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同类。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
比喻势均力敌,不相上下。清全祖望《爱日堂吟稿·序》: “余与谷林定交且二十年,分题刻烛,良亦多矣。妄不自揣,以为当在地丑德齐之间。”●《孟子·公孙丑下》: “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 丑: 相同,相类。孟子认为,战国后期各诸侯国土地面积大小相当,德行不分高低。 并列 丑,类,同。指彼此势均力敌,条件一样。语出《孟子·公孙丑下》:“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清·全祖望《爱日堂吟稿·序》:“余与谷林定交且二十年,分题刻烛,良亦多矣。妄不自揣,以为当在~之间。”△多用于条件方面。→旗鼓相当 势均力敌 ?天壤之别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心说。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质。~壳。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下。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田~。~政。~主。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区。此~。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板。~毯。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点。目的~。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以处。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境~。心~。 底子:质~。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走。
地支的第二位,属牛。 用于计时:~时(凌晨一点至三点)。 传统戏剧角色名:~角。~旦。 相貌难看:~陋。 可厌恶的,可耻的,不光荣的:~化。~恶。~闻。~态百出。跳梁小~。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品~。公~。~行。道~。~性。~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才兼备。度~量力。~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 恩惠:~施。~泽(德化和恩惠)。~惠。感恩戴~。 姓。
《廣韻》徒四切《集韻》大計切《韻會》徒二切《正韻》徒利切,𠀤音弟。 《說文》元氣初分,重濁隂爲地,萬物所𨻰列也。 《白虎通》地者,易也。言養萬物懷任交易變化也。 《釋名》地,底也,其體底下,載萬物也。 《易·說卦傳》坤爲地。 《內經》岐伯曰:地爲人之下,太虛之中。黃帝曰:馮乎。曰:大氣舉之。 《周禮·地官》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詔地求。 《博物志》地以名山爲輔佐,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艸木爲之毛,土爲之肉。 又第也,但也。 《前漢·丙吉傳》西曹地忍之。 又叶徒何切,音沱。 《屈原·橘頌》閉目自愼,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 《揚雄·羽獵賦》鳥不及飛,獸不得過,軍驚師駭,刮野埽地。○按吳棫收地入箇韻,音隋,則過可如字讀,沱隋亦平去閒耳。本作坔。
『丑』《廣韻》《集韻》《韻會》敕久切《正韻》齒九切,𠀤音醜。十二月辰名。 《爾雅·釋天》太歲在丑曰赤奮若。 《淮南子·時則訓》招搖指丑。 《前漢·律歷志》孳萌於子,紐牙於丑。 又神名。 《山海經》女丑之尸。 《六書正譌》手械也。从又,手也,有物以縶之。象形。因聲借爲子丑字,十二月之象也。 又丑象子初生舉手。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齒九切,犨上聲。 《說文》可惡也。 《詩·小雅》日有食之,亦孔之醜。 《傳》醜,惡也。 《左傳·文十八年》醜類惡物。 《註》醜,亦惡也。 《前漢·項羽紀》項王爲天下宰不平,今盡王故王於醜地。 又《釋名》臭也,如臭穢也。 又惡之也。 《左傳·昭二十八年》惡直醜正,實蕃有徒。 《史記·殷本紀》伊尹去湯適夏,旣醜有夏,復歸於亳。 又相惡也。 《戰國策》又身自醜於秦。 《註》自醜於秦,與秦惡也。 又羞也。 《史記·魏世家》以羞先君宗廟社稷,寡人甚醜之。 又《韓非傳》在知飾所說之所敬,而滅其所醜。 《註》索隱曰:謂人主有所避諱而醜之,游說者當滅其事端而不言也。 又貌惡也。 《前漢·五行志》或形貌醜惡,亦是也。 《淮南子·說山訓》不求美,又不求醜,則無美無醜矣。 又類也。 《易·漸卦》夫征不復,離羣醜也。 《疏》醜,類也。 《孟子》地醜德齊。 又衆也。 《詩·小雅》執訊獲醜。 《箋》醜,衆也。 《左傳·定四年》將其醜類。 《註》醜,衆也。 又比也。 《禮·學記》古之學者比物醜類。 《註》醜,猶比也。 又《揚子·方言》醜,同也。東齊曰醜。 又山名。 《山海經》崑崙之丘,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醜塗之水。 《註》醜塗,亦山名也。 又《禮·内則》鼈去醜。 《註》醜,謂鼈竅也。 又姓。 《後漢·袁術傳》有醜長。 又複姓。 《西秦錄》有下將軍醜門于第。 又《諡法》怙威肆行曰醜。 《晉書·何曾傳》曾驕奢過度,宜諡繆醜。 又《韻補》叶敞呂切,音杵。 《易林》東家中女,嫫母敢醜。三十無家,媒自勞苦。 《集韻》或作魗。
『德』《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𠀤登入聲。 《廣韻》德行也。 《集韻》德行之得也。 《正韻》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純懿之稱也。 《易·乾卦》君子進德修業。 《詩·大雅》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書·臯陶謨》九德,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𥳑而廉,剛而塞,彊而義。 又《洪範》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 《周禮·地官》六德:知、仁、聖、義、中、和。 又《玉篇》德,惠也。 《書·盤庚》施實德于民。 《詩·小雅》旣飽以德。 又善敎也。 《禮·月令》孟春之月,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 《註》德謂善敎。 又感恩曰德。 《左傳·成三年》王曰:然則德我乎。 《疏》德加於彼,彼荷其恩,故謂荷恩爲德。 《後漢·樊曄傳》光武微時,曄餽餌一笥,帝德之不忘。 又《韻會》四時旺氣也。 《禮·月令》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又《諡法》綏柔士民,諫爭不威,執義揚善,曰德。 又《說文》升也。 又《玉篇》福也。 又星名。 《前漢·郊祀志》望氣王朔言,後獨見塡星出如瓜。有司皆曰:陛下建漢家封禪,天其報德星云。 《註》德星,旣填星也。 又《韻會》亦作悳。 《前漢·賈誼傳》悳至渥也。 又州名。 《廣韻》秦爲齊郡地,漢爲平原郡。武德初爲德州,因德安縣以名之。 又叶都木切,音篤。 《謝惠連·雪賦》曹風以麻衣比色,楚謠以幽蘭儷曲。盈尺則呈瑞於豐年,袤丈則表沴於隂德。 又叶得各切,當入聲。 《易林》酒爲歡伯,除憂來樂,福善入門,與君相索,使我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