呱呱而泣


   呱呱:婴儿的啼哭声;泣:小声哭。像婴孩一样哭啼不停。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ū gū ér qì
成语简拼 ggeq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呱呱:婴儿的啼哭声;泣:小声哭。像婴孩一样哭啼不停。


成语示例


在我怀~。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尚书?益稷》:“启呱呱而泣。”


成语典故

呱呱:小孩的哭声。泣:低声哭。 形容婴儿啼哭。语出《书.益稷》:“启呱呱而泣。”唐.张说《延州豆卢使君万泉县主薛氏神道碑》:“有子三人,西华、南容、东里等,或龀或岐,呱呱而泣。”明.归有光《项脊轩志》:“汝姊在我怀,呱呱而泣。” 偏正 呱呱,婴儿啼哭声。泣,低声哭。明·归有光《项脊轩志》:“汝姐在我怀,~。”※呱,不读作guā;guǎ。△用于描写哭声。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a.声音响亮;b.形容好,如“~~叫”,“顶~~”。

〔~~〕指小儿哭声,如“~~坠地”。

〔拉~儿(guǎr)〕方言,聊天,闲谈。

〔~~〕a.声音响亮;b.形容好,如“~~叫”,“顶~~”。

〔~~〕指小儿哭声,如“~~坠地”。

〔拉~儿(guǎr)〕方言,聊天,闲谈。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连词(a.表平列,如“多~杂”。b.表相承,如“取~代之”。c.表递进,如“~且”。d.表转折,如“似是~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无信,不知其可”)。 表(从……到……):从上~下。

小声哭:~诉(哭着控诉)。抽~。哭~。涕~。 眼泪:饮~。~下如雨。~血(a.流眼泪没有声,像出血那样;b.指在丧事期)。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呱』

《唐韻》古胡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𠀤音姑。 《說文》小兒嗁聲。 《書·益稷》啓呱呱而泣。 《班固·幽通賦》妣聆呱而刻石。 《集韻》或作𠽿。  又《集韻》烏爪切,音窊。義同。  又叶胡誤切,音護。 《詩·大雅》鳥乃去矣,后稷呱矣,實覃實訏,厥聲載路。

『呱』

《唐韻》古胡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𠀤音姑。 《說文》小兒嗁聲。 《書·益稷》啓呱呱而泣。 《班固·幽通賦》妣聆呱而刻石。 《集韻》或作𠽿。  又《集韻》烏爪切,音窊。義同。  又叶胡誤切,音護。 《詩·大雅》鳥乃去矣,后稷呱矣,實覃實訏,厥聲載路。

『而』

《廣韻》如之切《集韻》《韻會》人之切,𠀤音栭。 《正韻》如支切,音兒。 《說文》頰毛也。 《註》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髵,非是。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作其鱗之而。 《註》之而,頰𩑔也。  又《玉篇》語助也。 《詩·齊風》俟我於著乎而。  又《書·洪範》而康而色。 《傳》汝當安汝顏色。  又《詩·小雅》垂帶而厲。 《箋》而亦如也。  又《詩·大雅》子豈不知而作。 《箋》而,猶與也。  又《禮·檀弓》而曰然。 《註》而,猶乃也。  又《韻會》因辭,因是之謂也。 《論語》學而時習之。  又《韻會》抑辭,抑又之辭也。 《論語》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  又《韻會》發端之辭也。  又《集韻》奴登切,音能。 《易·屯卦》宜建侯而不寧。 《釋文》鄭讀而曰能,能猶安也。

『泣』

《廣韻》去急切《集韻》《韻會》《正韻》乞及切,𠀤音湇。 《說文》無聲出涕也。 《徐鉉曰》泣,哭之細也。 《禮·檀弓》泣血三年。  又《集韻》力入切,音立。猋泣,疾貌。  又與澀通。血凝不消也。 《素問》寒氣容于背兪之脈,則血脈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