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主义


   物质世界是意识、精神的产物,意识、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哲学观点。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wéi xīn zhǔ yì
成语注音 ㄨㄟˊ ㄒ一ㄣ ㄓㄨˇ 一ˋ
成语简拼 wxzy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繁体 唯心主義
成语英文 idealism
成语俄文 идеализм
成语日文 唯心主義(ゆいしんしゅぎ),唯心論(ゆいしんろん),観念論(かんねんろん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物质世界是意识、精神的产物,意识、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哲学观点。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示例


唯心主义的观点难以苟同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禁止人们跟谬误、丑恶、敌对的东西见面,跟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东西见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义同“惟”:~物论。~心论。~物史观。~心史观。~理论。~名论。 答应的声音:~~(a.谦卑的应答声;b.鱼相随而行的样子,如“其鱼~~”)。~~诺诺。~~否否。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

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人。物~。失~(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 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君~。~上。 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张。~见。~意。~义。 对事物有决定权力:民~。自~。~持。~宰。~权(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权力)。 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次。~要。~力。~将(jiàng)。 预示:早霞~雨。 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木~。神~。 基督教、伊斯兰教对所信仰的神或本教创始人的称呼。 姓。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不容辞。~无反顾。仗~直言。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务。~愤。~演。见~勇为。 情谊:~气。恩~。~重如山。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含~。释~。微言大~。 指认为亲属的:~父。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唯』

《廣韻》以追切《集韻》《韻會》夷隹切,𠀤音惟。 《玉篇》唯,獨也。 《集韻》專辭。 《易·乾卦》其唯聖人乎。 《詩·小雅》唯酒食是議。 《韻會》六經惟維唯三字皆通。作語辭。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益州郡來唯縣。  又《集韻》視隹切,音垂。與誰同。何也。  又《唐韻》以水切《集韻》《韻會》愈水切,𠀤音𨗨。 《說文》諾也。 《禮·曲禮》必慎唯諾。 《釋文》唯,于癸反。徐,于比反。沈,以水反。 《又》父召無諾,先生召無諾,唯而起。  又《內則》能言,男唯,女兪。 《戰國策》范睢曰唯唯。  又《詩·齊風》其魚唯唯。 《傳》唯唯,出入不制也。 《箋》唯唯,行相隨順之貌。 《釋文》唯,維癸反。沈,養水反。 《韓詩》作遺遺,言不能制也。

『心』

《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 《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 《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 《玉篇》《廣韻》𠀤訓火藏。  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 《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  又《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  又本也。 《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 《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 《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 《註》得氣之本也。 《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  又中也。心在身之中。 《詩序》情動于中。 《正義曰》中謂中心。凡言中央曰心。 《禮·少儀》牛羊之肺,離而不提心。 《註》不提心,謂不絕中央也。 《古歌》日出當心,謂日中也。 《邵雍淸夜吟》月到天心處,言月當天中也。  又東方五度,宿名。 《史記·天官書》心爲明堂。  又《禮·明堂位》夏后氏祭心。 《註》氣主盛也。  又《月令》季夏祭先心。 《註》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則心爲尊也。  又去聲。 《吳棫·韻補》息吝切。 《外紀》禹曰:堯舜之民,皆以堯舜之心爲心。下心字去聲。  又叶思眞切,音新。 《前漢·安世房中歌》我定歷數,人告其心。敕身齊戒,施敎申申。  又叶先容切,音松。 《詩·大雅》吉甫作頌,𥡆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 《前漢·禮樂志》流星隕,感惟風,籋歸雲,撫懷心。  又叶思征切,音騂。 《揚子·太𤣥經》勤于心否貞。  又叶桑鳩切,音修。 《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聲若簫。有鳳有凰,樂帝之心。簫叶疏鳩切。  又叶思敬切,音性。 《王微觀海詩》善卽誰爲御,我來無別心。聊復寓兹興,兹興將何詠。 《說文》長箋》借華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蘊同文諸書,各以意闡古文,與今文稍遠,槪不泛引。 《類篇》偏旁作忄。亦作㣺。◎按《字彙》《正字通》心俱音辛,誤。辛在眞韻,齊齒音也。心在侵韻,閉口音也。如心字去聲,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蓋信字爲眞韻內辛字之去聲,乃齊齒音也。若侵韻內心字之去聲,乃閉口音,有音而無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類是也。蓋齊齒之辛,商之商也,閉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無別。

『主』

《唐韻》之庾切《集韻》《韻會》《正韻》腫庾切,𠀤音麈。君也。 《董仲舒·賢良策》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愛民而好士,可謂誼主矣。 《呂氏春秋》朝臣多賢,左右多忠,如此者,國日安,主日尊,天下日服,此所謂吉主也。  又大夫之臣,稱其大夫曰主。 《左傳·昭二十八年》成鱄對魏舒曰:主之舉也,近文德矣。  又天子女曰公主。周制,天子嫁女,諸侯不自主婚,使諸侯同姓者主之,故謂之公主。  又賔之對也。 《禮·檀弓》賔爲賔焉,主爲主焉。  又《左傳·僖三十年》燭之武見秦伯曰:若舍鄭以爲東道主。 《註》鄭在秦之東也。  又宰也,守也,宗也。 《易·繫辭》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  又神主,宗廟立以棲神,用栗木爲之。 《春秋傳》虞主用桑,練主用栗。  又匰主。 《周禮·春官》司巫,掌羣巫之政令,祭祀則供匰主。 《註》主神所依也。匰,盛主之器。  又《禮·曲禮》居不主奧。 《疏》主,猶坐也。  又《晉語》陽子剛而主能。 《註》上也。  又姓。隋主胄,明主問禮。  又主父,複姓。  又《正韻》陟慮切。同注。 《荀子·宥坐篇》主量必平似法。 《註》主,同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