嗛:怀恨隐忍。怀恨在心而未露表露出来。
嗛:怀恨隐忍。怀恨在心而未露表露出来。
《史记?外戚世家》:“景帝恚,心嗛而未发。”
古同“衔”,用嘴含。 怀恨:“太后由此~嫣。”
不足:“满则虑~。” 歉收:“一谷不升谓之~。”
满足。 快意。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连词(a.表平列,如“多~杂”。b.表相承,如“取~代之”。c.表递进,如“~且”。d.表转折,如“似是~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无信,不知其可”)。 表(从……到……):从上~下。
不,不曾,没有:~必。~曾(céng )。~来。~尝。~竟(没有完成的)。~及(a.没有来得及;b.没有达到)。 地支的第八位,属羊。 用于记时:~时(下午一点至三点)。 放在句末,表示疑问:“君除吏尽~?吾亦欲除吏”。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 放,射:~射。百~百中。焕~。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 散开,分散:~散。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 打开,揭露:~现。~掘。 产生,出现:~生。~愤。奋~。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面。 显现,显出:~病。~抖。~憷。 开始动作:~动。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苦蕈切,音歉。 《廣韻》猿藏食處。 《爾雅·釋獸》寓鼠曰嗛。 《註》頰裏貯食處。寓謂獮猴之類,寄寓木上。 又《正韻》與歉同。 《穀梁傳·襄二十四年》一穀不升謂之嗛。 《註》嗛,不足貌。 《釋文》去簟反。 《呂氏春秋》天固有衰嗛廢伏。 又《晉語》嗛嗛之德。 《註》嗛嗛,猶小小也。口玷切。或作謙。 又《集韻》下忝切,音鼸。鳥獸頰貯食。 又《唐韻》戸監切《集韻》乎監切,𠀤音銜。 《說文》口有所銜也。 《史記·大宛傳》昆莫生棄于野,鳥嗛肉蜚其上。 《註》嗛音銜。 《集韻》或作咁。 又與銜同,猶恨也。 《史記·外戚世家》景帝恚心嗛之,而未發也。 《註》嗛音銜,漢書作銜。 又《管子·弟子職》唯嗛之視,同嗛以齒。 《註》食盡曰嗛。齒,類也,謂食盡者,則以其所盡之類而進。劉績曰:齒,次序也,如菜肉同盡則先益菜,後益肉也。 又《集韻》《正韻》𠀤苦兼切。與謙同。 《前漢·藝文志》易之嗛嗛。 《註》師古曰:嗛與謙同。 又《尹翁歸傳》溫良嗛退。 《莊子·齊物論》大廉不嗛。 《註》至足者,物之去來,非我也,故無所容其嗛盈。 又《集韻》詰叶切,音愜。本作慊,足也。 《莊子·盜跖篇》口嗛于芻豢醪醴之味。 《荀子·非十二子篇》嗛然而終日不言。 《戰國策》膳啗之嗛于口。 《註》嗛,愜也。 《又》齊桓公夜半不嗛。 《註》嗛,快也,苦劫反。一云言不善食,苦簟反。 《史記·文帝紀》天下人民,未有嗛志。 《註》不滿之意。 《漢書》作㥦。
『而』《廣韻》如之切《集韻》《韻會》人之切,𠀤音栭。 《正韻》如支切,音兒。 《說文》頰毛也。 《註》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髵,非是。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作其鱗之而。 《註》之而,頰𩑔也。 又《玉篇》語助也。 《詩·齊風》俟我於著乎而。 又《書·洪範》而康而色。 《傳》汝當安汝顏色。 又《詩·小雅》垂帶而厲。 《箋》而亦如也。 又《詩·大雅》子豈不知而作。 《箋》而,猶與也。 又《禮·檀弓》而曰然。 《註》而,猶乃也。 又《韻會》因辭,因是之謂也。 《論語》學而時習之。 又《韻會》抑辭,抑又之辭也。 《論語》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 又《韻會》發端之辭也。 又《集韻》奴登切,音能。 《易·屯卦》宜建侯而不寧。 《釋文》鄭讀而曰能,能猶安也。
『未』《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𠀤無沸切,音味。 《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 《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 《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 又《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 《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 又《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 又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