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泪俱下


   俱:都。一边诉说;一边哭泣。形容极其悲痛、哀伤的样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ēng lèi jù xià
成语注音 ㄕㄥ ㄌㄟˋ ㄐㄨˋ ㄒ一ㄚˋ
成语简拼 sljx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聲涙俱下
成语英文 in a tearful voice
成语法文 avoir des larmes dans la voix(parler en versant des larmes)
成语俄文 говорить сквозь слёзы
成语日文 涙声 (なみだごえ)になって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俱:都。一边诉说;一边哭泣。形容极其悲痛、哀伤的样子。




成语示例


他讲到激昂时,声泪俱下。(邹韬奋《经历 高等法院》)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晋书 王彬传》:“音辞慷慨,声泪俱下。”


成语典故

一边说,一边哭。形容非常悲痛。王彬,字世儒,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导从弟。西晋末,中原大乱,随其兄王廙渡江南下,以司马睿荐为典兵参军,不久升为前将军。苏峻之乱平后,迁尚书右仆射,赐爵关内侯,卒于官,年五十九。他为人刚直正派,虽身居显位,常布衣蔬食。公元322年,其从兄王敦起兵反对朝廷,朝廷派他去见王敦,正赶上他的好朋友周遇害,王彬先去哭祭了一番,然后才见王敦,容颜悲戚。王敦很不高兴,问其所以。答道:“去哭祭伯仁(周的字),现在还没平静下来。”王敦大怒,说周是自致刑戮,王彬不该如此表情见他。王彬反驳道:“周是一个长者,又是你的亲友,并非你的敌人,无故被你杀害,所以为之悲伤惋惜。”王彬越说越愤怒,陡然加大声音,责备他说:“你违犯众意,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灾难将殃及门户。”语气言辞慷慨激昂,边说边哭。 【出典】: 《晋书》卷76《王彬传》2005页:“从兄敦举兵入石头,帝使彬劳之。会周遇害,彬素与善,先往哭,甚恸。既而见敦,敦怪其有惨容,而问其所以。彬曰:‘向哭伯仁,情未能已。’……因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音辞慷慨,声泪俱下。” 【例句】: 《旧唐书·哥舒翰传》:“上起入禁中,翰叩头随之而前,言词慷慨,声泪俱下。” 清·赵翼《瓯北诗话·八·元遗山诗二》:“此等感时触事,声泪俱下,千载后犹使读者低回不能置。” 主谓 声,说。俱,全、都。边诉说,边哭泣。形容十分哀痛悲切。语出《晋书·王彬传》:“因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言辞慷慨,声泪俱下。”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日本战犯们不少~的表示反对美帝的原子能垄断,并感激我国人民政府之宽大政策。”△贬义。用于形容悲恸心情。→泣不成声 泪如雨下 ?笑逐颜开 喜笑颜开。也作“声泪俱发”。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名誉:名~。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眼里流出的水:眼~。~痕。~水。~眼。~珠。~盈盈。声~俱下。

全,都:百废~兴。声色~厉。 一起;在一起:~乐部。君与~来。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层。~款。 等级低的:~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方面,方位:两~都同意。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卷。~次。~限。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山。~车。~马。~达。 使降落:~半旗。~棋。 进入:~海。 投送:~书。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班。~课。 谦辞:在~。~官。 颁布:~令。 攻克:攻~。 卸掉:~货。把他的枪~了。 用,投入精力:~工夫。 退让:争执不~。 做出判断:~结论。 量词,指动作次数:打三~。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言~”;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年~”)。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培养~”;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去”、“停~来”)。 少于:不~二百人。 动物生产:鸡~蛋。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声』

《字彙》同𡔝。 《正字通》俗聲字。 《唐韻》《集韻》《韻會》書盈切《正韻》書征切,𠀤聖平聲。 《說文》音也。 《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 《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 《註》聲謂樂也。  又凡響曰聲。 《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 《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  又聲敎。 《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 《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 《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  又聲譽。 《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註》聲聞,名譽也。  又宣也。 《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 《註》聲,宣也。  又《諡法》不生其國曰聲。 《註》生于外家。 《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 《註》聲,諡也。  又姓。  又《韻補》叶尸羊切,音商。 《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

『泪』

《字彙》與淚同。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遂切,音類。目液也。 《本草》淚者,肝之液。 《譚子化書珠玉篇》悲則雨淚。  又《集韻》劣戌切,音律。義同。  又《集韻》《韻會》郞計切《正韻》力霽切,𠀤音麗。疾流貌。 《張衡·南都賦》漻淚淢汨。 《註》引淮南子,水淚破舟。○按《淮南子·主術訓》本作戾。淚與戾古通。  又《集韻》力結切,音捩。義同。  又淒淚,寒涼貌。 《前漢·武帝賦》秋氣憯以淒淚。亦作戾。

『俱』

《唐韻》舉朱切《集韻》《韻會》恭于切,𠀤音拘。皆也。 《孟子》父母俱存。  又偕也,具也。 《莊子·天運篇》道可載而與之俱也。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適周,魯君與之一乗車,兩馬,一豎子俱。  又姓。南凉將軍俱延,唐江州監軍俱文珍。

『下』

《廣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𡘋遐上聲。在下之下,對上之稱。 《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  又《說文》底也。 《玉篇》後也。  又賤也。  又《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 《鄭註》下謂君所。 《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  又《集韻》《韻會》𡘋亥駕切,遐去聲。 《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 《易·屯卦》以貴下賤。 《詩序》君能下下。  又《爾雅·釋詁》下,落也。 《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  又去也。 《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  又《韻補》叶後五切,音戶。 《詩·召南》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與女叶。 《吳棫曰》毛詩下字一十有七,陸德明皆此讀。 《𨻰第·古音考》與吳同。  又叶胡佐切,音賀。 《曹丕·寡婦賦》風至兮淸厲,隂雲曀兮雨未下。伏枕兮忘寐,逮乎朝兮起坐。 《唐韻》《集韻》《韻會》𠀤居月切,音蕨。 《說文》發石也。从厂,欮聲。 《玉篇》短也。 《爾雅·釋言》其也。 《周禮·地官·鄕大夫之職》厥明。 《註》其也。  又《前漢·諸侯王表》漢諸侯王厥角稽首。 《註》應劭曰:厥者,頓也。角者,頟角也。  又姓。 《韻會》京兆人,漢賜衡山王妾厥氏。  又《韻會》九勿切,音𠜾。突厥世居金山,工於鐵作,金山狀如兜鍪。俗呼兜鍪爲突厥,因爲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