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笑皆非


   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人的行为既令人感到难堪;又令人觉得可笑。皆非:都不是。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í xiào jiē fēi
成语注音 ㄊ一ˊ ㄒ一ㄠˋ ㄐ一ㄝ ㄈㄟ
成语正音 “啼”,不能读作“dì”。
成语简拼 txjf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嗁笑皆非
成语英文 be in an awkward position
成语法文 ne savoir s'il veut (doit) rire ou pleurer
成语俄文 и горько и смешно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人的行为既令人感到难堪;又令人觉得可笑。皆非:都不是。



反义词



成语示例


刘久发啼笑皆非地站起来了。(沙汀《烦恼》)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 孟棨《本事诗 情感》:“笑啼皆不敢,方验作人难。”


成语典故

哭也不是,笑也不是。指令人哭笑不得的尴尬处境。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南朝陈徐德言妻乐昌公主诗:“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群音类选.红拂记.破镜重圆》:“新诗句倍惨伤,想啼笑俱难,非是谎。”鲁迅《致山本初枝》:“连阿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国木田独步的小说选集也要没收,简直叫人啼笑皆非。” 主谓 哭也不是,笑也不是,令人十分尴尬,左右为难。语出南朝陈·徐德言妻乐昌公主诗:“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载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叶永烈《是是非非“灰姑娘”》:“这真是一件令人~的事情。”△常用于形容处境尴尬,哭不得笑不得。→啼笑两难 哭笑不得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哭,出声地哭:~哭。~泣。悲~。~笑皆非。 鸟兽叫:~鸣。~叫。虎啸猿~。

露出愉快的表情,发出欢喜的声音:~容。~颜。~眯眯。谈~风生。 讥嘲:~柄。~话。~谈。贻~大方。嘲~。见~。耻~。

全,都:~大欢喜。人人~知。放之四海而~准。

不,不是:~凡。~法。~分(fèn )。~礼。~但。~同小可。啼笑皆~。 不对,过失:痛改前~。文过饰~。习~成是(对于某些错的事情习惯了,反认为是对的)。 与“不”呼应,表示必须(有时后面没有“不”字):我~看这本书。 责怪,反对:~难(nàn )。~议。无可厚~。 指“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简称“非洲”):东~。西~。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啼』

《說文》同嗁。 《禮·喪大記》主人啼。 《穀梁傳·僖十年》麗姬下堂而啼。

『笑』

《廣韻》私妙切《集韻》《韻會》仙妙切《正韻》蘇弔切,𠀤音肖。 《廣韻》欣也,喜也。 《增韻》喜而解顏啓齒也。  又嗤也,哂也。 《易·萃卦》一握爲笑。 《詩·邶風》顧我則笑。 《毛傳》侮之也。 《禮·曲禮》父母有疾,笑不至矧。 《註》齒本曰矧,大笑則見。 《左傳·哀二十年》吳王曰:溺人必笑。 《論語》夫子莞爾而笑。 《註》小笑貌。  又獸名。 《廣東新語》人熊,一名山笑。  又《韻補》思邀切。 《詩·大雅》勿以爲笑,叶上囂、下蕘。 《淮南子·汜論訓》不殺黃口,不獲二毛,于古爲義,于今爲笑。 《古逸詩·趙童謠》趙爲號,秦爲笑。以爲不信,視地上生毛。  又入宥韻,音秀。 《江總詩》玉臉含啼還自笑,若使琴心一曲奏。 或作咲。 《前漢·揚雄傳》樵夫咲之。 亦省作关。 《前漢·薛宣傳》一关相樂。 《集韻》笑古作咲。註詳竹部四畫。或省作𠇄。

『皆』

《唐韻》古諧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諧切,𠀤音街。 《說文》俱詞也。 《小爾雅》同也。 《易·解卦》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鄭康成讀皆如懈,非。  又《字彙補》居之切,音箕。 《前漢·孟喜傳》箕子者,萬物方荄茲也。 《師古註》荄,音皆。古皆荄與箕音同。  又叶舉里切,音几。 《詩·周頌》以治百禮,降福孔皆。 《傳》皆,遍也。與偕通。 《荀勗東西廂歌》降福孔偕。 《說文》白字兩見,一在自部,自部之白,疾二切,卽自字。皆字載自部中,則應从白。 《集韻》或作皆,非。

『非』

《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𠀤音飛。 《說文》違也。从飛下翄,取其相背。 《玉篇》不是也。 《書·說命》無恥過作非。 《易·繫辭》辨是與非。  又《玉篇》下也。  又《玉篇》隱也。  又《增韻》訾也。 《孝經·五𠛬章》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  又《玉篇》責也。 《前漢·魏相傳》使當世責人非我。  又山名。 《山海經》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  又姓。 《風俗通》非子,伯益之後。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𡚱尾切,音斐。 《集韻》本作誹。謗也。 《前漢·食貨志》不入言而腹非。 《史記·平準書》作腹誹。  又《鼂錯傳》非謗不治。 《註》非,讀曰誹。  又《韻會》方未切,音沸。本作誹。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