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晏然


   四海:天下,国家;晏然:平静,安定。指全国各地太平安定。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ì hǎi yàn rán
成语简拼 shyr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四海:天下,国家;晏然:平静,安定。指全国各地太平安定。


成语示例


嗣位以来,~,八方宁静。 元·马致远《汉宫秋》楔子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后汉书?蔡茂传》:“陛下圣德系兴,再隆大命,即位以来,四海晏然。”


成语典故

晏然:平静、安定的样子。形容国家太平。《后汉书.蔡茂传》:“陛下即位以来,四海晏然。”《元曲选外编.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方今四海晏然,黎民乐业。”又有【四海咸宁】。同曲同折:“方今圣人在位,四海咸宁,八方无事,真乃太平之世。”(咸宁:全都安宁。) 主谓 晏然,平静安逸的样子。形容天下太平。元·关汉卿《哭存孝》头折:“今日太平无事,~,正好与夫人众将饮酒快乐。”△褒义。描写情状。→四海升平 ?四海鼎沸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洋。~域。~拔。~疆。~内。~岸。~誓山盟。五湖四~。 用于湖泊名称:青~。中南~。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碗。~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口。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火~。 漫无目标地:~骂。~找。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棠。 特指中国上海:~派。 姓。

迟,晚:~起。~驾。 天清无云:天清日~。 鲜艳。 同“宴” 安定,安乐:~宁~处(chù)(安然处之)。~安。~然。 〔~~〕温柔,和悦,如“言笑~~”。 姓。

对,是:~否。不~。不以为~。 以为对,答应,信守:~纳(以为对而采纳)。~诺(许诺,信守诺言)。 这样,如此:当~。~后。~则。 表示一种语气(a.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b.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 用于词尾,表示状态:显~。忽~。飘飘~。 古同“燃”。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四』

《唐韻》《集韻》𠀤息利切,音泗。 《說文》囗,四方也。八,別也。囗中八,象四分之形。  又《玉篇》隂數次三也。 《正韻》倍二爲四。 《易·繫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又》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又姓。 《正字通》宋有四象,慶元閒知汀州府。  又《正字通》今官司文移變四作肆,防詐譌𥨥易,非四之本義也。  又《集韻》息七切,音悉。關中謂四數爲悉。○按《正字通》云平聲音司,引《樂譜》四五讀司烏,不知此特口變易,非四有司音也。《正字通》誤。

『海』

《唐韻》《正韻》呼攺切《集韻》《韻會》許亥切,𠀤音醢。 《說文》天池也。以納百川者。 《釋名》海,晦也。主承穢濁水,黑如晦也。 《書·禹貢》江漢朝宗于海。  又環九州爲四海。 《書·禹貢》四海會同。 《爾雅·釋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  又物產饒富爲陸海。 《前漢·東方朔傳》所謂天下陸海之地。  又天海,星名。 《甘氏星經》天海十星,在壁西南。  又州名。 《廣韻》禹貢徐州之域,七國時屬楚,秦爲薛郡,漢爲東海郡。後魏爲海州。  又《韻補》叶虎洧切,音喜。 《詩·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飛隼,載飛載止。  又叶火五切,音虎。 《陸雲·陸丞相誄》靖共夙夜,匪寧匪處。經始綿綿,滂沱淮海。 《集韻》或作𣴴。

『晏』

《唐韻》烏㵎切《集韻》《韻會》《正韻》於諫切,𠀤音曣。 《說文》天淸也。 《小爾雅》晏明陽也。 《前漢·郊祀志》中山晏溫。 《註》如淳曰:三輔謂日出淸濟爲晏。  又《揚雄傳》於是天淸日晏。 《註》師古曰:晏,無雲也。  又《玉篇》晚也。 《儀禮·士相見禮》問日之早晏。 《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桑野,是謂晏食。 《屈原·離騷》及年歲之未晏兮。  又和也。 《詩·衞風》言笑晏晏。 《傳》和柔也。  又鮮盛也。 《詩·鄭風》羔裘晏兮。 《傳》晏,鮮盛貌。  又《禮·月令》百官靜,事毋𠛬,以定晏隂之所成。 《註》晏,安也。  又《爾雅·釋詁》晏晏,忒也。  又姓。 《史記·管晏傳》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  又《廣韻》烏旰切《集韻》於旰切,𠀤音按。義同。

『然』

《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𠀤如延切,音䔳。 《說文》燒也。 《註》徐鉉曰俗作燃。蓋后人增加。 《孟子》若火之始然。 《管子·弟子職》蒸閒容蒸,然者處下。 《文劉績曰》古者,束薪蒸以爲燭。蒸,細薪也。稍寬其束,使其蒸閒可各容一蒸,以通火氣。  又使已然者居下,未然者居上,則火易然也。 《集韻》通作䕼。  又《玉篇》許也,如是也。譍言也。 《史記·張耳陳餘傳》此固趙國立名義不侵爲然諾者也。  又《廣韻》語助。 《禮·檀弓》歲旱,穆公召縣子而問然。 《註》然之言焉也。  又《廣韻》如也。 《詩·邶風》惠然肯來。 《禮·檀弓》貿貿然來。  又承上接下語。 《禮·曲禮》然後客坐。  又《檀弓》然則盍行乎。 《文王世子》然而衆知父子之道矣。  又《禮·祭義》國人稱願,然曰:幸哉有子如此。 《註》然猶而也。  又果然,獸名。 《周禮·春官·巾車》然。𧜀髤飾。 《註》然,果然也。◎按埤雅作𤡮。詳犬部𤡮字註。  又率然,蛇名。 《孫子·九地篇》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  又連然,縣名。 《前漢·地理志》益州郡連然有鹽官。  又燕然,山名。 《前漢·匈奴傳》至速邪烏燕然山。  又姓。 《左傳》楚然丹。鄭然明。  又叶而鄰切,音人。 《劉向·列女贊》齊女傅母,防女未然,莊姜亦材,卒能脩身。 《馬融·東巡頌》散齊卽畢,越翼良辰,棫槱增積,烈火燔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