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喜爱;痂:疮口结的硬壳;癖:积久的嗜好。原指爱吃疮痂的癖性。后形容人爱好特殊的事物已成一种癖好。
嗜:喜爱;痂:疮口结的硬壳;癖:积久的嗜好。原指爱吃疮痂的癖性。后形容人爱好特殊的事物已成一种癖好。
猪仔,自吾人民视之,不值一文,乃竟有价三千以收买之者,可谓~。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五十一回
《宋书?刘邕传》:“邕所至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鳆鱼。”
《宋书?刘邕传》:“邕所至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鳆鱼。”
喜欢,爱好:~学。~酒。~好(hào )。~欲。~痂之癖(形容人的乖僻嗜好。亦称“嗜痂成癖”)。
伤口或疮口血液、淋巴液等凝结成的东西,伤口或疮口痊愈后,自行脱落:结~。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 表示大、多:~学问。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对事物的偏爱成为习惯:~习。~好(hào )。~性。~爱。~痼(久治不愈的疾病)。洁~。 中医指饮水不消的病。 古同“痞”,痞块。
《唐韻》常利切《集韻》《韻會》時利切,𠀤音視。 《說文》嗜,欲喜之也。 《書·五子之歌》甘酒嗜音。 《詩·小雅》神嗜飮食,使君壽考。 《廣韻》或作𩝙𨢍。 《集韻》或作𦞯耆。
『痂』《唐韻》古牙切《集韻》《韻會》居牙切,𠀤音嘉。 《說文》乾瘍也。 《徐曰》今謂瘡生肉所蛻乾為痂。 《正字通》瘡弇也。 《南史·劉穆之傳》子邕為太守,嗜創痂。
『有』《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𠀤音友。 《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 《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又《玉篇》不無也。 《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又《詩·商頌》奄有九有。 《傳》九有,九州也。 又《左傳·桓三年》有年。 《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又姓。 《論語》有子。 《註》孔子弟子有若。 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 《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詩·邶風》不日有曀。 《註》有,又也。 又《韻補》叶羽軌切。 《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又叶演女切。 《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
『癖』《廣韻》芳辟切《集韻》《韻會》匹辟切《正韻》匹亦切,𠀤音僻。 《玉篇》食不消。 《廣韻》腹病。 《增韻》瘕癖,腹積聚。 《方書》小兒有癖疾,始如錢大,發熱,漸長如龜,如蛇,如猪,肝内有血孔通貫,外有血筋盤固,其筋直通背脊,下與臍相對,有動脉處,爲癖疾之根。 《抱朴子極言卷》飲過則成痰癖。 又《正字通》嗜好之病。 《晉書·杜預傳》臣有左傳癖。 《白居易詩》人皆有一癖,我癖在章句。 又《廣韻》普擊切《集韻》匹歷切,𠀤音霹。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