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蒙拐骗


   指以欺骗手段捞取钱财,陷害他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kēng méng guǎi piàn
成语注音 ㄎㄥ ㄇㄥˊ ㄍㄨㄞˇ ㄆ一ㄢˋ
成语简拼 kmgp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繁体 坑蒙枴騙
成语英文 bluff and deceive(swindle and bluff)
成语日文 人を陥(おとしい)れ,人の目をごまかし,たぶらかす,かたりとるなどの悪事(あくじ)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以欺骗手段捞取钱财,陷害他人。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示例


张平《抉择》:“不会坑蒙拐骗,就会干活。”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文汇报》1986.7.19:“坑蒙拐骗发不了大财,发了小财也长不了。”


成语典故

并列 以欺骗手段捞取钱财,损害他人。[例]~发不了大财,发了小财也长不了。△贬义。多用于人的品性方面。也作“坑绷拐骗”。 并列 以欺骗手段捞取钱财,损害他人。[例]~发不了大财,发了小财也长不了。△贬义。多用于人的品性方面。也作“坑绷拐骗”。 【释义】 坑害和蒙骗。意指用欺骗的手段来捞取钱财,陷害他人。拐: 骗走人或财物。 【例】 ① 坑蒙拐骗发不了大财,发了小财也长不了。(文汇报1986.7.19) ② 公众最不满意假冒伪劣、虚假广告、乱收费、偷税漏税骗税、坑蒙拐骗等现象,期望重点整治这些问题。(广州日报2003.7.5) ③ 警方强调,对付坑蒙拐骗最有效的办法还是: 提高警惕,加强防范,多个心眼,勿起贪念,莫忘安全,一旦遇到骗子,应立即报警,尽量减少损失。(中国法院网2005.7.22《警方大揭底: 火车站周边坑蒙拐骗11法》) ④ 三四年中,吉林市海天实业有限公司精心设计的集资陷阱,让1.5万余个家庭不幸卷入,非法集资发生额逾18亿元。(北京晚报2008.6.28《吉林海天坑蒙拐骗18亿 1.5万个家庭落入陷阱》) ⑤ 有些所谓的“国学大师”,我是看着他们混过来的,根本就不是做学问的人,坑蒙拐骗,说起谎来脸都不红,凭那么一点诗词常识,就敢在公众面前胡扯学问。(陈明远BLOG 2009.2.24《所谓国学大师其实坑蒙拐骗》) ⑥ 民办高校要想在夹缝中求生存,想活下来,活得好,只能是发展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仅仅把生源当成救命稻草,靠坑蒙拐骗拉学生,无疑于饮鸩止渴。(中广网2010.8.18《坑蒙拐骗是民办院校发展必由之路?》) 【结构分析】 动词性并列联合结构。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洼下去的地方:~洼。火~(喻悲惨的生活环境)。 把人活埋:~杀。焚书~儒。 陷害,设计使人受到损失:~害。~骗。 地洞。

欺骗:~骗。~哄。~事。欺上~下。 昏迷,眼发黑:~头转向。 胡乱猜测:瞎~。

没有知识,愚昧:启~。发~。~昧。 遮盖起来:~罩。~子。~蔽。 受:承~。~难。~尘。~垢。 形容雨点细小:~~细雨。 姓。 同“艨”。

〔~古族〕a.中国少数民族之一。B.蒙古国的主要民族。

转折:~弯。 骗:~骗。~卖。 走路不稳,跛:他走路一~一~的。 走路时帮助支持身体的棍:~棍。双~。

欺蒙,诈取,用诺言或诡计使人上当:~人。~子。~术。~局。~取。诈~。拐~。诱~。受~。 一条腿抬起跨上去或跳过去:~腿儿。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坑』

《廣韻》《正韻》客庚切《集韻》《韻會》丘庚切。𠀤同阬。 《爾雅·釋詁》虛也。 《增韻》陷也。 《尚書序》焚書坑儒。 《史記·項羽紀》羽詐坑秦降卒三十萬。  又陂塹也。 《揚雄·羽獵賦》跇巒坑,超唐陂。  又姓。見《姓苑》。  又苦岡切,音康。 《東方朔·七諫》高山崔嵬兮,水流湯湯。逝日將至兮,與麋鹿同坑。○按韻有通轉,如八庚韻通眞轉陽,不應作叶,後倣此。

『蒙』

《唐韻》莫紅切《集韻》謨蓬切,𠀤音濛。 《爾雅·釋草》蒙,王女也。 《註》女蘿別名。  又《詩傳》唐蒙,菜名。  又大蒙,藥名。 《管子·地員篇》羣藥安生,小辛大蒙。  又《易疏》蒙者,微昧闇弱之名。 《書·洪範傳》蒙,隂闇也。  又《左傳·昭元年》又使圍蒙其先君。 《註》欺也。  又《左傳·昭十三年》晉人執季孫意如,以幕蒙之。 《註》裹也。  又《前漢·宣帝紀》雖有患禍,猶蒙死而存之。 《註》冒也。  又《書·伊訓》具訓于蒙士。 《疏》謂蒙稚,𤰞小之稱。  又《詩·秦風》蒙伐有苑。 《傳》蒙,討羽也。 《箋》畫雜羽之文于伐。  又縣名。 《史記·老莊列傳》莊子者,蒙人也。 《註》地理志,蒙縣屬梁國。  又山名。 《書·禹貢》蒙羽其藝。 《疏》蒙山在泰山蒙隂縣西南。 《又》蔡蒙旅平。 《註》蒙山在蜀郡靑衣縣。  又水名。 《楚辭·天問》出自湯谷,次于蒙汜。 《註》暮入西極蒙水之涯也。  又門名。 《左傳·襄二十七年》宋公及諸侯之大夫盟于蒙門之外。 《註》宋城門。  又姓。 《風俗通》東蒙主以蒙山爲氏,秦有將軍蒙驁。  又《韻會》母總切,音懵。 《柳宗元文》鴟夷蒙鴻。 《註》二字俱上聲。  又《韻補》叶莫江切,音尨。《詩》狐裘蒙茸。徐邈讀爲厖。 《陳琳·大荒賦》帝告我以至順兮,重訊我以童蒙。義混合于宣尼兮,理齊歸于文王。  又莫鳳切,音孟。與雺同。《漢書》引《易》傳:有蛻蒙霿,上下合也。 《廣韻》《正韻》莫紅切《集韻》《韻會》謨蓬切,𠀤音蒙。 《說文》童矇也。一曰不明也。 《釋名》有眸子而失明,蒙蒙無所別也。 《博雅》盲也。 《詩·大雅》矇瞍奏公。 《傳》有眸子而無見曰矇。 《疏》矇卽今靑盲。 《禮·仲尼燕居》昭然若發矇矣。  又《王充·論衡》人未學問曰矇。  又《徐幹·中論》見人而不自見者,謂之矇。  又《集韻》母總切,音蠓。瞈矇,目不明也。  又叶莫江切,音尨。 《東方朔·七諫》終不變而死節兮,惜年齒之未央。將舫舟而下流兮,冀幸君之發矇。 通作蒙。別作𥉕。

『拐』

《唐韻》求蟹切,音箉。手腳物枝也。  又《正字通》古買切,乖上聲。俗謂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