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军事地理形势。指军事上像咽喉一样十分要害的地方。
一种军事地理形势。指军事上像咽喉一样十分要害的地方。
我们要尽快占领这块咽喉要地
口腔后部由肌肉和黏膜构成的管子,分三部分,上段与鼻腔相对称“鼻咽”;中段与口腔相对称“口咽”;下段在喉的后部称“喉咽”。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路(亦称“咽头”):~喉。
使嘴里的食物或别的东西通过咽头到食道里去:~唾沫。狼吞虎~。细嚼慢~。
阻塞,声音因阻塞而低沉:哽~。呜~。
颈的前部和气管相通的部分,是呼吸器官的一部分,内有声带,又是发音器官(通称“喉头”):~咙。~舌(❶泛指说话的器官;❷喻代言人,如“报纸是人民的~~”;❸喻险要的地方,如“居庸关乃扼守京城之~~”;❹古喻国家的重臣,特指御史之类的谏官)。
索取:~账。~价。 希望,想:~强。~好。 请求:她~我给她读报。 重大,值得重视的:重~。~人。~领。纲~。~言不烦。 应该,必须:须~。 将(jiāng):将~。快~。 如果,倘若:~是。 表选择:~么。~不。~不然。
求,有所倚仗而强求:~求。~挟。 同“腰”。 同“邀”,中途拦截。 同“邀”,约请。 姓。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心说。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质。~壳。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下。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田~。~政。~主。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区。此~。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板。~毯。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点。目的~。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以处。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境~。心~。 底子:质~。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走。
《唐韻》烏前切《集韻》因連切《韻會》因蓮切《正韻》因肩切,𠀤音燕。 《說文》嗌也。 《玉篇》咽喉也。 《韻會》醫經云:咽者嚥水,㬋者𠋫氣。 《戰國策》頓子曰:韓,天下之咽喉。 《集韻》或作胭㖶𦝪。 又《禮·深衣》曲袷如矩以應方。 《疏》古者方領,似今擁咽。 又《集韻》縈懸切《韻會》幺懸切《正韻》縈圓切,𠀤音淵。 《集韻》本作𪔱,引《詩》鼗鼓𪔱𪔱。或作咽。○按《詩·商頌》今本作淵。 又《集韻》於巾切,音駰。 《詩·魯頌》鼓咽咽。 《傳》咽咽,鼓節也。 《集韻》或作鼝𪔱𪔗,亦書作鼘。 《六書故》淵淵咽咽,其聲不同。淵淵狀鼓聲多而遠,咽咽聲近而𤴁。味其聲,可以知其義。 又《廣韻》於甸切。 《集韻》《韻會》《正韻》伊甸切,𠀤音晏。 《廣韻》本作嚥,吞也。 《孟子》三咽然後耳有聞,目有見。 又《廣韻》烏結切《集韻》《韻會》一結切,𠀤音噎。 《廣韻》哽咽。 《集韻》聲塞也。 《漢·隴頭歌》隴頭流水,鳴聲幽咽。 又塞也。 《新序雜事》雲霞充咽,則奪日月之明。 又《廣韻》同噎。詳噎字註。 又𪔥。
『喉』《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鉤切,音侯。 《說文》咽也。 《左傳·文十一年》富父終甥摏其喉。 又《詩·大雅》出納王命,王之喉舌。 《傳》喉舌,冢宰也。 又《古音餘》喉載虞韻,音胡。 《集韻》或作睺。
『要』《唐韻》於霄切《集韻》《韻會》伊消切,𠀤音邀。 《博雅》約也。 《論語》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註》久要,舊約也。 《左傳·哀十四年》使季路要我,吾無盟矣。 又求也。 《孟子》脩其天爵,以要人爵。 又䙅也。 《詩·魏風》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又會也。 《禮·樂記》要其節奏。 《註》要,猶會也。 《釋文》要,一遙反。 又《廣韻》勒也。 又劫也。 《前漢·文帝紀》上自欲征匈奴,羣臣諫不聽,皇太后固要,上乃止。 又劾也,察也。 《周禮·秋官·鄕士》異其死𠛬之罪而要之。 《疏》要,劾實也。 《書·康誥要囚傳》要察囚情,得其辭以斷獄。 又衞圻之外,謂之要服。 《書·禹貢》五百里要服。 又姓。 《通志·氏族略》吳人要離之後,漢有河南令要兢,唐建中朔方大將軍要珍。 又水名。 《水經注》濡水,又東南流與要水合。 又靑要,山名。 《山海經》靑要之山,寔惟帝之密都。 又高要,縣名。 《一統志》屬廣州府。 又與腰通。 《說文》身中也,象人要自𦥑之形。今作腰。別詳肉部。 又《廣韻》於笑切。讀去聲。 《篇海》凡要也,要會也。 《孝經》先王有至德要道。 《晉書·宣帝紀》軍事大要有五。 又《論語》久要,亦讀去聲。 《王安石·老人行》古來人事已如此,今日何須論久要。叶入誚韻。 又《集韻》伊鳥切,音杳。與騕同。騕褭,良馬名。或作要。 又以紹切,音𤕷。與偠同。偠紹或作要紹。舒緩貌也。
『地』《廣韻》徒四切《集韻》大計切《韻會》徒二切《正韻》徒利切,𠀤音弟。 《說文》元氣初分,重濁隂爲地,萬物所𨻰列也。 《白虎通》地者,易也。言養萬物懷任交易變化也。 《釋名》地,底也,其體底下,載萬物也。 《易·說卦傳》坤爲地。 《內經》岐伯曰:地爲人之下,太虛之中。黃帝曰:馮乎。曰:大氣舉之。 《周禮·地官》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詔地求。 《博物志》地以名山爲輔佐,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艸木爲之毛,土爲之肉。 又第也,但也。 《前漢·丙吉傳》西曹地忍之。 又叶徒何切,音沱。 《屈原·橘頌》閉目自愼,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 《揚雄·羽獵賦》鳥不及飛,獸不得過,軍驚師駭,刮野埽地。○按吳棫收地入箇韻,音隋,則過可如字讀,沱隋亦平去閒耳。本作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