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空;羡:羡慕。坐着看那些钓鱼的人,空自有羡慕鱼儿的心情。指空想旁观不如实干。
徒:空;羡:羡慕。坐着看那些钓鱼的人,空自有羡慕鱼儿的心情。指空想旁观不如实干。
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欲济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欲济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席地而~。~待。~垫。~骨。~化(佛教指和尚盘膝坐着死去)。~禅。~功。~骑。 乘,搭:~车。~船。 坚守,引申为常驻,不动:“楚人~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庄。 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对着某一方向:~落。~北朝南。 把锅、壶等放在火上:~锅。 物体向后施压力:房顶往后~。 介词,因,由于,为着:“停车~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副词(➊空,徒然,如“胡为~自苦,吞悲仍抚膺”;➋无故,自然而然,如“如若此,则盐必~长十倍”;➌遂,即将,如“寒英~销落,何用慰远客”;➍深,如“感此伤妾心,~愁红颜老”;➎正,恰好,如“西村渡口人烟晚,~见渔舟两两归”)。 定罪:连~。反~。~赃(犯贪赃罪)。 瓜果等植物结实:~瓜。~果。 同“座”。
东西一头挂下:~杨柳。~钓。~直。~线。~手(➊表示容易;➋表示恭敬)。~泪。~髫(头发下垂,指儿童)。~头丧气。 敬辞,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爱。~怜。~询。 传下去,传留后世:~范。永~不朽。 接近,快要:~危。~老。~成。功败~成。
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词组后,并与其相结合,指人、指事、指物、指时等:读~。作~。二~必居其一。来~。 助词,表示语气停顿并构成判断句的句式:陈胜~,阳城人也。 这,此(多用在古诗词曲中):~个。~回。~番。~边走。
步行:~步。~涉。 空:~手。 白白地:~然。~劳无益。 只;仅仅:家~四壁。 从事学习的人:~弟。~工。学~。师~。 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教~。党~。 人(多指坏人):匪~。暴~。赌~。叛~。 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刑。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 表示大、多:~学问。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因喜爱而希望得到:贪~。~慕。~妒。艳~。临渊~鱼。 有余,余剩:余~。“以~补不足”。 姓。
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爱、憎、哀、惧等心理状态:感~。~绪。~怀。~操。~谊。~义。~致。~趣。~韵。性~。~愫(真情实意)。~投意合。~景交融。 专指男女相爱的心理状态及有关的事物:爱~。~人。~书。~侣。~诗。殉~。~窦初开(形容少女初懂爱情)。 对异性的欲望,性欲:~欲。发~期。 私意:~面。说~。 状况:实~。事~。国~。~形。~势。~节。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徂臥切,音座。行之對也。 《禮·曲禮》坐如尸。 《又》虛坐盡後,食坐盡前。 又便坐,別坐之處。 《前漢·文翁傳》在便坐受事。 又《後漢·宣秉傳》秉修高節,光武特拜御史中丞,詔與司隸校尉中書令同專席而坐,京師謂之三獨坐。 又猶守也。 《左傳·桓十二年》楚伐絞,軍其南門。絞人爭出,驅楚役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門,而覆諸山下,大敗之。 又古者謂跪爲坐。 《禮·曲禮》先生琴瑟書策在前,坐而遷之。 《註》坐,跪也。 又《律》有罪坐。 《前漢·文帝紀》除收帑相坐律令。 又罪人對理曰坐。 《左傳·僖二十八年》鍼莊子爲坐。 又釋氏大坐曰跏趺。 《蓮華經》結跏趺坐。 又與座通。 《前漢·梅福傳》當戸牖之法坐。 《註》正座也。 又姓。見《姓苑》。 又《集韻》徂果切,音睉。義同。○按坐有上去二音,字韻諸書訓註皆同,惟《轉註古音》坐註引《史記》高帝紀,遂坐上坐。《正義》云:前坐字,在果反,後坐字,在臥反。《字彙》行坐之坐讀上聲,非。《正字通》謂坐字在上聲者,叶音也,亦非。 本作𡋲。 《說文》从土,从畱省,土所止也。隷作坐。
『垂』《唐韻》《集韻》𠀤是爲切,音甀。自上縋下。 《易·大傳》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詩·小雅》垂帶而厲。 又布也。 《後漢·鄧禹傳》垂功名於竹帛。 又同陲。堂之盡處近階者。 《書·顧命》一人冕執戣,立于東垂。一人冕執瞿,立于西垂。 《史記·袁盎傳》臣閒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又邊垂。 《左傳·成十三年》虔劉我邊垂。 《前漢·谷永傳》方今四垂宴然。 又地名。 《春秋·隱八年》宋公衞侯遇于垂。 《註》垂,衞地,濟隂句陽縣東北有垂亭。 《宣八年》仲遂卒于垂。 《註》齊地。 又《集韻》馳僞切,音縋。鄉名。在縣。 又《集韻》樹僞切《正韻》殊僞切,𠀤音瑞。 《書·舜典》垂共工。陸德明讀。 又將及也。杜甫有垂老別詩。
『者』《廣韻》章也切《集韻》《韻會》《正韻》止野切,𠀤音赭。 《說文》別事詞也。从白𣥐聲。𣥐,古文旅字。 《韻會》今作者。 《玉篇》語助也。 《增韻》又卽物之辭,如彼者,如此者。 《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 又《增韻》又此也。凡稱此箇爲者箇是也。今俗多用這字,這乃魚戰切,迎也。 又《韻補》叶掌與切。 《史記·秦始皇紀》人迹所至,無不臣者。 《註》索隱曰:者,協音渚。 《楚辭·九歌》搴芳洲兮杜若,將以遺乎遠者。時不可以驟得,聊逍遙兮容與。 《韻會》者,古文渚字,故从旅聲。後人以者添水作渚,以別者也之者,故者但爲語助。 又叶阻可切。 《繆襲·挽歌》形容稍銷歇,齒髮行當墮。自古皆有然,誰能離此者。 又叶之戈切。 《韓愈·盧氏墓銘》命不侔身,兹其奈何。刻名墓石,以告觀者。 又《韻會》說文从白,當作者,今作者。◎按說文在白部,今从正字通倂入。者或从白𣏔聲。𣏔,古文困字。
『徒』《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同都切,音塗。 《說文》本作𨑒。步行也。 《易·賁卦》舍車而徒。 又步卒也。 《詩·魯頌》公徒三萬。 又《爾雅·釋訓》徒輦者也。 《疏》會同田獵,人挽輦以徒行也。 《詩·小雅》徒御不驚。 又《玉篇》衆也。 《書·仲虺之誥》實繁有徒。 《前漢·東方朔傳》人至察,則無徒。 又《廣韻》空也。 《爾雅·釋訓》暴虎,徒搏也。 《註》空手執也。 又《廣雅》徒,袒也。 《史記·張儀傳》秦人捐甲,徒裼以趨敵。 又《正韻》但也。 《孟子》徒善不足以爲政。 又《廣韻》黨也。 《張衡·思𤣥賦》朋精粹而爲徒。 又弟子曰徒。 《論語》非吾徒也。 《後漢·鄭康成傳》扶風馬融,門徒四百餘人。 又《廣韻》徒隷也。 《周禮·天官》冢宰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疏》胥有才智爲什長,徒給使役,故一胥十徒。 又司徒,官名。 《書·舜典》汝作司徒。 《周禮·地官·司徒疏》司徒,主衆徒也。 又丹徒,縣名。 《前漢·地理志》會稽郡有丹徒縣。 《註》卽春秋云朱方也。 《地志》秦望氣者言其地有王氣,始皇使赭衣徒三千鑿京峴山,以敗其勢,因名丹徒。 又罪名。 《唐書·𠛬法志》用𠛬有五,其三曰徒。徒者,奴也。蓋奴辱之,量其罪之輕重,有年數而捨。 又申徒,登徒,司徒,𠀤複姓。 《風俗通》申屠氏,隨音改爲申徒氏,夏有申徒狄。 《宋玉·好色賦序》大夫登徒子,侍於楚王。 《註》登徒,姓也。 《姓譜》舜嘗爲堯司徒,支孫氏焉。 又叶唐何切,音駝。 《道藏歌》運役自然氣,於是息三徒。一暢萬劫感,慶賀西王那。
『有』《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𠀤音友。 《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 《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又《玉篇》不無也。 《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又《詩·商頌》奄有九有。 《傳》九有,九州也。 又《左傳·桓三年》有年。 《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又姓。 《論語》有子。 《註》孔子弟子有若。 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 《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詩·邶風》不日有曀。 《註》有,又也。 又《韻補》叶羽軌切。 《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又叶演女切。 《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
『羡』《佩觿》以脂切。江夏地。與羨異。 《前漢·地理志》江夏郡沙羨。 《註》晉灼曰:音夷。
『情』《唐韻》疾盈切《集韻》《韻會》《正韻》慈盈切,𠀤音晴。性之動也。从心靑聲。 《董仲舒曰》人欲之謂情。 《詩序》六情靜于中,百物盪于外。 《白虎通》喜,怒,哀,樂,愛,惡,謂六情。 《禮·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 又情,實也。 《論語》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又叶慈良切,音牆。 《韓愈·贈張籍詩》閉門讀書史,淸風𥦬戸凉。日念子來游,子豈知我情。 《朱子曰》古人制字,先制得心字,性與情皆从心。性卽心之理,情卽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