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震失色


   响:回声;震:响雷。像听到回声或响雷一样迅速变了脸色。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iǎng zhèn shī sè
成语注音 ㄒ一ㄤˇ ㄓㄣˋ ㄕ ㄙㄜˋ
成语简拼 xzss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響震失色
成语英文 turn pale with echo (thunder)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响:回声;震:响雷。像听到回声或响雷一样迅速变了脸色。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权以示群下,莫不震响失色。”


成语典故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权以示群下,莫不震响失色。”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声音:~声。~箭。~马(旧称在路上抢劫财物的强盗,因抢劫时先放响箭而得名)。音~(a.声音,多就声音所产生的效果说;b.泛称收音、录音、扩音等设备)。 发出声音:钟~了。 声音高,声音大:~亮。~彻云霄(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 回声:~应(yìng )。如~斯应(喻反应迅速)。

疾雷(霹雳)使物体振动:“~夷伯之庙”。~霆。 雷:“烨烨~电。” 巨大的力等使物体剧烈颤动:~撼。~荡。~颤。~响。~动。声~遐迩。 迅速或剧烈地颤动:地~。身子不由得一~。 特指“地震”:~灾。~源。~中。~级。~情。防~。抗~。余~。 〔~旦〕佛教经籍中的译名,指中国。 惊恐或情绪过分激动:~惊。~怒。~骇。~慑。

丢:遗~。坐~良机。收复~地。流离~所。 违背:~约。~信。 找不着:迷~方向。 没有掌握住:~言。~职。~调(tiáo )。 没有达到:~望。~意。 错误:~误。~策。过~。~之毫厘,谬以千里。 改变常态:惊慌~色。

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颜~。~彩。~相(xiàng )。~调(diào )。 脸上表现出的神气、样子:脸~。气~。~厉内荏。 情景,景象:行~匆匆。景~宜人。 种类:各~用品。 品质,质量:音~。成~。足~纹银。 妇女美貌:姿~。~艺。 情欲:~情。好(hào)~。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震』

《唐韻》章刃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刃切,𠀤音振。 《說文》劈歷振物者。从雨辰聲。 《註》徐鉉曰:今俗別作霹靂,非是。 《易·說卦》震爲雷。 《詩·小雅》㷸㷸震電。 《傳》震,雷也。 《春秋·僖十五年》震夷伯之廟。 《疏》雷之甚者爲震。 《釋名》震,戰也。所擊輒破,若攻戰也。  又卦名。 《易·說卦》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  又《易·說卦》震,動也。 《書·舜典》震驚朕師。 《盤庚》爾謂朕,曷震動萬民以遷。 《詩·周頌》薄言震之。莫不震𤴁。 《春秋·文九年》地震。 《疏》公羊傳曰:震者何,動地也。 《周語》伯陽父曰陽伏而不能出,隂迫而不能𤇏,於是有地震。  又《爾雅·釋詁》震,懼也。 《易·震卦》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又《廣韻》威也。 《易·未濟》震用伐鬼方。 《詩·大雅》王奮厥武,如震如怒。  又《廣韻》起也。 《易·雜卦傳》震,起也。  又《公羊傳·僖九年》葵丘之會,桓公震而驚之,叛者九國。震之者何,猶曰振振然。  又《爾雅·釋詁》娠,震動也。 《註》娠,猶震也。 《疏》大雅生民云:載震載夙。昭元年左傳曰:邑姜方震大叔。哀元年左傳曰:后緡方震。皆謂有身爲震,故云娠猶震也。  又《書·禹貢》震澤底定。 《傳》震澤,吳南太湖名。  又《集韻》升人切,音申。與娠同。女姙身動也。 《左傳·震動釋文》震又音申,懷姙也。 《集韻》通作㑗。  又《集韻》一曰官婢女隷謂之娠。  又《韻會》《正韻》𠀤之人切,音眞。怒也。 《班固·東都賦》赫然發憤,應者雲興。霆擊昆陽,憑怒雷震。 《前漢·敘傳》票騎冠軍,猋勇紛紜。長驅六舉,電擊雷震。 《註》師古曰:震音之人反。  又《字彙補》震旦,中國也。 《梁書》盤盤國稱梁主爲震旦天子。从之人切。

『失』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式質切,音室。得之反。 《說文》縱也。一曰錯也,過也,遺也。 《書·泰誓》時哉弗可失。 《杜甫詩》雖乏諫諍資,恐君有遺失。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弋質切。與𨓜同。 《莊子·應帝王》自失而走。 《荀子·哀公篇》其馬將失。 《六書本義》與佚軼通。  又《集韻》《韻會》式吏切《正韻》式至切,𠀤音試。 《應楨華·林園集詩》示武恐荒,過亦爲失。凡厥羣后,無懈于位。

『色』

《廣韻》所力切《集韻》《韻會》殺測切,𠀤音嗇。 《說文》顏氣也。人之憂喜,皆著於顏,故謂色爲顏氣。 《禮·玉藻》色容莊。 《汲冢周書》喜色油然以出,怒色厲然以侮,欲色嫗然以愉,懼色薄然以下,憂悲之色瞿然以靜。 《後漢·嚴光傳》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 《註》以形貌求之也。  又采色。 《書·臯陶謨》以五采彰施于五色。 《註》五色,靑黃赤白黑也。 《左傳·桓二年》五色比象,昭其物也。  又色慾。 《書·五子之歌》內作色荒。 《傳》色,女色。 《禮·坊記》諸侯不下漁色,故君子遠色,以爲民紀。  又物景亦曰色。 《莊子·盜跖篇》車馬有行色。 《潘岳·關中詩》重圍克解,危城載色。豈曰無過,功亦不測。 《註》載色,猶言有生氣起色也。  又《公羊傳·哀六年》色然而駭。 《註》驚貌。  又《詩·魯頌》載色載笑。 《傳》色,溫潤也。  又《戰國策》怒於室者色於市。 《註》色,作色也。  又祕色。 《高齋漫錄》世言祕色,磁器。錢氏有國時,越州燒進爲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祕色。  又《博雅》色,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