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拭;善刀:把刀擦干净。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
《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揩干了刀,把刀藏起来。《庄子.养生主》:“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后以“善刀而藏”比喻适可而止,有才能不表露在外面。 偏正 善,拭。将刀拭擦干净收藏起来。比喻行事适可而止,收敛及时;或喻才能不炫露。语出《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1:“交流空涌波,言诸名士之交接,各自炫奇而争胜也。然则此时杜陵之真意,早已~。”△用于告诫的话,行事、写作、露才应注意收敛。→不露锋芒 大巧若拙 被褐怀玉 适可而止
心地仁爱,品质淳厚:~良。~心。~举。~事。~人。~男信女。慈~。 好的行为、品质:行~。惩恶扬~。 高明的,良好的:~策。~本。 友好,和好:友~。亲~。和~。 熟悉:面~。 办好,弄好:~后。 擅长,长(cháng )于:~辞令。多谋~断。 赞许:“群臣百姓之所~,则君~之”。 好好地:~待。~罢甘休。 容易,易于:~变。~忘。多愁~感。 姓。
用来切、割、斩、削、砍、刺、铡的工具:~子。~兵。~法。剪~。镰~。 中国的纸张计量单位:一刀合一百张。 古代的一种钱币,因其形如刀故称:~币。 姓。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连词(a.表平列,如“多~杂”。b.表相承,如“取~代之”。c.表递进,如“~且”。d.表转折,如“似是~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无信,不知其可”)。 表(从……到……):从上~下。
隐避起来:埋~。包~。~奸。~匿。隐~。蕴~。~污纳垢。 收存起来:收~。~品。~书。储~。
储放东西的地方:~府。宝~。 道教、佛教经典的总称:道~。大~经。三~(佛教经典“经”、“律”、“论”三部分)。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等省:~族。 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简称。 古同“臟”。
《廣韻》常演切《集韻》《韻會》《正韻》上演切,𠀤音蟺。 《說文》吉也。 《玉篇》大也。 《廣韻》良也,佳也。 《書·湯誥》天道福善禍淫。 又《詩·鄘風》女子善懷。 《箋》善,猶多也。 《禮·文王世子》嘗饌善,則世子亦能食。 《註》善謂多于前。 又《禮·曲禮·入國不馳註》馳善躙人也。 《疏》善猶好也,車馳則好行刺人也。 又《禮·王制註》善士謂命士也。 又《禮·學記》相觀而善之謂摩。 《疏》善猶解也。 又《禮·少儀》問道藝,曰:子習于某乎,子善于某乎。 《疏》道難,故稱習。藝易,故稱善。 又《前漢·西域傳》鄯善國,本名樓蘭王。 又與單通。 《前漢·匈奴傳》單于曰善于。 又《廣韻》姓也。 《呂氏春秋》善卷,堯師。 又《韻會》《正韻》𠀤時戰切,音繕。 《毛氏曰》凡善惡之善則上聲,彼善而善之則去聲。 《孟子》王如善之是也。○按《玉篇》《廣韻》《集韻》《類篇》善字俱無去聲。 又《正字通》與人交讙曰友善。 《史記·刺客傳》田光曰:所善荊卿可使也。 又與膳通。 《莊子·至樂篇》具太牢以爲善。 《集韻》或作嬗。
『刀』《唐韻》《集韻》《韻會》都勞切《正韻》都高切,𠀤到平聲。 《說文》兵也。象形。 《徐曰》象刀背與刃也。 《釋名》刀,到也。以斬伐到其所也。 《玉篇》所以割也。 《左傳·襄三十一年》未能操刀而使割也。 又錢名。 《初學記》黃帝採首山之銅,始鑄爲刀。 《史記·平準書》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 《註》索隱曰:刀者,錢也。以其形如刀。 《前漢·食貨志》利於刀。 《註》如淳曰:名錢爲刀者,以其利於民也。 又《詩·衞風》誰謂河廣,曾不容刀。 《朱註》小船曰刀。 《正韻》小船形如刀。
『而』《廣韻》如之切《集韻》《韻會》人之切,𠀤音栭。 《正韻》如支切,音兒。 《說文》頰毛也。 《註》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髵,非是。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作其鱗之而。 《註》之而,頰𩑔也。 又《玉篇》語助也。 《詩·齊風》俟我於著乎而。 又《書·洪範》而康而色。 《傳》汝當安汝顏色。 又《詩·小雅》垂帶而厲。 《箋》而亦如也。 又《詩·大雅》子豈不知而作。 《箋》而,猶與也。 又《禮·檀弓》而曰然。 《註》而,猶乃也。 又《韻會》因辭,因是之謂也。 《論語》學而時習之。 又《韻會》抑辭,抑又之辭也。 《論語》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 又《韻會》發端之辭也。 又《集韻》奴登切,音能。 《易·屯卦》宜建侯而不寧。 《釋文》鄭讀而曰能,能猶安也。
『藏』《唐韻》昨郞切《正韻》徂郞切,𠀤音鑶。 《說文》匿也。 《易·乾·文言》潛龍勿用,陽氣潛藏。 又蓄也。 《易·繫辭》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又兹郞切,音臧。草名。 《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埤濕,則生藏莨、蒹葭。 《註》藏莨,草中牛馬芻。 又才浪切,音臓。 《禮·月令》謹蓋藏。 《晉語》文公之出也,豎頭須,守藏者也,不從。 又與臓通。 《周禮·天官·疾醫》參之以九藏之動。 《註》正藏五,又有胃、膀胱、大腸、小腸。 《疏》正藏五者,謂心、肝、脾、肺、腎,𠀤氣之所藏。 《白虎通》人有五藏六府,何法,法五行六合也。 《說文》《漢書》通用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