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两手两脚被捆在一起。
元 关汉卿《调风月》第二折:“则道是孤鸿伴影,几时吃四马攒蹄。”
攒:聚集。两手两脚被捆在一起。元.关汉卿《调风月》二折:“则道是孤鸿伴影,几时吃四马攒蹄。”《西游记》七五回:“三怪把行者扳翻倒,四马攒蹄捆住,揭起衣裳看时,足足是个弼马温。” 主谓 攒,聚集。两手两脚被捆绑在一起。《西游记》75回:“三怪把行者扳翻倒,~捆住,揭起衣裳看时,足足是个弼马温。”△用于描述捆绑的状态。→五花大绑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马、牛、猪等生在趾端的保护物,亦指有角质保护物的脚:~子。~筋。
《唐韻》《集韻》𠀤息利切,音泗。 《說文》囗,四方也。八,別也。囗中八,象四分之形。 又《玉篇》隂數次三也。 《正韻》倍二爲四。 《易·繫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又》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又姓。 《正字通》宋有四象,慶元閒知汀州府。 又《正字通》今官司文移變四作肆,防詐譌𥨥易,非四之本義也。 又《集韻》息七切,音悉。關中謂四數爲悉。○按《正字通》云平聲音司,引《樂譜》四五讀司烏,不知此特口變易,非四有司音也。《正字通》誤。
『蹄』《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正韻》杜兮切,𠀤音題。 《釋名》蹄,底也。 《羣經音辨》獸足也。 《易·說卦》爲薄蹄。 《儀禮·士喪禮》其實特豚,四鬄去蹄。 《穀梁傳·昭八年》馬侯蹄。 又《集韻》大計切,音弟。踶或作蹄,躗也。 《羣經音辨》足相躗曰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