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与仇谋


   仇:仇敌。命运使自己经常与仇人打交道。形容命运不好,常遇挫折。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mìng yǔ chóu móu
成语注音 ㄇ一ㄥˋ ㄩˇ ㄔㄡˊ ㄇㄡˊ
成语简拼 mycm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命與讎謀
成语结构  紧缩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仇:仇敌。命运使自己经常与仇人打交道。形容命运不好,常遇挫折。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命与仇谋,取败几时。”


成语典故

唐·韩愈《进学解》:“命与仇谋,取败几时。”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动植物的生活能力:生~。救~。逃~。拼~。~脉。性~。相依为~。 迷信认为生来就注定的贫富、寿数等:天~。~相(xiàng )。~运(a.迷信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b.喻发展变化的趋向,如“人民一定能掌握自己的~~”)。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奉~。遵~。~令。使~。 给予(名称等):~名。~题。~意。 指派,使用:~官。

深切的怨恨:~敌。~恨。~视。疾恶如~。同~敌忾(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古同“逑”,匹配。 姓。

计划,计策,主意:计~。出~划策。 设法寻求:~求。图~。~面。~篇。~生。~幸福。 商议:~议。~划。不~而合。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命』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眉病切,鳴去聲。 《説文》使也。 《書·堯典》乃命羲和。  又《玉篇》敎令也。 《書·大禹謨》文命敷于四海。 《傳》言其外布文德敎命。 《說命》王言惟作命。 《易·泰卦》自邑告命。 《增韻》大曰命,小曰令。上出爲命,下稟爲令。  又《爾雅·釋詁》命,告也。  又《易·乾卦》各正性命。 《疏》命者,人所稟受。 《說卦》窮理盡性,以至于命。 《註》命者,生之極。 《左傳·成十三年》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是以有動作禮義威儀之則,以定命也。 《疏》命雖受之天地,短長有本,順理則壽考,逆理則夭折,是以有動作禮義威儀之法則,以定此命,言有法,則命之長短得定,無法,則夭折無恆也。  又《詩·周頌》維天之命,於穆不已。 《箋》命,猶道也。  又《詩·周頌》夙夜基命宥密。 《傳》命,信也。 《疏》信順天命。  又《周禮·春官·大祝》作六辭,以通上下親疏遠近。一曰祠,二曰命。 《論語》爲命裨諶草創之。 《疏》命,謂政令盟會之辭也。  又《周禮春官大宗伯》典命。 《註》命,謂遷秩羣臣之書。  又星名。 《周禮·春官·大宗伯》司命。 《註》文昌第四星。  又《周語》襄王賜晉惠公命。 《註》命,瑞命。諸侯卽位,天子賜之命圭,以爲瑞節。  又《周語》襄王賜。晉文公命。 《註》命,命服也。諸侯七命,冕服七章。  又《前漢·張耳傳》嘗亡命遊外黃。 《註》師古曰:命者,名也。脫名籍而逃亡。  又《前漢·李陵傳》射命中。 《註》師古曰:所指名處,卽中之也。  又《廣韻》計也。  又《廣韻》召也。  又叶眉辛切,音珉。 《詩·鄘風》乃如之人也,懷昏姻也,大無信也,不知命也。  又《大雅》保右命之,自天申之。○按《朱子》皆叶彌幷反,幷在庚韻,難與眞韻相叶,疑應作彌賔反。  又叶漭去聲。 《郭璞·山海經·不死國贊》有人爰處,員丘之上,赤泉駐年,神木養命。  又《禮·大學》舉而不能先命也。 《註》命讀爲慢,聲之誤也。 《釋文》命音慢,武諫反。

『与』

《廣韻》《集韻》《正韻》𠀤同與。 《說文》賜予也。一勺爲与。 《六書正譌》寡則均,故从一勺。 《廣韻》弋諸切《正韻》弋渚切《集韻》《韻會》演女切,𠀤音予。 《說文》黨與也。 《戰國策》是君以合齊與强楚。 《註》與,黨與也。 《管子·八觀篇》請謁得于上,則黨與成于下。  又《廣韻》善也。 《禮·禮運》諸侯以禮相與。  又《增韻》及也。 《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又許也,從也。 《論語》吾與點也。 《管子·形勢解》鬼神助之,天地與之。  又待也。 《論語》歲不我與。  又《博雅》如也。 《前漢·韓信傳》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與項王。 《註》師古曰:與,如也。 《司馬相如·子虛賦》楚王之獵,孰與寡人。  又施予也。 《禮·曲禮》與人者,不問其所欲。 《周禮·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龜之八命,一曰征,二曰象,三曰與。 《註》與,謂予人物也。  又助也。 《戰國策》吾將深入吳軍,若扑一人,若捽一人,以與大心者也。 《註》與,猶助也。  又類也。 《周語》夫禮之立,成者爲飫,昭明大節而已,少曲與焉。 《註》與,類也,威儀少比類也。  又以也。 《詩·召南》之子歸,不我與。 《朱註》與,猶以也,以謂挾己而偕行也。  又和也。 《戰國策》內𡨥不與,外敵不可拒。 《註》𡨥猶亂,與猶和也。  又用也。 《詩·唐風》人之爲言,苟亦無與。 《傳》無與,弗用也。  又數也。 《禮·曲禮》生與來日。 《註》與,猶數也。  又語辭。 《禮·表記》君子與其有諾責也,寧有已怨。  又容與,閑適貌。 《莊子·人閒世》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與其心。 《註》以求從容自放,而遂其侈心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楚王乃弭節,裴回翱翔容與。 《註》索隱曰:言自得。  又《正字通》大與,官名,主爵祿之官。  又不與,國名。 《山海經》有不與之國,烈姓黍食。  又姓。  又《廣韻》羊洳切《集韻》《韻會》《正韻》羊茹切,𠀤音豫。參與也。 《正韻》干也。 《中庸》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 《周禮·冬官考工記》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  又縣名。 《史記·曹相國世家》參以中涓從,將擊胡陵方與。 《註》索隱曰:地理志,二縣皆屬山陽。正義曰:與,音預。  又《正字通》疑慮未決也。通作豫。 《前漢·昌邑王傳》楊敞猶與無決。  又《陳湯傳》士卒猶與。通作豫。  又《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俱切,𠀤音余。語辭。 《論語》其爲仁之本與。 《禮·檀弓》曾子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 《疏》微,無也。與,語助。  又《詩·小雅》我黍與與,我稷翼翼。 《箋》與與,翼翼,蕃廡貌。  又《論語》與與如也。 《註》威儀中適貌。  又舒也。 《前漢·禮樂志》朱明盛長,旉與萬物。 《註》師古曰:敷與,言開舒也。與,弋於反。  又人名。 《書·舜典》垂拜稽首,讓于殳斨暨伯與。 《傳》殳斨,伯與,二臣名。 《釋文》與,音餘。  又山名。同輿。 《山海經》敦與之山。 《註》按名勝志作敦輿山。 《又》苦山之首,曰休與之山。 《註》與或作輿。  又《集韻》倚亥切,音欸。与也。◎按說文与訓賜予也,一勺爲与。與訓黨與也。今俗與字通作与。

『仇』

《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渠尤切,𠀤音求。匹也。匡衡引《詩》:君子好仇。同逑。 《爾雅·釋詁》仇,合也。 《註》謂對合也。  又怨敵也。 《詩·秦風》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左傳·桓二年》師服曰:嘉耦曰妃,怨耦曰仇。  又讐也。 《史記·留侯世家》張良爲韓報仇。  又《爾雅·釋訓》仇仇,敖敖,傲也。 《詩·小雅》執我仇仇。 《傳》猶謷謷也。  又《釋名》仇,矛讐也。所伐則平,如討仇讐也。  又姓。宋大夫仇牧。  又章仇,複姓。隋有章仇太翼。  又《集韻》恭於切《正韻》斤於切。𠀤同㪺。 《詩·小雅》賔載手仇。 《註》以手挹酒也。  又《韻補》叶渠之切,音奇。 《詩·周南》公侯好仇。叶上逵。  又叶彊於切,音渠。 《陸機·感丘賦》抨神爽以嬰物兮,濟性命而爲仇。忘大暮於千祀兮,爭朝榮於須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