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指皈依佛教的人。后泛指虔诚信奉佛教的男女。
清 钱泳《履园丛话 臆论 拒客》:“释道寺院,有客堂,有主客师,使四方游人,善男信女,咸可小憩,有来礼佛者,有来布施者,从不拒客之礼。”
佛教用语。指信仰佛教的男女。《坛经.疑问品》:“善男信女,各得开悟。”明.高明《琵琶记.寺中遗像》:“大家却去诵弥陀,诵弥陀,善男信女笑呵呵。”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在剃得精光的囟门上,放上两排艾绒,同时烧起来,我看是总不免要叫痛的,这时善男信女,多数参加,实在不大雅观,也失了我做师弟的体面。” 并列 原指皈依佛门的人,后泛指信仰佛教的男女。唐·慧能《六祖宝坛经·疑问品》:“在会~,各得开悟,信受奉行。”△用于虔诚信奉佛教的人,也用于品行善良尊崇某种观点的人。→忠实信徒
心地仁爱,品质淳厚:~良。~心。~举。~事。~人。~男信女。慈~。 好的行为、品质:行~。惩恶扬~。 高明的,良好的:~策。~本。 友好,和好:友~。亲~。和~。 熟悉:面~。 办好,弄好:~后。 擅长,长(cháng )于:~辞令。多谋~断。 赞许:“群臣百姓之所~,则君~之”。 好好地:~待。~罢甘休。 容易,易于:~变。~忘。多愁~感。 姓。
阳性的人:~性。~人。~孩。~女平等。 儿子:长(zhǎng )~。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五等:~爵。
诚实,不欺骗:~用。~守。~物。~货。~誓旦旦。 不怀疑,认为可靠:~任。~托。~心。~念。 崇奉:~仰。~徒。 消息:~息。杳无音~。 函件:~件。~笺。~鸽。~访。 随便,放任:~手(随手)。~步(随意走动,散步)。~笔。~意。 同“芯”。 姓。
同“伸”,舒展开。 同“伸”,表白。
女性,与“男”相对。古代以未婚的为“女”,已婚的为“妇”。现通称“妇女”:~人。~士。~流(含轻蔑意)。少(shào )~。 以女儿作为人的妻(旧读nǜ)。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称“婺女”、“须女”。
古同“汝”,你。
《廣韻》常演切《集韻》《韻會》《正韻》上演切,𠀤音蟺。 《說文》吉也。 《玉篇》大也。 《廣韻》良也,佳也。 《書·湯誥》天道福善禍淫。 又《詩·鄘風》女子善懷。 《箋》善,猶多也。 《禮·文王世子》嘗饌善,則世子亦能食。 《註》善謂多于前。 又《禮·曲禮·入國不馳註》馳善躙人也。 《疏》善猶好也,車馳則好行刺人也。 又《禮·王制註》善士謂命士也。 又《禮·學記》相觀而善之謂摩。 《疏》善猶解也。 又《禮·少儀》問道藝,曰:子習于某乎,子善于某乎。 《疏》道難,故稱習。藝易,故稱善。 又《前漢·西域傳》鄯善國,本名樓蘭王。 又與單通。 《前漢·匈奴傳》單于曰善于。 又《廣韻》姓也。 《呂氏春秋》善卷,堯師。 又《韻會》《正韻》𠀤時戰切,音繕。 《毛氏曰》凡善惡之善則上聲,彼善而善之則去聲。 《孟子》王如善之是也。○按《玉篇》《廣韻》《集韻》《類篇》善字俱無去聲。 又《正字通》與人交讙曰友善。 《史記·刺客傳》田光曰:所善荊卿可使也。 又與膳通。 《莊子·至樂篇》具太牢以爲善。 《集韻》或作嬗。
『男』《集韻》《韻會》《正韻》𠀤那含切,音南。 《說文》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用力於田也。 《白虎通》男,任也。任,功業也。 《易·繫辭》乾道成男。 又爵名。 《禮·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又姓。 《史記·夏本紀》其後有男氏。 又《韻補》叶尼心切,音寧。 《詩·大雅》太娰嗣徽音,則百斯男。
『信』《唐韻》息晉切《集韻》《正韻》思晉切,𠀤音訊。愨也,不疑也,不差爽也。 《易·繫辭》人之所助者,信也。 《左傳·僖七年》守命共時之謂信。 又《爾雅·釋地》大蒙之人信。 《註》地氣使然也。 又《左傳·莊三年》一宿爲舍,再宿爲信。 《詩·豳風》于女信處。 又《周頌》有客信信。 《註》四宿也。 又符契曰信。 《前漢·平帝紀》漢律,諸乗傳者持尺五木轉信。 《註》兩行書繒帛,分持其一。出入關,合之乃得過。或用木爲之。 《後漢·竇武傳》取棨信閉諸禁門。 《註》棨,有衣戟也。 又古人謂使者曰信。與訊通。 《史記·韓世家》𨻰軫說楚王,發信臣,多其車,重其幣。 《司馬相如·諭巴蜀檄》故遣信,使曉諭百姓。 又州名。唐置信州,卽今廣信府。 又姓。信陵君無忌之後。 又複姓。 《何氏姓苑》有信都,信平二氏。 又《集韻》《正韻》𠀤升人切。與申同。 《易·繫辭》往者,屈也。來者,信也。 《詩·邶風》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又同身。 《周禮·春官》侯執信圭,伯執躬圭。 《註》信圭,刻人形伸也。躬圭,刻人形屈也。 又叶斯鄰切,音新。 《詩·小雅》庶民弗信。叶上親。◎按《正韻》云:韓王信本與淮隂侯同名,嫌誤讀作新。今《敘傳》韓信音新,是信本有平、去兩音,其讀平者亦音,而非叶矣。
『女』《唐韻》《正韻》尼呂切《集韻》《韻會》碾與切,𠀤茹上聲。 《博雅》女,如也。言如男子之敎,人之陽曰男,隂曰女。 《易·繫辭》坤道成女。 《詩·小雅》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 《禮·內則》女子生,設帨於門右。 《淮南子·地形訓》土地各以類生,澤氣生女。 又已嫁曰婦,未字曰女。 《禮·曾子問》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 又星名。須女四星,主布帛,爲珍寶藏,一名婺女。十二月旦在北,二月旦中。 又織女三星,天女也,主苽果絲帛,𠀤見《星經》。 又水名。 《山海經》嶧臯之山,其水出焉,東流注于激女之水。 又𤣥女,九天妃也。黃帝與蚩尤戰,不勝,歸太山,遇一婦人,曰:吾所謂𤣥女者。見《𤣥女戰法》。 又金女,西王母也,厥姓緱氏,見《集仙錄》。 又靑女,霜神也,至秋三月地氣下藏,靑女乃出,以降霜雪,見《淮南子·天文訓》。 又奼女,丹汞也。河上奼女,得火則飛,見《參同契》。 又國名。女子國,在巫咸北。 《郭璞·圖贊》女子之國,浴于黃水。乃媷乃字,生男則死。 又東女國,女主號賔就。見《唐書·西域傳》。 又扶桑東千里有女國,其人容貌端正,身體有毛,見《通考》。 又姓。湯賢臣女鳩,女房,漢賢良女敦,晉大夫女叔寬。 又梵言阿摩,此言女,言母。蘇弗室利,此言善女。 又鸚䳇名雪衣女,見《漢武外傳》。鵲名神女,見《古今注》。蜆名縊女,見《爾雅·釋蟲》。螟蛉名戎女,見《毛詩·註疏》。 又《集韻》《韻會》𠀤忍與切。同汝,對我之稱。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尼據切,茹去聲。以女妻人曰女。 《書·堯典》女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