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皋:深泽。比喻负有盛名,为世人所称誉。
九皋:深泽。比喻负有盛名,为世人所称誉。
南朝·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中吕四月》:“敬想足下声闻九皋,诗成七步,涵蚌胎于学海,卓尔超群。”
声:名声。九皋:皋,有水的洼地。深远的沼泽地。比喻人的声名满天下。语本《诗.小雅.鹤鸣》:“鹤鸣九皋,声闻于天。”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名誉:名~。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归。 泛指多次或多数:~死一生。~霄云外。
水边的高地,岸:江~。汉~。 沼泽,湖泊:“鹤鸣于九~”。
号呼;呼告:“来瞽令~舞”。
《字彙》同𡔝。 《正字通》俗聲字。 《唐韻》《集韻》《韻會》書盈切《正韻》書征切,𠀤聖平聲。 《說文》音也。 《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 《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 《註》聲謂樂也。 又凡響曰聲。 《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 《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 又聲敎。 《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 《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 《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 又聲譽。 《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註》聲聞,名譽也。 又宣也。 《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 《註》聲,宣也。 又《諡法》不生其國曰聲。 《註》生于外家。 《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 《註》聲,諡也。 又姓。 又《韻補》叶尸羊切,音商。 《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
『九』《唐韻》《正韻》舉有切《集韻》《韻會》己有切,𠀤音久。數也。 《說文》陽之變也。 《易·乾·文言》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列子·天瑞篇》一變而爲七,七變而爲九,九變者,究也。 又算法曰九九。 《韓詩外傳》齊桓公設庭爎待人士,不至。東野有以九九見者,曰:九九薄能耳,君猶禮之,况賢於九九者乎。 《註》若今九章算法。 又《荆楚歲時記》俗用冬至次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爲寒盡。 又《史記·騶衍傳》中國之外,有赤縣神州者九。 又九之爲言多也。 《公羊傳·僖九年》葵丘之會,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國,言叛者衆,非實有九國也。宋趙鵬飛曰:會葵丘惟六國,會鹹牡丘皆七國,會淮八國,猶漢紀謂叛者九起也。 又陽九,戹也。 《左思·吳都賦》世際陽九。 《註》陽戹五,隂戹四,合爲九。 又姓。 又複姓。 《何氏姓苑》岱縣人,姓九百,名里。 又秦穆公時九方阜,一名歅。善相馬,見《列子》。 又隷書防詐譌,凡紀數,九借用玖。 《𨻰絳曰》洪容齋五筆,九作久,陽數九爲老久義也。玖,黑色玉也。借作玖,非。 又《韻會》渠尤切,音仇。國名。 《史記·殷本紀》九侯。 《註》音仇。 又《集韻》《正韻》𠀤居尤切,音鳩。聚也。 《論語》九合諸侯。 《莊子·天下篇》禹親操橐耜,以九雜天下之川。 《註》九,讀糾。糾合錯雜,使川流貫穿注海也。九與鳩糾勼𠀤通。
『皋』《唐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正韻》姑勞切,𠀤音高。 《說文》从本从白。禮祝曰皋,登謌曰奏,故皋奏皆从本。本,進趣也。 《周禮·春官·樂師》詔來𥌒皋舞。 《註》皋,告之也,告國子當舞者舞也。 又長聲也。 《禮·禮運》升屋而號告曰:皋某復。 《註》皋者,引聲之言也。 又緩也。 《左傳·哀二十一年》齊人歌曰:魯人之皋,數年不覺,使我高蹈。 《疏》緩聲而長引之,是皋爲緩也。 又《玉篇》澤也。 《韻府》岸也。 《詩·小雅》鶴鳴于九皋。 《傳》九折之澤。 《左傳·襄二十五年》牧隰皋。 《疏》皋爲澤之坎,是水岸也。 《前漢·賈山傳》江皋河瀕。 《註》皋,水邊淤地也。 又《集韻》局也。 《張衡·西京賦》實惟地之奧區神皋。 《註》謂神明之界局也。 又《廣韻》高也。 《禮·明堂位》天子皋門。 《註》皋之言高也。 又《釋名》高祖,高,皋也。最在上皋,鞱諸下也。 又《爾雅·釋訓》皋皋,刺素食也。 《疏》皋皋,不治之貌。 《詩·大雅》皋皋訿訿。 《傳》皋皋,頑不知道也。 又月名。 《爾雅·釋天》五月爲皋。 又神名。 《史記·武帝紀》紀皋山用牛。 《封禪書》一作澤山。 又禽名。 《汲冢周書》文翰者若皋雞。 《註》皋雞似鳧,冀州謂之澤特。 又乾皋,鸚䳇別名。 《埤雅》乾皋斷舌,則坐歌。孔雀拍尾,則立舞。 又寒皋,鸜鵒別名。 《本草綱目》皋,告也。天寒欲雪,羣飛如告。故名寒皋。 又皋比,虎皮也。 《左傳·莊十年》蒙皋比而先犯之。 又皋蘭,山名。 《前漢·武帝紀》西至皋蘭。 又水名。 《山海經》皋水出章山。 又皋舟,吳地。 《左傳·襄十四年》吳人自皋舟之隘要而擊之。 又姓。皋陶之後。 《左傳》越大夫皋如。 又複姓。東山皋落氏,赤狄別種。 又同鼛。 《周禮·冬官考工記》䩵人爲皋鼓。 《註》大鼓也。 《又》爲皋陶。 《註》鼓木也。 又一作睾。 《荀子·大略篇》望其壙皋如也。 《註》高貌。 《莊子·危言篇》《列子·天瑞篇》俱作睾如。 又《後漢·馬融傳》皋牢陵山。 《註》皋牢,猶牢籠也。 《荀子·王霸篇》作睾牢。 又或作滜。 《史記·歷書》百艸奮興,秭鴂先滜。 《註》子規先出,野澤而鳴也。 又與羔通。 《禮·檀弓》高子皋。 《註》孔子弟子,名柴。 《論語》作子羔。皋羔古字通用。 又《集韻》乎刀切《正韻》胡刀切,𠀤音嗥。呼也。 《周禮·春官·大祝》來瞽令皋舞。 《註》皋,讀爲嗥。謂呼之入也。與號号唬通。 又《集韻》後到切《韻會》胡到切,𠀤音號。周禮皋舞。劉昌宗讀。或作譹。 又《集韻》攻乎切,音姑。橐皋,地名。在壽春。 《前漢·孟康註》橐皋,音拓姑。 《類篇》隸作臯。 《經傳》作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