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指鲁国自文公起不亲到祖庙告祭,只杀一只羊应付一下。后比喻照例应付,敷衍了事。
原指鲁国自文公起不亲到祖庙告祭,只杀一只羊应付一下。后比喻照例应付,敷衍了事。
不过外蒙古一部分,已不啻告朔饩羊,名存实亡了。(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十八回)
《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忾羊。”
《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西周时期,诸侯每月初一规定应祭祀祖庙,祭时要用活羊。这一奴隶制社会的礼制,到春秋时期,自鲁文公始,诸侯便不亲临祭祀,只是送一只活羊应付一下。子贡以为这种做法名存实亡,因而主张取消。孔子坚持保留旧礼制,所以反对子贡的意见。 后以“告朔饩羊”比喻办事不认真负责,敷衍塞责。 《佩文韵府》卷二十二(下)“羊。饩羊”下引柳宗元诗:“合乐来仪凤,尊祠重饩羊。” 并列 语出《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饩羊,祭庙用的活羊。周制,诸侯每月初一日告庙听政,叫“告朔”。鲁自文公起,不视朔而有司犹供饩羊,子贡因此要把祭庙用羊的旧例废掉;但孔子却不以为然。后人因以“告朔饩羊”比喻形式上的虚文。[例]应依法办事,决不能将其视为~,另搞一套。※告,不读作gào;饩,不读作qì。△用于描写形式主义、虚假。
说给别人,通知:~谕。~知。~诫。~诉。报~。劝~。奔走相~。 向行政司法机关检举、控诉:~发。~状。控~。 表明,请求:~老。~急。自~奋勇。 宣布或表示某种情况出现:~成。~竭(宣布某种东西用尽)。~罄(现指财物用尽或货物等售完)。公~。
农历每月初一:~日。~望(“朔日”和“望日”)。 始:“皆从其~”。 北方:~方。~漠(北方沙漠地带)。~气。~土。
古代祭祀或馈赠用的活牲畜。 赠送人的粮食或饲料。 赠送食物。
哺乳动物,反刍类,一般头上有一对角,品种很多:绵~。黄~。羚~。~羔。~毫。~肠线。~肠小道。 姓。
古同“祥”,吉祥。
《唐韻》所角切《集韻》《韻會》《正韻》色角切,𠀤音槊。 《說文》月一日始蘇也。 《白虎通》朔之言蘇也。明消更生,故言朔。 《書·舜典》正月上日。 《傳》上日,朔日也。 《疏》月之始日謂之朔日。 《周禮·春官·大史》頒告朔于邦國。 《註》天子頒朔於諸侯,諸侯藏之祖廟。·至朔朝於廟,告而受行之也。 《禮·玉藻》聽朔於南門之外。 又《儀禮·大射禮》朔鼙。 《註》朔,始也。 又《禮·禮運》皆從其朔。 《註》朔,亦初也。 又《玉篇》北方也。 《書·堯典》宅朔方曰幽都。 《傳》北稱朔。 《疏》朔,北方也。舍人曰:朔,盡也。北方萬物盡,故言朔也。
『羊』《廣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𠀤音陽。 《說文》羊,祥也。从𦫳,象頭角尾之形。孔子曰:牛羊之字,以形舉也。 《玉篇》豕屬也。 《易·說卦》兌爲羊。 《註》其質好剛鹵。 《詩·召南》羔羊之皮。 《傳》小曰羔,大曰羊。 《禮·曲禮》羊曰柔毛。 《月令》食麥與羊。 《註》羊,火畜也。時尚寒,食之以安性也。 又麢羊。 《爾雅·釋獸》麢,大羊。 《註》似羊而大,角圓銳,好在山崖閒。 又鳥名。 《家語》齊有一足之鳥,飛集于公朝。齊侯使使問孔子,孔子曰:此鳥名商羊,水祥也。 又姓。 《左傳·閔二年》羊舌大夫。 《註》羊舌,氏也。 《公羊傳疏》子夏傳與公羊高。 《史記·梁孝王世家》齊人羊勝。 又官名。 《周禮·夏官·羊人註》羊屬南方火,司馬火官,故在此。 又白羊,匈奴國名。 《史記·匈奴傳》幷樓煩,白羊,河南。 又《前漢·禮樂志》雙飛常羊。 《註》猶逍遙也。 《屈原·離騷》聊逍遙以相羊。 《註》逍遙,相羊,皆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