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罢干休


   善:好好地;甘休:情愿罢休。好好地解决纠纷,不再闹下去(多用于否定)。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àn bà gān xiū
成语注音 ㄕㄢˋ ㄅㄚˋ ㄍㄢ ㄒ一ㄡ
成语简拼 sbgx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善罷干休
成语英文 be willing to give up(leave the matter at that)
成语俄文 оставлять в покое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善:好好地;甘休:情愿罢休。好好地解决纠纷,不再闹下去(多用于否定)。


近义词



成语示例


你五尺五的汉子,就这样忍气吞声善罢干休吗?不!(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七章)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五回:“他看见奶奶比他标致,可比他得人心儿,他就肯善罢干休了?”


成语典故

见“善罢甘休”。洪深《赵阎王》1幕:“他恨我可恨透啦,必不肯~。”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心地仁爱,品质淳厚:~良。~心。~举。~事。~人。~男信女。慈~。 好的行为、品质:行~。惩恶扬~。 高明的,良好的:~策。~本。 友好,和好:友~。亲~。和~。 熟悉:面~。 办好,弄好:~后。 擅长,长(cháng )于:~辞令。多谋~断。 赞许:“群臣百姓之所~,则君~之”。 好好地:~待。~罢甘休。 容易,易于:~变。~忘。多愁~感。 姓。

歇息:~整。~假。~闲。离~。 停止:~业。 完结(多指失败或死亡)。 旧指丈夫把妻子赶回母家,断绝夫妻关系:~妻。 不要:~想。~提。 吉庆,美善,福禄:~咎(吉凶)。 助词,用于语末,与“罢”、“了”等用法相当:归~。 辞去官职:~官。

通“煦”,温和,温暖。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善』

《廣韻》常演切《集韻》《韻會》《正韻》上演切,𠀤音蟺。 《說文》吉也。 《玉篇》大也。 《廣韻》良也,佳也。 《書·湯誥》天道福善禍淫。  又《詩·鄘風》女子善懷。 《箋》善,猶多也。 《禮·文王世子》嘗饌善,則世子亦能食。 《註》善謂多于前。  又《禮·曲禮·入國不馳註》馳善躙人也。 《疏》善猶好也,車馳則好行刺人也。  又《禮·王制註》善士謂命士也。  又《禮·學記》相觀而善之謂摩。 《疏》善猶解也。  又《禮·少儀》問道藝,曰:子習于某乎,子善于某乎。 《疏》道難,故稱習。藝易,故稱善。  又《前漢·西域傳》鄯善國,本名樓蘭王。  又與單通。 《前漢·匈奴傳》單于曰善于。  又《廣韻》姓也。 《呂氏春秋》善卷,堯師。  又《韻會》《正韻》𠀤時戰切,音繕。 《毛氏曰》凡善惡之善則上聲,彼善而善之則去聲。 《孟子》王如善之是也。○按《玉篇》《廣韻》《集韻》《類篇》善字俱無去聲。  又《正字通》與人交讙曰友善。 《史記·刺客傳》田光曰:所善荊卿可使也。  又與膳通。 《莊子·至樂篇》具太牢以爲善。 《集韻》或作嬗。

『干』

《唐韻》古寒切《集韻》《韻會》居寒切,𠀤音竿。 《說文》干,犯也。 《左傳·文四年》其敢干大禮,以自取戾。 《晉書·衞玠傳》非意相干,可以理遣。  又《爾雅·釋言》干,求也。 《書·大禹謨》罔違道以干百姓之譽。 《論語》子張學干祿。  又盾也。 《揚子·方言》盾,自關而東或謂之〈盾支〉,或謂之干,關西謂之盾。 《書·大禹謨》舞干羽于兩階。 《詩·大雅》干戈戚揚。  又司干,官名。 《周禮·春官》司干掌舞器。  又《爾雅·釋言》干,扞也。 《註》相扞衞。 《疏》孫炎曰:干盾,自蔽扞。 《詩·周南》公侯干城。 《疏》干城者,言以武夫自固,爲扞蔽如盾,爲防守如誠然。  又㵎也。 《詩·小雅》秩秩斯干。 《傳》干,㵎也。  又水涯也。 《易·漸卦》鴻漸干干。 《註》干謂大水之旁,故停水處者。 《詩·魏風》寘之河之干兮。 《傳》干,厓也。  又國郊曰干。 《詩·邶風》出宿于干。 《傳》干言國郊也。  又《韻會》若干,數未定之辭,猶言幾許也。 《禮·曲禮》問天子之年。對曰:聞之始服衣若干尺矣。 《前漢·食貨志》或用輕錢百加若干。 《註》師古曰:若干,且設數之言也。干猶箇也。謂當如此箇數耳。  又自甲至癸爲天干。 《皇極經世》十干,天也。十二支,地也。支干,配天地之用也。 《皇極內篇》十爲干,十二爲支。十干者。五行有隂陽也。十二支者,六氣有剛柔也。  又闌干,橫斜貌。 《古樂府·善哉行》月沒參橫,北斗闌干。  又《韻會》闌楯閒曰闌干。 《李白·淸平調》沉香亭北倚闌干。  又《韻會》目眶謂之闌干。 《正韻》闌干,淚流貌。 《談藪》王元景使梁,劉孝綽送別,泣下。元景無淚謝曰:別後當闌干。 《白居易詩》玉容寂寞淚闌干。  又蘭干,紵也。 《後漢·哀牢國傳》蘭干細布,織成文章如綾錦。 《華陽國志》蘭干,獠言紵也。  又干將,劒名。 《吳越春秋》干將者,吳人也。莫邪,干將之妻也。干將作劒,莫邪斷髮翦爪投于爐中,金鐵乃濡,遂以成劒。陽曰干將,隂曰莫邪。  又干遮,曲名。 《司馬相如·子虛賦》淮南干遮。 《註》干遮,曲名也。  又射干,木名。 《荀子·勸學篇》西方有木,名曰射干。  又草名。 《本草圖經》射干,花白莖長,如射人之執干。 《後漢·𨻰寵傳》陽氣始萌,十一月有蘭,射干,芸荔之應。  又獸名。 《司馬相如·子虛賦》騰遠射干。 《註》射干,似狐,能緣木。  又野干,亦獸名。 《法華經》野干,體瘦無目,爲諸童子摘擲,受諸苦痛。  又發干、蘭干、餘干,𠀤縣名。 《後漢·郡國志》東郡有發干縣,漢陽郡有蘭干縣。 《隋書·地理志》鄱陽郡有餘干縣。  又長干,地名。 《左思·吳都賦》長干延屬。 《註》建業南五里有山岡,其閒平地,吏民雜居。東長干中有大長干,小長干,皆相連。地有長短,故號大小長干。韓詩曰考盤在干。地下而黃曰干。  又姓。 《左傳·昭二十一年》宋有干犫。 《劉向·別錄》有干長,著天下忠臣九篇。  又段干,干己,𠀤複姓。 《史記·老子傳》老子之子名宗,爲魏將,封於段干。 《註》段干,應是魏邑名,而魏世家有段干木,段干子。田完世家有段干朋。疑此三人是姓段干也,本蓋因邑爲姓。 《何氏姓苑》漢有干已衍,爲京兆尹。  又《集韻》居案切,音盰。扞也。 《詩·周南》公侯干城。沈重讀。  又《篇韻》音寒。國名。 《淮南子·道應訓》荆有佽飛,得寶劒於干隊。 《註》干國,在今臨淄,出寶劒。  又《韻會》通作奸。 《前漢·劉向傳》數奸死亡之誅。  又通作忓,干預也。 《唐書·萬壽公主傳》無忓時事。  又《韻會》通作竿。 《後漢·董卓傳》乗金華靑蓋,瓜畫兩轓,時人號竿摩車,言其服飾近天子也。 《註》竿摩,謂相逼近也。今俗以事干人者謂之相竿摩。  又與矸通。 《集韻》矸,石也。或省作干。  又與豻通。 《類篇》豻或作干。 《儀禮·大射儀》量人量侯道干五十。 《註》干讀豻。豻侯者,豻鵠豻飾也。  又古與乾通。 《初月帖》淡悶干嘔。楊愼曰:淡,古淡液之淡,干,古干溼之干。今以談作痰,干作乾,非也。  又叶經天切,音堅。 《黃庭經》回紫抱黃入丹田,漱嚥靈液災不干。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渠焉切,音虔。易卦名。 《程頤曰》以形體謂之天,以性情謂之乾。 《本義》乾,健也。 《釋名》乾,進也。行不息也。  又馬飾曰連乾。 《顧況詩》金鞍玉勒錦連乾。  又姓。  又州名。古雍州地,唐置乾州。  又《唐韻》古寒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寒切,𠀤音干。燥也。 《詩·王風》中谷有蓷,暵其乾矣。 《左傳·僖十五年》慶鄭曰:張脈僨興,外彊中乾。  又乾侯,地名。言其水常竭也。今廣平府成安縣,卽其地。 《說文》𧸟作𨝌。  又桑乾,河名。卽濕水。 《水經注》濕水,出鴈門隂館縣東北,過代郡桑乾縣南,又東過涿鹿縣北,又東南出山過廣陽薊縣北。  又乾沒。 《史記·張湯傳》始爲小吏乾沒。 《註》言掩取貨利,沒爲已有,如水盡涸也。  又《韻補》叶渠巾切,音勤。 《邯鄲淳受命述》治詠儒墨,納策公卿。昧旦孜孜,夕惕乾乾。叶下人。  又叶經天切,音堅。 《韓愈詩》𣁪𣁪新葉大,瓏瓏晚花乾。靑天何寥寥,雨蝶飛翩翩。 《註》乾,花色不潤也。 《唐韻》古案切《集韻》《韻會》居案切《正韻》古汗切,𠀤干去聲。 《類篇》幹,能事也。 《易·蠱卦》幹父之蠱。 《註》幹父之事,能承先軌,堪其任者也。  又《玉篇》幹,體也。 《易·乾卦》貞者,事之幹也。  又草木莖曰幹。 《詩詁》木旁生者爲枝,正出者爲幹。  又凡器之本曰幹。 《禮·月令》羽箭幹。 《註》幹者,器之本也。 《疏》器之材樸,總謂之幹。 《周禮·冬官考工記》荆之幹。 《註》柘也,可以爲弓弩之幹。  又十干,本作幹。 《廣雅》甲乙爲幹。幹者,日之神也。  又脅也。 《公羊傳·莊元年》搚幹而殺之。 《爾雅·釋畜》回毛在幹,茀方。 《疏》旋毛在脅者,名茀方。  又奇幹,國名。 《汲冢周書》奇幹善芳。 《註》奇幹在北。善芳者,鳥名。  又《韻會》幹,脊骨。 《左傳·昭二十五年》唯是楄柎,所以藉幹。  又姓。 《萬姓統譜》見《姓苑》。宋時西夏有幹道冲,其先從夏主遷興州,世掌夏國史。道冲通五經,爲蕃漢敎授,官至中書宰相。元有幹勒忠,習女直契丹字,通法律,官至同僉樞密院事。  又《集韻》《正韻》𠀤河干切,音寒。 《集韻》幹,井垣也。 《韻會》幹,井上木欄也。其形四角,或八角。  又謂之銀牀。 《莊子·秋水篇》吾跳樑乎井幹之上。  又樓名。 《前漢·郊祀志》武帝立井幹樓,高五十丈。 《註》積木而高爲樓,若井幹之形也。 《班固·西京賦》攀井幹而未半,目眴轉而意迷。  又《韻會》與管通。 《前漢·劉向傳》石顯幹尚書。 《註》師古曰:幹,與管同。 《後漢·竇憲傳》內幹機密。 《註》幹,古與管通。  又叶九件切,音蹇。 《揚子·太𤣥經》井無幹,水直衍。  又叶經電切,音見。 《蘇轍·墨君堂詩》中堂開素壁,蕭颯起霜幹。隨宜賦竹意,落筆皆蔥蒨。

『休』

《唐韻》許尤切《集韻》《韻會》《正韻》虛尤切,𠀤朽平聲。美善也,慶也。 《書·太甲》實萬世無疆之休。  又《周官》作德心逸日休。 《詩·商頌》何天之休。  又宥也。 《書·呂𠛬》雖休勿休。 《註》宥之也。我雖以爲宥,爾惟勿宥。  又《爾雅·釋訓》休休,儉也。 《疏》良士顧禮節之儉也。 《詩·唐風》良士休休。  又休沐,言休假也。一曰下沐,一曰旬休。唐法,旬休者一月三旬,遇旬則休沐,卽十日一洗沐也。  又致仕曰休。  又休息。 《禮·月令》季秋之月,霜始降,則百工休。  又《揚子·方言》稱傀儡戲曰休,亦曰提休。  又地名。漢封楚元王子爲休侯。見《史記·年表》。  又《爾雅·釋木》休,無實李。 《註》一名趙李。  又蚤休,藥名。  又姓。  又休休,人名。見《五代史》。  又《集韻》吁句切,音煦。氣以溫之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角之,本蹙於𠜶,而休於氣。  又同咻。 《左傳·昭三年》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 《註》燠休,痛念聲。  又叶虚嬌切,音囂。 《陸雲·贈鄭曼季詩》拊翼墜夕,和鳴興朝。我之思之,言懷其休。  又叶匈于切,音虛。 《吳志·胡綜黃龍大牙賦》含契河洛,動與道俱。天贊人和,僉曰惟休。 《說文》休在木部,人依木則休。《爾雅》庇䕃曰休,會止木庇息意。◎按今《爾雅·釋言》本作庇庥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