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橐稛载


   谓空囊而来,满载而归。 宋 梅尧臣 《途中寄上尚书晏相公》诗:“再拜膝前荷勤诲,垂橐稛载归忘飢。”参见“ 垂橐 ”。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huí tuó kǔn zǎi
成语简拼 ctkz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谓空囊而来,满载而归。 宋 梅尧臣 《途中寄上尚书晏相公》诗:“再拜膝前荷勤诲,垂橐稛载归忘飢。”参见“ 垂橐 ”。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东西一头挂下:~杨柳。~钓。~直。~线。~手(➊表示容易;➋表示恭敬)。~泪。~髫(头发下垂,指儿童)。~头丧气。 敬辞,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爱。~怜。~询。 传下去,传留后世:~范。永~不朽。 接近,快要:~危。~老。~成。功败~成。

口袋:负书担~。 〔~驼〕即“骆驼”。 古代的一种鼓风吹火器:“具炉~,~以牛皮”。

古同“捆”,捆束。 成熟。 满。 缚衣。 致。

年;岁:千~难逢。三年两~。 记录;刊登;描绘:记~。连~。转~。

装,用交通工具装:~客。~货。~重。~体。装~。满~而归。 充满:怨声~道。 乃,于是(古文里常用来表示同时做两个动作):~歌~舞。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垂』

《唐韻》《集韻》𠀤是爲切,音甀。自上縋下。 《易·大傳》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詩·小雅》垂帶而厲。  又布也。 《後漢·鄧禹傳》垂功名於竹帛。  又同陲。堂之盡處近階者。 《書·顧命》一人冕執戣,立于東垂。一人冕執瞿,立于西垂。 《史記·袁盎傳》臣閒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又邊垂。 《左傳·成十三年》虔劉我邊垂。 《前漢·谷永傳》方今四垂宴然。  又地名。 《春秋·隱八年》宋公衞侯遇于垂。 《註》垂,衞地,濟隂句陽縣東北有垂亭。 《宣八年》仲遂卒于垂。 《註》齊地。  又《集韻》馳僞切,音縋。鄉名。在縣。  又《集韻》樹僞切《正韻》殊僞切,𠀤音瑞。 《書·舜典》垂共工。陸德明讀。  又將及也。杜甫有垂老別詩。

『橐』

《唐韻》《集韻》𠀤他各切,音拓。 《說文》囊也。 《唐韻》囊無底。 《詩·大雅》于橐于囊。 《毛傳》小曰橐,大曰囊。 《左傳·宣二年》趙盾見靈輒,爲簞食與肉,置諸橐而與之。  又冶器也。 《老子·道德經》天地之閒,其猶橐籥乎。 《註》橐者外之櫝,所以受籥也。籥者內之管,所以鼓橐也。 《淮南子·本經訓》鼓橐吹埵,以消銅鐵。  又盛衣食之器者曰橐梠。 《莊子·天下篇》禹親自操橐耜,而九雜天下之川。  又橐橐,杵聲也。 《詩·小雅》椓之橐橐。  又橐駝,獸名。言其負囊橐而駝物也。 《揚雄·長楊賦》敺橐駝,燒𤑺蠡。  又橐臯,吳地。 《春秋·哀十二年》公會吳于橐臯。 《漢書》屬九江郡。  又《唐韻》章夜切,音柘。義同。  又《集韻》都故切,音妒。木名。○按《說文》別立橐部,今倂入。

『稛』

《唐韻》《集韻》𠀤苦本切,音棞。 《說文》絭束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苦隕切,音麇。滿也。 《齊語》稛載而歸。 《正韻》从倉囷之囷,與稇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