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突:冒犯。西施:春秋时美女,冒犯了西施。比喻为了突出丑的,而贬低了美的。亦作“唐突西子”。
梁启超《诗话》:“更会串一戏,曰《易水饯荆卿》,其第一幕‘饯别’内,有歌四章,以《史记》所记原歌作尾声,近于唐突西施,点窜《尧典》。”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庾元规〔亮〕语周伯仁〔〕:‘诸人皆以君方乐。’周曰:‘何乐,谓乐毅邪?’庾曰:‘不尔,乐令(广)耳。’周曰:‘何乃刻画无盐,以唐突西子也!’” 唐突:不恭,冒犯。西施:亦称西子,春秋时越国苧萝山的一名采樵女子,是传说中的古代绝色美人。无盐:战国时齐国无盐地方的女子,容貌极丑陋。但凭其才能,游说齐宣王,被封为“无盐君”。后以“唐突西施”比喻突出抬高了丑的,因而冒犯、贬低了美的。 梁启超《诗话》:“更会串一戏,曰易水饯荆卿,其第一幕‘饯别’内,有歌四章,以《史记》所记原歌作尾声,近于唐突西施,点窜尧典。” 见“刻画无盐,唐突西施”。《晋书·周传》:“庾信尝谓曰:‘诸人咸以君方乐广。’曰:‘何乃刻画无盐,~也!’”
夸大,虚夸:荒~。~大无验。 空,徒然:功不~捐(功夫不白费)。 传说中的中国朝代名,尧所建。 朝代名:~代。~诗。~僧。~人。~三彩。后~。 古代朝堂前或宗庙门内的大路。 古同“螗”,指蝉。 姓。
忽然:~然。~现。~发。~变。~如其来。异军~起。~兀。 超出,冲破,猛冲:~破。~围。~出。 烟囱:曲~徙薪。灶~。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面。~晒。~域。~方。~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宫(借指妃嫔)。 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学。~画。~餐。~医。 姓。
实行:~工。~政。设~。~展。~教(jiào )。~为(wéi)。~威。实~。措~(办法)。发号~令。 用上,加工:~肥。~粉。 给予:~礼。~诊。~恩。 姓。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郎切,音堂。 《說文》大言也。从口庚聲。 《莊子·天下篇》荒唐之言。 又《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瑉玉旁唐。 《註》郭璞云:旁唐,盤薄。 又國名。 《玉篇》堯稱唐者蕩蕩,道德至大之貌。 《書·五子之歌》惟彼陶唐,有此冀方。 《疏》韋昭云:陶,唐皆國名,猶湯稱殷商也。○按書傳皆言堯以唐侯升爲天子,不言封於陶唐。陶唐二字,或共爲地名,未必如昭言也。 又《詩·唐風疏》唐者,成王母弟叔虞所封其地,帝堯夏禹所都之墟,漢曰太原郡。 又漢縣名。 《前漢·地理志》中山國唐縣。 《註》故堯國也,唐水在西。 《詩·唐風疏》皇甫謐曰:堯始封於唐,今中山唐縣是也。後徙晉陽,及爲天子,都平陽,於詩爲唐國,則唐國爲平陽也。 又魯地。 《春秋·隱二年》公及戎盟于唐。 《註》高平方輿縣北有武唐亭。 又《戰國策》左濟右天唐。 《註》謂高唐。 《前漢·地理志》平原郡高唐。 《註》桑欽言,漯水所出也。 又《武帝紀》南巡狩至於盛唐。 《註》韋昭曰:在南郡。 又《地理志》會稽郡錢唐。 《註》武林水所出。 又《後漢·光武紀》進屠唐子鄉。 《註》唐子鄉有唐子山,在今唐州湖陽縣西南。 《廣韻》唐州,楚地。戰國時屬晉,後入於韓,秦屬南陽郡,後魏爲淮州,隋爲顯州,貞觀攺爲唐州,因唐城山爲名。 又姓。 《廣韻》唐堯之後,子孫氏焉。 《史記·秦本紀》孝文王立,尊唐八子爲唐太后。 又《屈原傳》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 又唐山,複姓。 《前漢·禮樂志》高祖唐山夫人。 又《詩·𨻰風》中唐有甓。 《傳》中,中庭也。唐,堂途也。 《疏》爾雅釋宮云:廟中路謂之唐,堂途謂之𨻰。李巡曰:唐,廟中路名。孫炎引詩中唐有甓。堂途,堂下至門之徑也。然則唐之與𨻰,廟庭之異名耳,其實一也。故云:唐,堂途也。 《周語》陂唐汚庳,以鍾其美。 《註》唐,俗本作塘。 《說文》無塘字。 《莊子·徐無鬼》其求唐子也,而未始出域,有遺類矣。 《註》唐子者,堂途給使令之人,猶周禮云門子耳。 又草名。 《詩·鄘風》爰采唐矣。 《傳》唐,蒙菜名。 《爾雅·釋草》唐蒙,女蘿。女蘿,菟絲。 又弓名。 《周禮·夏官·司弓矢》唐弓,大弓,以授學射者。 又叶徒紅切,音同。 《歐陽修·楊諫議銘》震官太尉,四世以公。於陵正直,僕射於唐。
『突』《廣韻》《韻會》陀骨切《集韻》他骨切,𠀤音葖。 《揚子·方言》江湘謂卒相見曰突。一曰出貌。 《詩·齊風》突而弁兮。 又觸也,欺也。 《任昉·致大司馬簫衍記室箋》府朝初建,俊賢翹首,維此魚目,唐突璵璠。 又穿也。 《左傳·襄二十五年》鄭子展子產伐𨻰,宵突𨻰城。 《註》突,穿也。 又禿也。 《荀子·非相篇》孫叔敖突禿長左。 《註》謂短髮可凌突人者。 又《爾雅·釋宮》植謂之傳,傳謂之突。 《疏》植謂戸之維持鎖者也,植木爲之,又名傳。 又名突也。 又惡馬曰突。 《前漢·𠛬法志》以鞿而御駻突。 《註》突,惡馬。 又竈突。 《前漢·霍光傳》其竈直突。 《集韻》作堗。 又守城之門。 《後漢·竇融傳》公孫述令守突門。 《註》突門,守城之門。 又屈突,吐突,𠀤外國姓。 又《說略》雀自塞北來者,或名曰突厥。 又《集韻》他括切,音捝。義同。 又《集韻》徒結切,音垤。犬從穴中暫出也。 又滑也。 《易·離卦》突如其來如。王肅讀。 又《集韻》陁沒切,音揬。義同。 又《字彙補》都木切,音督。 《山東志》濟南府有趵突泉,在白雪樓之前。 又叶杜外切,音兌。 《馬融·長笛賦》波瀾鱗淪,窊隆詭戾。𤀰瀑噴味,犇遯碭突。
『西』《唐韻》先稽切《集韻》《韻會》《正韻》先齊切,𠀤音粞。 《類篇》金方也。 《說文》鳥在巢上也。日在西方而鳥栖,故因以爲東西之西篆。文作㢴,象形也。 《前漢·律歷志》少隂者西方,西遷也。隂氣遷落物,於時爲秋。 《尚書·大傳》西方者何,鮮方也。或曰鮮方,訊訊之方也。訊者,訊人之貌。 又地名。 《晉書·地理志》西郡。 《韻會》唐置西州。 又姓。 《通志·氏族略》西氏。 《姓苑》西門豹之後,改爲西。 又《集韻》相咨切,音私。義同。 又《篇海》蘇前切,音先。 《前漢·郊祀歌》象載瑜,白集西,食甘露,飮榮泉。 《後漢·趙壹傳·窮鳥賦》幸賴大賢,我矜我憐。昔濟我南,今振我西。 又《韻補》斯人切,叶音辛。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𤣥醴騰湧於隂溝,甘露被宇而下臻。朱桂黝鯈於南北,芝蘭阿那於東西。 又《類篇》乙却切,音約。平量也。 又《廣韻》籀文作𠧧。○按《玉篇》等書西字另一部。今从《字彙》《正字通》附入襾部。
『施』《唐韻》式支切《集韻》《韻會》商支切《正韻》申支切,𠀤音詩。 《說文》旗貌。齊樂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 《註》徐鍇曰:旗之逶迤。一曰設也。 《書·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 又《詩·邶風》得此戚施《傳》戚施,不能仰者。 《箋》戚施,面柔下人以色,故不能仰也。 又《詩·王風》將其來施施。 《傳》施施,難進之意。 《箋》施施,舒行伺閒,獨來見已之貌。 《釋文》施如字。 《孟子》施施從外來。 《趙岐註》施施,猶扁扁,喜悅之貌。 《音義》丁如字,張音怡。 又《周禮·天官·內宰》施其功事。 《註》施,猶賦也。 又《禮·祭統》施于蒸彝鼎。 《註》施,猶著也。 又《晉語》秦人殺冀芮而施之。 《註》施,𨻰其尸也。 又《玉篇》張也。 《增韻》用也,加也。 又姓。 《左傳·桓九年》施父。 《註》魯大夫。 《禮·雜記》孔子曰:吾食於少施氏而飽。 《註》少施氏,魯惠公子,施父之後。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施智切,音翅。惠也,與也。 《易·乾卦》德施普也。 《又》雲行雨施。 《禮·曲禮》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 《左傳·僖二十四年》報者倦矣,施者未厭。 《註》施,功勞也。 《增韻》凡施設之施,平聲。施與之施,𠀤平去通押。 又《集韻》《韻會》𠀤以豉切,音易。 《詩·周南》葛之覃兮,施于中谷。 《傳》施,移也。 又《詩·大雅》施于孫子。 《箋》施,猶易也,延也。 又《儀禮·喪服》絕族無施服。 《註》在旁而及曰施。 又《集韻》《韻會》𠀤賞是切,詩上聲。捨也,攺易也。通作弛。 《周禮·天官·少宰》治其施舍。 《註》施舍,不給役者也。 《論語》君子不施其親。 《何晏註》施,易也。不以他人之親易己之親。 《後漢·光武紀》將衆部施𠛬屯北邊。 《註》施,讀曰弛。弛,解也。 又《集韻》余支切,音移。㢮或作施。 《史記·衞綰傳》劒人之所施易。 《註》施,讀曰移。 又《史記·賈生傳》庚子日施兮。 《註》施,矢遺反。索隱曰:施,猶西斜也。 又《韻補》叶詩戈切。 《漢·高祖戚夫人歌》橫絕四海,又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