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与维新


   指一切除旧更新。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ián yǔ wéi xīn
成语注音 ㄒ一ㄢˊ ㄩˇ ㄨㄟˊ ㄒ一ㄣ
成语简拼 xywx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咸與維新
成语英文 The reformation is for all.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一切除旧更新。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示例


鲁迅《呐喊·阿Q正传》:“这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所以他们便谈得很投机。”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尚书 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旧染污俗,咸与维新。”


成语典故

《书.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旧染污俗,咸与惟新。”孔传:“言其余人久染污俗,本无恶心,皆与更新。”后因以“咸与维新”谓对一切受恶习影响或犯罪的人都准予改过自新。南朝 梁 沈约《赦诏》:“隆平之化,庶从兹始,宜播嘉惠,咸与维新,可大赦天下。”亦谓革故图新。鲁迅《阿Q正传》:“这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所以他们便谈得很投机。” 述宾 都允许改恶从善、弃旧图新。南朝梁·沈约《赦诏》:“隆平之化,庶从兹始,宜播嘉惠,~,可大赦天下。”△多用于对所有受恶习影响或犯罪的人而言。也作“咸与惟新”。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书〉全,都:~受其益。老少~宜。 像盐的味道,含盐分多的,与“淡”相对:~味。~盐。~水湖。 用盐腌制的:~肉。~鱼。 六十四卦之一。卦形䷞为艮下兌上。 姓。

刚有的,刚经验到的;初始的,没有用过的,与“旧”、“老”相对:~生。~鲜。~奇。~贵。~绿。~星。~秀。~闻。~陈代谢。 性质改变得更好,与“旧”相对:改过自~。推陈出~。 不久以前,刚才:~近。 表示一种有异于旧质的状态和性质:~时代。~社会。~观念。~思维。 称结婚时的人或物:~娘。~郎。~房。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咸』

《唐韻》胡監切《集韻》《韻會》胡讒切《正韻》胡嵒切,𠀤音諴。 《說文》皆也。 《玉篇》悉也。 《書·堯典》庶績咸熙。 《左傳·僖二十四年》周公弔二叔之不咸。 《註》咸,同也。 《魯語》小賜不咸。 《註》咸,徧也。 《莊子·知北遊》周徧咸三者異名同實,其指一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上咸五,下登三。 《註》師古曰:與五帝皆盛也。  又卦名。 《易·咸卦》彖曰:咸,感也。  又《易·雜卦》咸,速也。  又《爾雅·釋丘》左高曰咸丘。  又樂名。 《周禮·春官·大司樂》大咸。 《註》大咸,咸池,堯樂也。  又地名。 《史記·秦本紀》孝公十二年,作爲咸陽。  又星名。 《前漢·天文志》咸漢星出西北。  又《王充·論衡》任氣卒咸,不揆於人。  又姓。 《姓苑》巫咸之後,今東海有之。  又《集韻》居咸切,音緘。 《禮·喪大記》凡封,大夫士以咸。 《註》咸讀爲緘,今齊人謂棺束爲緘繩。咸或爲椷。 《釋文》咸,一本作緘。  又《集韻》古斬切,音鰔。與減同。損也。  又一曰水名,詳水部減字註。  又姓。 《前漢·酷吏傳》咸宣,楊人也。 《註》咸音減省之減。  又《集韻》公陷切,音䫡。亦與減同。詳水部減字註。  又音憾。 《左傳·昭二十一年》窕則不咸。 《註》不充滿人心。 《釋文》咸,本亦作感,戸暗反。○按感同憾。  又叶餘針切,音𠛬。 《張衡·舞賦》歌以詠志,舞以旌心。細則聲窕,大則不咸。 《廣韻》《集韻》《韻會》胡讒切《正韻》胡嵒切,𠀤音咸。 《說文》鹹,銜也。北方味也。 《廣韻》不淡。 《韻會》鹽味。 《爾雅·釋言》鹹,苦也。 《疏》𧍧殊極必苦,故以鹹爲苦也。 《書·洪範》潤下作鹹。 《周禮·天官·醫師》以鹹養脈。  又地名。 《春秋·僖十三年》會于鹹。 《註》衞地,東郡濮陽縣東南有鹹城。  又《韻會》古斬切,音減。 《本草》李時珍曰:鹹音咸者,潤下之味,音減者,鹽生之名。後人作鹼作鹻,是矣。

『与』

《廣韻》《集韻》《正韻》𠀤同與。 《說文》賜予也。一勺爲与。 《六書正譌》寡則均,故从一勺。 《廣韻》弋諸切《正韻》弋渚切《集韻》《韻會》演女切,𠀤音予。 《說文》黨與也。 《戰國策》是君以合齊與强楚。 《註》與,黨與也。 《管子·八觀篇》請謁得于上,則黨與成于下。  又《廣韻》善也。 《禮·禮運》諸侯以禮相與。  又《增韻》及也。 《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又許也,從也。 《論語》吾與點也。 《管子·形勢解》鬼神助之,天地與之。  又待也。 《論語》歲不我與。  又《博雅》如也。 《前漢·韓信傳》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與項王。 《註》師古曰:與,如也。 《司馬相如·子虛賦》楚王之獵,孰與寡人。  又施予也。 《禮·曲禮》與人者,不問其所欲。 《周禮·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龜之八命,一曰征,二曰象,三曰與。 《註》與,謂予人物也。  又助也。 《戰國策》吾將深入吳軍,若扑一人,若捽一人,以與大心者也。 《註》與,猶助也。  又類也。 《周語》夫禮之立,成者爲飫,昭明大節而已,少曲與焉。 《註》與,類也,威儀少比類也。  又以也。 《詩·召南》之子歸,不我與。 《朱註》與,猶以也,以謂挾己而偕行也。  又和也。 《戰國策》內𡨥不與,外敵不可拒。 《註》𡨥猶亂,與猶和也。  又用也。 《詩·唐風》人之爲言,苟亦無與。 《傳》無與,弗用也。  又數也。 《禮·曲禮》生與來日。 《註》與,猶數也。  又語辭。 《禮·表記》君子與其有諾責也,寧有已怨。  又容與,閑適貌。 《莊子·人閒世》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與其心。 《註》以求從容自放,而遂其侈心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楚王乃弭節,裴回翱翔容與。 《註》索隱曰:言自得。  又《正字通》大與,官名,主爵祿之官。  又不與,國名。 《山海經》有不與之國,烈姓黍食。  又姓。  又《廣韻》羊洳切《集韻》《韻會》《正韻》羊茹切,𠀤音豫。參與也。 《正韻》干也。 《中庸》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 《周禮·冬官考工記》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  又縣名。 《史記·曹相國世家》參以中涓從,將擊胡陵方與。 《註》索隱曰:地理志,二縣皆屬山陽。正義曰:與,音預。  又《正字通》疑慮未決也。通作豫。 《前漢·昌邑王傳》楊敞猶與無決。  又《陳湯傳》士卒猶與。通作豫。  又《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俱切,𠀤音余。語辭。 《論語》其爲仁之本與。 《禮·檀弓》曾子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 《疏》微,無也。與,語助。  又《詩·小雅》我黍與與,我稷翼翼。 《箋》與與,翼翼,蕃廡貌。  又《論語》與與如也。 《註》威儀中適貌。  又舒也。 《前漢·禮樂志》朱明盛長,旉與萬物。 《註》師古曰:敷與,言開舒也。與,弋於反。  又人名。 《書·舜典》垂拜稽首,讓于殳斨暨伯與。 《傳》殳斨,伯與,二臣名。 《釋文》與,音餘。  又山名。同輿。 《山海經》敦與之山。 《註》按名勝志作敦輿山。 《又》苦山之首,曰休與之山。 《註》與或作輿。  又《集韻》倚亥切,音欸。与也。◎按說文与訓賜予也,一勺爲与。與訓黨與也。今俗與字通作与。

『新』

《唐韻》息鄰切《集韻》《韻會》斯人切《正韻》斯鄰切,𠀤音辛。 《說文》取木也。  又《博雅》初也。 《易·大畜》日新其德。 《書·胤征》咸與惟新。 《詩·豳風》其新孔嘉。 《禮·月令》孟秋,農乃登穀,天子嘗新,先薦寢廟。  又《唐書·禮樂志》正旦羣臣上千秋萬歲壽,制曰履新之慶。  又姓。 《晉語》新穆子。  又複姓。 《史記·魯仲連傳》新垣衍。 《註》索隱曰:新垣,姓。衍,名也,爲梁將。  又州名。漢屬合浦郡,梁立新州。  又《詩·小雅》薄言采芑,于彼新田。 《朱傳》田一歲曰葘,二歲曰新田。  又《韻補》叶蘇前切。 《道藏歌》終劫複始劫,愈覺靈顏新。道林蔚天京,下光諸他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