器》苟無忠信之人,則理不虛道。 《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 又治也。與導同。 《論語》道千乗之國。 《史記·文帝紀》道民之略,在于務本。 又引也。 《左傳·隱五年》請君釋憾于宋,敝邑爲道。 又從也。 《前漢·淮南王傳》諸使者道長安來。 《山海經》風道北來。 《註》道,從也。 又《字彙補》動五切,音覩。 《易林》冬藪枯腐,當風于道。蒙蔽塵埃,左氏勞苦。 又叶徒厚切,頭上聲。 《詩·衞風》牆有茨,不可道也。叶下醜。 《集韻》道古作𡬹。註見辵部九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