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塞之固


   原形容国境线四面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后泛指地势险要坚固的地方。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ì sài zhī gù
成语简拼 sszg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原形容国境线四面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后泛指地势险要坚固的地方。


成语示例


既归,得地数千里,得兵十三万,得马二万,有~,居天下上游,可谓强盛。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二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战国策?书录》:“是故始皇因四塞之固,据崤、函之阻,跨陇、蜀之饶,听众人之策,乘六世之烈,以蚕食六国,兼战后,并有天下。”


成语典故

《战国策?书录》:“是故始皇因四塞之固,据崤、函之阻,跨陇、蜀之饶,听众人之策,乘六世之烈,以蚕食六国,兼战后,并有天下。”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堵,填满空隙:堵~漏洞。~尺。~规。 堵住器物口的东西:活~。~子。

边界上险要地方:要~。关~。~外。边~。~翁失马。

义同(一),用于若干书面语词:闭~。阻~。搪~。~责。顿开茅~。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结实,牢靠:坚~。稳~。巩~。凝~。加~。 坚定,不变动:~执。~定。~本。 本,原来:~有。~步自封(亦作“故步自封”)。 鄙陋(见识浅少)。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四』

《唐韻》《集韻》𠀤息利切,音泗。 《說文》囗,四方也。八,別也。囗中八,象四分之形。  又《玉篇》隂數次三也。 《正韻》倍二爲四。 《易·繫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又》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又姓。 《正字通》宋有四象,慶元閒知汀州府。  又《正字通》今官司文移變四作肆,防詐譌𥨥易,非四之本義也。  又《集韻》息七切,音悉。關中謂四數爲悉。○按《正字通》云平聲音司,引《樂譜》四五讀司烏,不知此特口變易,非四有司音也。《正字通》誤。

『塞』

《廣韻》蘇則切《集韻》《韻會》《正韻》悉則切,𠀤音㥶。塡也,隔也。 《禮·月令》孟冬,天地不通,閉塞成冬。 《又》謹關梁,塞徯徑,季春開通道路,無有障塞。  又充也,滿也。 《書·舜典》溫恭允塞。 《詩·鄘風》秉心塞淵。  又國之阨險曰塞。 《史記·蘇秦傳》秦四塞之國,披山帶渭。 《後漢·杜篤傳》城池百尺,扼塞要害。  又月在辛曰塞,見《爾雅·釋天》。  又塞塞,不安貌,見《博雅》。  又伊蒲塞,卽優婆塞。 《後漢·楚王英傳》以助伊蒲塞桑門之饌。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先代切,音賽。邊界也。 《禮·月令》孟冬備邊境,完要塞。  又九塞。 《淮南子·地形訓》九塞,太汾,澠阨荆阮方城,殽阪,井陘,令疵,句注,居庸。 《註》太汾在晉,澠阨殽阪皆在弘農郡,荆阮方城皆在楚,井陘在常山,令疵在遼西,句注在鴈門隂館,居庸在上谷阻陽之東。  又紫塞。 《古今注》秦築長城,土色皆紫,因名。  又博塞,戲具也。 《莊子·騈拇篇》問穀何事,則博塞以遊。  又姓。  又與賽同。 《前漢·郊祀志》冬塞禱祈。 本作𡫟。亦作𡫼。

『之』

《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固』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慕切,音顧。 《說文》四塞也。从囗古聲。 《徐鍇曰》淮南子謂九州之險,爲九州之塞也。 《禮·禮運》城郭溝池以爲固。 《周禮·夏官·掌固》掌修城郭溝池樹渠之固。 《註》掌國所依阻者。城郭已下數事,皆是牢固之事也。 《孟子》固國不以山谿之險。  又《唐韻》堅也。 《論語》學則不固。 《詩·魯頌》式固爾猷,淮夷卒獲。 《禮·曲禮》將適舍求無固。 《註》就館不能無求於主人,執所欲,而必得之,非爲客之義。  又《廣韻》再辭也。 《書·大禹謨》禹拜稽首固辭。 《禮·投壺》敢固以請。 《註》固之言如故也,如故者,重辭也。  又執一不通也。 《論語》非敢爲佞也,疾固也。 《孟子》固哉,高叟之爲詩也。  又鄙陋也。 《禮·曲禮》輟朝而顧君子謂之固。 《註》謂鄙野不達禮也。  又《哀公問》公曰:寡人固不固,焉得聞此言。 《註》固,陋也。  又本然之詞。 《孟子》天下固畏齊之强也。 《又》固所願也。  又已然之詞。 《孟子》夫世祿,滕固行之矣。  又《屈原·離騷》自前世而固然。  又常然之詞。 《孟子》若固有之。  又固守也。 《論語》君子固窮。  又姓。 《說苑》有固乗。  又僕固,複姓。唐有僕固懷恩。  又固始,漢侯國名。成固,縣名。固陵,聚名。 《後漢·郡國志》固始國,屬豫州汝南郡。成固,屬益州漢中郡。固陵,屬豫州𨻰國陽夏縣。  又與錮通。 《禮·月令》季冬行春令,國多固疾。 《註》謂久疾不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