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笑怒骂


   比喻不论什么题材和形式,都能任意发挥,写出好文章来。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ǐ xiào nù mà
成语简拼 xxnm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不论什么题材和形式,都能任意发挥,写出好文章来。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成语典故

见“嬉笑怒骂”。《歧路灯》79回:“票拟之下,便不免苏东坡~之文章矣。”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高兴,快乐:欢~。~悦。~讯。~剧。~气。~色。~幸。~乐(lè ㄌㄜˋ)。~洋洋。欢天~地。欣~若狂。 可庆贺的,特指关于结婚的:~事。~酒。~糖。~蛋。~联。~幛。~雨。~报。~庆。贺~。报~。 妇女怀孕:害~。她有~了。 爱好:~爱。~好(好)。~欢。好(hào ㄏㄠˋ)大~功(热衷于做大事,立大功,现常用以形容浮夸的作风)。 适于:~光植物。海带~荤。 姓。

露出愉快的表情,发出欢喜的声音:~容。~颜。~眯眯。谈~风生。 讥嘲:~柄。~话。~谈。贻~大方。嘲~。见~。耻~。

生气,气愤:~色。~视。~叱。~骂。恼~。息~。 气势盛:~涛。~火。心花~放。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族。 谴责:“若不可教而后~之”。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喜』

《唐韻》虛里切《集韻》《韻會》許已切《正韻》許里切,𠀤音蟢。 《爾雅·釋詁》喜,樂也。 《玉篇》悅也。 《書·益稷》股肱喜哉。 《易·否卦》先否後喜。  又聞喜,縣名。  又姓。 《正字通》元順帝時喜同,明正統中喜寧。  又《集韻》虛其切,音僖。末喜,有施氏女名。 《晉語》夏桀伐有施氏,有施人以妹喜女焉。  又《楚辭·天問》簡狄在臺嚳何宜,𤣥鳥致貽女何喜。 《註》喜叶音羲。  又《集韻》許記切,與憙同。好也。 《詩·小雅》彤弓弨兮,受言載之。我有嘉賓,中心喜之。 《註》載叶子利反,喜讀去聲。 《前漢·廣陵王傳》何用爲樂心所喜,出入無悰爲樂亟。 《註》韋昭曰:喜,許吏反。亟,丘吏反。  又《集韻》《類篇》𠀤昌志切,音熾。與饎同。詳食部饎字註。

『笑』

《廣韻》私妙切《集韻》《韻會》仙妙切《正韻》蘇弔切,𠀤音肖。 《廣韻》欣也,喜也。 《增韻》喜而解顏啓齒也。  又嗤也,哂也。 《易·萃卦》一握爲笑。 《詩·邶風》顧我則笑。 《毛傳》侮之也。 《禮·曲禮》父母有疾,笑不至矧。 《註》齒本曰矧,大笑則見。 《左傳·哀二十年》吳王曰:溺人必笑。 《論語》夫子莞爾而笑。 《註》小笑貌。  又獸名。 《廣東新語》人熊,一名山笑。  又《韻補》思邀切。 《詩·大雅》勿以爲笑,叶上囂、下蕘。 《淮南子·汜論訓》不殺黃口,不獲二毛,于古爲義,于今爲笑。 《古逸詩·趙童謠》趙爲號,秦爲笑。以爲不信,視地上生毛。  又入宥韻,音秀。 《江總詩》玉臉含啼還自笑,若使琴心一曲奏。 或作咲。 《前漢·揚雄傳》樵夫咲之。 亦省作关。 《前漢·薛宣傳》一关相樂。 《集韻》笑古作咲。註詳竹部四畫。或省作𠇄。

『怒』

《唐韻》乃故切《集韻》《韻會》《正韻》奴故切,𠀤奴去聲。 《說文》恚也。 《增韻》憤也。 《揚子·方言》楚謂怒曰憑。憑,忍盛貌。小怒曰𪗮。言禁𪗮也。𨻰曰苛,言相苛責也。  又𩰚怒,辨訟也。 《周禮·地官》凡有𩰚怒者,成之。  又馬之肥壯,其氣憤盈曰怒。 《後漢·第五倫傳》鮮車怒馬。  又奮也。 《莊子·逍遙遊》怒而飛。言大鵬奮起如怒也。  又《外物篇》草木怒生。言乗陽氣奮出而不可遏也。  又威怒也。 《禮·曲禮》急繕其怒。 《註》堅勁軍之威怒也。  又虎怒則威。 《後漢·賈彪傳》彪字偉節,兄弟三人,而彪最優。天下稱曰:賈氏三虎,偉節最怒。  又怒,東方氣也。 《史記·天官書》旬始狀如雄雞,其怒靑黑。 《註》怒色靑也。  又《玉篇》《廣韻》《正韻》奴古切《集韻》《韻會》暖五切,𠀤音弩。義同。  又叶乃都切,音奴。 《楚辭·九章》憍吾以其美好兮,覽余以其修姱。與余言而不信兮,蓋爲余而造怒。 《顏師古·糾謬正俗曰》怒有二音,詩小雅君子如怒,大雅逢天僤怒,讀爲上聲。邶風逢彼之怒,小雅畏此譴怒,讀爲去聲。今山東河北人但知怒有去聲,不知有上聲,失其眞矣,蓋字有動靜音,人多不講,皆此類也,从心从弩省,怒若强弩之發,人怒則面目張起,凡怒當以心節之,故从心奴爲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