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老天昏


   形容变化剧烈。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ì lǎo tiān hūn
成语注音 ㄉ一ˋ ㄌㄠˇ ㄊ一ㄢ ㄏㄨㄣ
成语简拼 dlth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地老天昬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变化剧烈。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汤显祖《牡丹亭·忆女》:“地老天昏,没处把老娘安顿,思量起举目无亲,招魂有尽。”


成语典故

形容变化剧烈。明 汤显祖《牡丹亭.忆女》:“地老天昏,没处把老娘安顿。思量起举目无亲,招魂有尽。” 并列 形容变化之剧烈。明·汤显祖《牡丹亭·忆女》:“~,没处把老娘安顿。思量起举目无昏,招魂有尽。”△多用于变化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心说。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质。~壳。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下。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田~。~政。~主。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区。此~。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板。~毯。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点。目的~。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以处。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境~。心~。 底子:质~。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走。

年纪大,时间长,有经验,陈旧的:~当益壮。~朋友。~练。~化。少年~成。~马识途。 对年纪大的人的尊称:吴~。~人家。~大爷。 极,很:~早。~羞成怒。 老年人:敬~院。扶~携幼。~有所为(wéi )。 晚年:~年。~境。 敬老,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总是,经常:~是生病。 原来的:~地方。 与“嫩”相对:黄瓜长~了。 词头,用于表排行,用于表相互尊称,或加在某些动植物名前构成多音节词:~大。~鹰。~倭瓜。 老子(中国先秦思想家)及其学说的简称。 死的讳称:~了。 〔~板〕指业主或企业的经营者。 姓。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在上面:~头(书页上面的空白)。 气候:~气。~冷。 季节,时节:冬~。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上。~宫。 自然界:~堑。~时。~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 〔~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 自然的、生成的:~然。~性。~职(应尽的职责)。~才(①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②有这种才能的人)。~伦之乐。

天刚黑的时候:黄~。~晓(朝夕。亦指明暗)。~定晨省(xǐng )(人子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晚上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 暗而无光:~暗。~黑。 惑乱:~愦。~聩。~庸。 神智不清楚或失去知觉:发~。~厥(亦称“晕厥”)。~乱。 古同“婚”,婚姻。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地』

《廣韻》徒四切《集韻》大計切《韻會》徒二切《正韻》徒利切,𠀤音弟。 《說文》元氣初分,重濁隂爲地,萬物所𨻰列也。 《白虎通》地者,易也。言養萬物懷任交易變化也。 《釋名》地,底也,其體底下,載萬物也。 《易·說卦傳》坤爲地。 《內經》岐伯曰:地爲人之下,太虛之中。黃帝曰:馮乎。曰:大氣舉之。 《周禮·地官》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詔地求。 《博物志》地以名山爲輔佐,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艸木爲之毛,土爲之肉。  又第也,但也。 《前漢·丙吉傳》西曹地忍之。  又叶徒何切,音沱。 《屈原·橘頌》閉目自愼,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 《揚雄·羽獵賦》鳥不及飛,獸不得過,軍驚師駭,刮野埽地。○按吳棫收地入箇韻,音隋,則過可如字讀,沱隋亦平去閒耳。本作坔。

『老』

《廣韻》盧皓切《集韻》《韻會》《正韻》魯皓切,𠀤音栳。 《說文》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須髮變白也。 《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 《公羊傳·宣十一年》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 《註》六十稱耋,七十稱老。  又《詩·鄭風》與子偕老。 《疏》沒身不衰也。 《禮·祭義》貴老。爲其近于親也。  又《周禮·地官·鄕老註》老,尊稱也。  又《儀禮·聘禮》授老幣。 《註》老賔之臣。 《疏》大夫家臣稱老。  又《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 《註》卿老亦卿也。  又《禮·王制》天子之老。 《註》老謂上公。  又《禮·禮運》三老在學。 《註》乞言,則受之三老。 《左傳·昭三年》三老凍餒。 《註》三老,謂上壽、中壽、下壽,皆八十已上。  又《左傳·隱三年》桓公立,乃老。 《註》老,致仕也。  又《列子·天瑞篇》老,耄也。  又姓。 《廣韻》宋有老佐。  又《韻補》叶朗口切。 《釋名》老,朽也。 《史記·律書》酉者,萬物之老也。  又《韻補》叶滿補切,姥當以此得聲。 《班固·西都賦》若臣者,徒觀迹於舊墟,聞之乎故老。十分未得其一端,故不能徧舉也。

『天』

《唐韻》《正韻》他前切《集韻》《韻會》他年切,𠀤腆平聲。 《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 《白虎通》鎭也,居高理下,爲物鎭也。 《易·說卦》乾爲天。 《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荀子曰:天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別無天。 《程子遺書》天之蒼蒼,豈是天之形。視下亦復如是。 《張子正蒙》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 《朱子·語類》離騷有九天之說,諸家妄解云有九天。據某觀之,只是九重。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裏面重數較軟,在外則漸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裏轉得愈緊矣。○按天形如卵白。細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處確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後九重便成硬殻。可見朱子體象造化之妙。今西洋曆說,天一層緩似一層,此七政退旋,所以有遲速也。  又星名。 《爾雅·釋天》天,根氐也。 《周語》天根見而水涸。  又古帝號。葛天氏,見《疏仡紀》。  又神名。 《山海經》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乃以乳爲目,臍爲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𠛬。 《陶潛詩》𠛬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獸名,非。  又地名。 《蜀地志》蜀卭僰山後四野,無晴日,曰漏天。 《杜甫詩》地近漏天終歲雨。  又山名。 《九州要記》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 《註》天山,卽祁連山。  又天,樂名。鈞天廣樂,見《史記·趙世家》。  又署名。 《唐六典》內閣惟祕書閣,宏壯曰木天。今翰林院稱木天署。  又景天,草名。 《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  又髡𠛬。 《易·暌𧰼》其人天且劓。  又姓。漢長社令天高。見《姓苑》。○按先韻,古與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鐵因反。考之經史皆然,惟《易》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與庚靑通耳。《正字通》謂,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論頗正大。𠀑,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昏』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呼昆切,音閽。 《說文》日冥也。从日、氐省。氐者,下也。一曰民聲。 《爾雅·釋詁》昏,代也。 《註》代,明也。 《疏》日入後二刻半爲昏,昏來則明往,故云代明。 《釋名》昏,損也,陽精損減也。 《周禮·秋官·司寤氏註》日入三刻爲昏,不盡三刻爲明。 《淮南子·天文訓》日至虞淵,是謂黃昏。至於蒙谷,是謂定昏。  又《詩·邶風》宴爾新昏。 《儀禮·士昏禮註》士娶妻之禮,以昏爲期,因而名焉。必以昏者,陽往而隂來,日入三商爲昏。  又《左傳·昭二十五年》昏媾、姻亞。 《註》妻父曰昏,重昏爲媾,婚父曰姻,兩婿相謂曰亞。  又《書·益稷》下民昏墊。 《傳》昏瞀墊溺。  又《書·盤庚》不昏作勞。 《傳》昏,彊也。  又《書·牧誓》昏棄厥肆祀弗答。 《傳》昏,亂也。 《疏》昏閽於事必亂,故昏爲亂也。  又《左傳·昭十九年》札瘥夭昏。 《註》未名曰昏。 《疏》子生三月父名之。未名之曰昏,謂未三月而死也。  又《集韻》呼困切,音𠉣。暗也。亦姓。  又《韻補》叶許云切。 《曹大家ɡū·東征賦》悵容與而久住兮,忘日夕而將昏。到長垣之境界,察農野之居民。  又叶許懸切。 《馬融·廣成頌》子野聽聳,離朱目眩。隷首策亂,陳子籌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