喟然长叹


   喟然:叹气的样子。因感慨而深深地叹气。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kuì rán cháng tàn
成语注音 ㄎㄨㄟˋ ㄖㄢˊ ㄔㄤˊ ㄊㄢˋ
成语简拼 krct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喟然長嘆
成语英文 sigh deeply(draw a long breath and sigh)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喟然:叹气的样子。因感慨而深深地叹气。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示例


时莫能听用其谋,喟然长叹,自伤不遭。(冯衍《自论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成语典故

喟然:叹气的样子。形容因深有感触而叹息。语本《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曾)点也。’”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叹气的样子:~然长叹。

对,是:~否。不~。不以为~。 以为对,答应,信守:~纳(以为对而采纳)。~诺(许诺,信守诺言)。 这样,如此:当~。~后。~则。 表示一种语气(a.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b.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 用于词尾,表示状态:显~。忽~。飘飘~。 古同“燃”。

因忧闷悲痛而呼出长气:~气。~息。悲~。~惋。长吁短~。 因高兴、兴奋、激动而发出长声:~赏。~服。赞~。~观止矣(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吟咏:咏~。一唱三~。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喟』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丘媿切,音䰎。 《說文》本作𠿥,太息也。 《禮·禮運》出遊于觀之上,喟然而歎。 《廣韻》同嘳。 《集韻》或作㕟。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苦怪切,音蒯。義同。 《集韻》亦作嘳㕟。  又《集韻》呼怪切,音𧱳。同嘳。詳後嘳字註。

『然』

《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𠀤如延切,音䔳。 《說文》燒也。 《註》徐鉉曰俗作燃。蓋后人增加。 《孟子》若火之始然。 《管子·弟子職》蒸閒容蒸,然者處下。 《文劉績曰》古者,束薪蒸以爲燭。蒸,細薪也。稍寬其束,使其蒸閒可各容一蒸,以通火氣。  又使已然者居下,未然者居上,則火易然也。 《集韻》通作䕼。  又《玉篇》許也,如是也。譍言也。 《史記·張耳陳餘傳》此固趙國立名義不侵爲然諾者也。  又《廣韻》語助。 《禮·檀弓》歲旱,穆公召縣子而問然。 《註》然之言焉也。  又《廣韻》如也。 《詩·邶風》惠然肯來。 《禮·檀弓》貿貿然來。  又承上接下語。 《禮·曲禮》然後客坐。  又《檀弓》然則盍行乎。 《文王世子》然而衆知父子之道矣。  又《禮·祭義》國人稱願,然曰:幸哉有子如此。 《註》然猶而也。  又果然,獸名。 《周禮·春官·巾車》然。𧜀髤飾。 《註》然,果然也。◎按埤雅作𤡮。詳犬部𤡮字註。  又率然,蛇名。 《孫子·九地篇》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  又連然,縣名。 《前漢·地理志》益州郡連然有鹽官。  又燕然,山名。 《前漢·匈奴傳》至速邪烏燕然山。  又姓。 《左傳》楚然丹。鄭然明。  又叶而鄰切,音人。 《劉向·列女贊》齊女傅母,防女未然,莊姜亦材,卒能脩身。 《馬融·東巡頌》散齊卽畢,越翼良辰,棫槱增積,烈火燔然。

『叹』

《龍龕》音以。  又《川韻》作又字。 《唐韻》《集韻》他案切《正韻》他晏切,𠀤音炭。 《說文》吞歎也。一曰太息也。與歎同。  又《廣韻》《集韻》他干切《正韻》他丹切,𠀤音灘。義同。 《詩·王風》嘅其嘆矣,遇人之艱難矣。 《釋文》嘆,本亦作歎,吐丹反,協韻也。  又《大雅》而無永嘆。 《釋文》歎,他安反,字或作嘆。  又叶他絹切,音𤩴。 《曹植賦》入空室而獨倚,對牀幃而切歎。歎叶上見。  又叶他涓切,音天。 《曹大家·東征賦》陟封丘而踐路兮,慕京師而竊嘆。小人性之懷土兮,自書傳而有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