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势显赫


   显赫:指权势很盛。形容名声很大,气势逼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ēng shì xiǎn hè
成语简拼 ssxh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显赫:指权势很盛。形容名声很大,气势逼人。


成语示例


第如王府,门前署着开化府三字,~,且屡嗾俺答入寇,于中取利。 蔡东藩《明史演义》第七十一回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名誉:名~。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权力,威力:~力。权~。~利。~均力敌。 表现出来的情况,样子:姿~。气~。山~。局~。虚张声~。守~。~必。~能。~不可挡。因~利导。

明显,显著,盛大:显~。喧~。~奕。~烜。 发怒:~咤。~怒。~然。 红如火烧,泛指红色:“~如渥赭”。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声』

《字彙》同𡔝。 《正字通》俗聲字。 《唐韻》《集韻》《韻會》書盈切《正韻》書征切,𠀤聖平聲。 《說文》音也。 《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 《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 《註》聲謂樂也。  又凡響曰聲。 《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 《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  又聲敎。 《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 《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 《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  又聲譽。 《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註》聲聞,名譽也。  又宣也。 《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 《註》聲,宣也。  又《諡法》不生其國曰聲。 《註》生于外家。 《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 《註》聲,諡也。  又姓。  又《韻補》叶尸羊切,音商。 《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

『赫』

《唐韻》《正韻》呼格切《集韻》《韻會》郝格切,𠀤音煂。 《說文》火赤貌。 《博雅》赤也。 《詩·邶風》赫如渥赭。 《傳》赫,赤貌。  又《詩·大雅》王赫斯怒。 《箋》赫,怒意。  又《詩·大雅》赫赫炎炎。 《傳》赫赫,旱氣也。  又《詩·大雅》赫赫明明。 《傳》赫赫然盛也。  又《屈原·離騷》陟陞皇之赫戲兮。 《註》赫戲,光明貌。  又《小爾雅》赫,顯也。 《前漢·𨻰忠傳》使者所過,威權翕赫。 《張九齡詩》兹邦稱貴近,與世常重赫。  又《李白詩》烜赫耀旌旗。  又《廣韻》赫,發也。  又姓。  又赫連氏,複姓。  又《集韻》虛訝切,音罅。與嚇同。 《詩·大雅》反予來赫。 《傳》赫,炙也。 《箋》口距人謂之赫。 《釋文》毛許白反,鄭許嫁反。莊子所云以梁國嚇我是也。  又《韻會》施隻切,音釋。 《爾雅·釋訓》赫赫,迅也。 《釋文》赫音釋。  又《前漢·孝成趙皇后傳》赫嗁書。 《註》鄧展曰:赫音兄弟鬩牆之鬩。應劭曰。赫蹏,薄小紙。晉灼曰:今謂薄小物曰鬩蹏。 《類篇》或作爀。亦作䓇、焃。  又《韻補》叶鬩各切。 《荀勗大會行禮歌》明明天子,臨下有赫。來格祈祈,邦家是若。 《正字通》火炙、日暴皆曰赫。 《說文》專訓火赤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