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耗九丑


   星命家认为有冲克禁忌的凶日。 元 郑廷玉 《楚昭公》第三折:“驾着渔船一隻,过江逃难,明日正是四耗九丑之日,合起大风,眼见得都该渰死了的。”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ì hào jiǔ chǒu
成语简拼 shjc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星命家认为有冲克禁忌的凶日。 元 郑廷玉 《楚昭公》第三折:“驾着渔船一隻,过江逃难,明日正是四耗九丑之日,合起大风,眼见得都该渰死了的。”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减损,消费:~损。~费。~资。消~。 拖延:~时间。 音信,消息:噩~(人死的消息)。凶~。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归。 泛指多次或多数:~死一生。~霄云外。

地支的第二位,属牛。 用于计时:~时(凌晨一点至三点)。 传统戏剧角色名:~角。~旦。 相貌难看:~陋。 可厌恶的,可耻的,不光荣的:~化。~恶。~闻。~态百出。跳梁小~。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四』

《唐韻》《集韻》𠀤息利切,音泗。 《說文》囗,四方也。八,別也。囗中八,象四分之形。  又《玉篇》隂數次三也。 《正韻》倍二爲四。 《易·繫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又》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又姓。 《正字通》宋有四象,慶元閒知汀州府。  又《正字通》今官司文移變四作肆,防詐譌𥨥易,非四之本義也。  又《集韻》息七切,音悉。關中謂四數爲悉。○按《正字通》云平聲音司,引《樂譜》四五讀司烏,不知此特口變易,非四有司音也。《正字通》誤。

『耗』

《韻會》《正韻》𠀤虛到切,好去聲。 《說文》本作秏。稻屬。 《呂氏春秋》飯之美者,𤣥山之禾,南海之耗。  又《博雅》耗,減也。 《正韻》虛也。 《詩·大雅》耗斁下土。 《禮·王制》用地大小,視年之豐耗。 《抱朴子·微旨卷》夫隂陽之術,高可以治小疾,次可以免虛耗而已。  又《增韻》敗也。 《抱朴子·地眞卷》月建煞耗之神。  又惡也。 《董仲舒·賢良策》察天下之息耗。 《註》息,生也。耗,虛也。一云息耗,善惡也。  又《月令·廣義》每年正月十六日,俗謂之耗磨日。 《張說·耗日飮詩》上月今朝減,流傳耗磨辰。但令不事事,同醉俗中人。  又姓。出《何氏姓苑》。  又《集韻》《韻會》𠀤莫報切,音帽。耗亂,不明。 《荀子·修身篇》多而亂曰耗。 《通鑑·漢景帝後二年詔》二千石,各修其職,不事官職,耗亂者,丞相以聞。  又《集韻》《正韻》謨交切《韻會》謨袍切,𠀤音毛。 《集韻》獨貌。 《增韻》無也,盡也。 《前漢·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靡有孑遺耗矣。 《註》孟康曰:謂無有毛米在者也。師古曰:孟解非也。言無有獨存者,至於耗盡也。  又通作毛。 《後漢·馬衍傳》飢者毛食。 《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

『九』

《唐韻》《正韻》舉有切《集韻》《韻會》己有切,𠀤音久。數也。 《說文》陽之變也。 《易·乾·文言》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列子·天瑞篇》一變而爲七,七變而爲九,九變者,究也。  又算法曰九九。 《韓詩外傳》齊桓公設庭爎待人士,不至。東野有以九九見者,曰:九九薄能耳,君猶禮之,况賢於九九者乎。 《註》若今九章算法。  又《荆楚歲時記》俗用冬至次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爲寒盡。  又《史記·騶衍傳》中國之外,有赤縣神州者九。  又九之爲言多也。 《公羊傳·僖九年》葵丘之會,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國,言叛者衆,非實有九國也。宋趙鵬飛曰:會葵丘惟六國,會鹹牡丘皆七國,會淮八國,猶漢紀謂叛者九起也。  又陽九,戹也。 《左思·吳都賦》世際陽九。 《註》陽戹五,隂戹四,合爲九。  又姓。  又複姓。 《何氏姓苑》岱縣人,姓九百,名里。  又秦穆公時九方阜,一名歅。善相馬,見《列子》。  又隷書防詐譌,凡紀數,九借用玖。 《𨻰絳曰》洪容齋五筆,九作久,陽數九爲老久義也。玖,黑色玉也。借作玖,非。  又《韻會》渠尤切,音仇。國名。 《史記·殷本紀》九侯。 《註》音仇。  又《集韻》《正韻》𠀤居尤切,音鳩。聚也。 《論語》九合諸侯。 《莊子·天下篇》禹親操橐耜,以九雜天下之川。 《註》九,讀糾。糾合錯雜,使川流貫穿注海也。九與鳩糾勼𠀤通。

『丑』

《廣韻》《集韻》《韻會》敕久切《正韻》齒九切,𠀤音醜。十二月辰名。 《爾雅·釋天》太歲在丑曰赤奮若。 《淮南子·時則訓》招搖指丑。 《前漢·律歷志》孳萌於子,紐牙於丑。  又神名。 《山海經》女丑之尸。 《六書正譌》手械也。从又,手也,有物以縶之。象形。因聲借爲子丑字,十二月之象也。  又丑象子初生舉手。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齒九切,犨上聲。 《說文》可惡也。 《詩·小雅》日有食之,亦孔之醜。 《傳》醜,惡也。 《左傳·文十八年》醜類惡物。 《註》醜,亦惡也。 《前漢·項羽紀》項王爲天下宰不平,今盡王故王於醜地。  又《釋名》臭也,如臭穢也。  又惡之也。 《左傳·昭二十八年》惡直醜正,實蕃有徒。 《史記·殷本紀》伊尹去湯適夏,旣醜有夏,復歸於亳。  又相惡也。 《戰國策》又身自醜於秦。 《註》自醜於秦,與秦惡也。  又羞也。 《史記·魏世家》以羞先君宗廟社稷,寡人甚醜之。  又《韓非傳》在知飾所說之所敬,而滅其所醜。 《註》索隱曰:謂人主有所避諱而醜之,游說者當滅其事端而不言也。  又貌惡也。 《前漢·五行志》或形貌醜惡,亦是也。 《淮南子·說山訓》不求美,又不求醜,則無美無醜矣。  又類也。 《易·漸卦》夫征不復,離羣醜也。 《疏》醜,類也。 《孟子》地醜德齊。  又衆也。 《詩·小雅》執訊獲醜。 《箋》醜,衆也。 《左傳·定四年》將其醜類。 《註》醜,衆也。  又比也。 《禮·學記》古之學者比物醜類。 《註》醜,猶比也。  又《揚子·方言》醜,同也。東齊曰醜。  又山名。 《山海經》崑崙之丘,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醜塗之水。 《註》醜塗,亦山名也。  又《禮·内則》鼈去醜。 《註》醜,謂鼈竅也。  又姓。 《後漢·袁術傳》有醜長。  又複姓。 《西秦錄》有下將軍醜門于第。  又《諡法》怙威肆行曰醜。 《晉書·何曾傳》曾驕奢過度,宜諡繆醜。  又《韻補》叶敞呂切,音杵。 《易林》東家中女,嫫母敢醜。三十無家,媒自勞苦。 《集韻》或作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