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识君子


   指知识广博的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uō shí jūn zǐ
成语简拼 dsjz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知识广博的人。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新唐书?褚遂良传》:“人之立身,不可以无学,遂良所谓多识君子哉。”


成语典故

偏正 指见多识广、学识渊博之人。《新唐书·褚遂良传》:“帝悦曰:“人之立身,不可以无学,遂良所谓~哉!’”△多用于学问方面。→博学多才 博古通今博大精深 饱学之士 ?井底之蛙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数量大,与“少”、“寡”相对:人~。~年。~姿。~层次。~角度。~难(nàn )兴(xīng )邦。~~益善。~行不义必自毙。 数目在二以上:~年生草。~项式。~义词。~元论。 有余,比一定的数目大:~余。一年~。 过分,不必要的:~嘴。~心。~此一举。 相差的程度大:好得~。 表示惊异、赞叹:~好。 表示某种程度:有~大劲儿使~大劲儿。 表疑问:有~大呢?~会儿? 姓。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记住:博闻强~。 标志,记号。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主。~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王。~上。国~。~权。~临。~侧。 古代的封号:商~。平原~。信陵~。长安~。 对对方的尊称:张~。诸~。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 动物的卵:鱼~。蚕~。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多』

《廣韻》《正韻》得何切《集韻》《韻會》當何切,𠀤朵平聲。 《爾雅·釋詁》衆也。 《詩·小雅》謀夫孔多。 《增韻》不少也。 《易·謙卦象傳》君子以裒多益寡。 《禮·表記》取數多者,仁也。  又勝也。 《禮·檀弓》曾子曰:多矣乎予出祖者。 《註》曾子聞子游喪事有進無退之言,以爲勝于已之所說出祖也。 《史記·高帝紀》臣之業所就,孰與仲多。  又刻求也。 《左傳·僖七年》後之人將求多于汝,汝必不免。  又稱美也。 《前漢·袁盎傳》諸公聞之皆多盎。 《後漢·馮異傳》諸將皆言願屬大樹將軍,帝以此多之。  又戰功曰多,見《周禮·夏官·司勲》。  又荒俗呼父爲阿多。 《唐書·德宗紀》正元六年,回紇可汗謝其次相曰:惟仰食于阿多。  又姓。漢多軍,多卯,宋多岳。  又梵語吃栗多,華言賤人。底栗多,華言畜生。  又樹名。貝多樹,出摩伽陀國,長六七丈,冬不凋,見《酉陽雜俎》。  又南印建那補羅國北有多羅樹,株三十餘里,其葉長廣,其色光潤,諸國書寫采用之。見《西域記》。  又叶都牢切,音刀。 《蘇轍·巫山廟詩》歸來無恙無以報,山下麥熟可作醪。神君尊貴豈待我,再拜長跪神所多。  又《詩·魯頌》享以騂犧,是饗是宜,降福旣多。 《正字通》朱傳,犧,虛宜虛何二反,宜,牛奇牛多二反,多,章移當何二反。字彙專叶音趨,不知詩有二反也。○按朱子意,若从上虛宜切之犧,牛奇切之宜,則當何切之多宜叶章移切,音貲。若从下多字叶,則犧叶虛何切,音呵,宜叶牛多切,音哦。一在支韻止攝,一在歌韻果攝,《字彙》叶逡須切,音趨,錯入虞韻遇攝,《正字通》譏《字彙》不知二反,殊不知其錯入虞韻,幷不知一反也。 《說文》多,重也,从重夕。夕者,相繹也,故爲多。重夕爲多,重日爲曡。

『君』

《唐韻》舉云切《集韻》《韻會》拘云切,𠀤音軍。 《說文》尊也。从尹,發號,故从口。 《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歸心也。 《易·師卦》大君有命。 《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  又凡有地者,皆曰君。 《儀禮·子夏傳》君,至尊也。 《註》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 《晉語》三世仕家君之。  又夫人亦稱君。 《詩·鄘風》我以爲君。 《傳》君國小君。 《箋》夫人對君稱小君。 《論語》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又子稱父母曰君。 《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  又子孫稱先世皆曰君。 《孔安國·尚書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  又兄稱弟曰君。 《杜牧·爲弟墓誌》君諱顗。  又妾稱夫曰君。 《禮·內則》君已食徹焉。 《註》此謂士大夫之妾也。 《儀禮·喪服》妾謂君。 《註》妾謂夫爲君者,不得體之,加尊之也,雖士亦然。 《疏》以妻得體之,得名爲夫,妾雖接見於夫,不得體敵,故加尊之,而名夫爲君。  又婦稱夫亦曰君。 《古樂府》十七爲君婦。  又夫稱婦曰細君。 《前漢·東方朔傳》歸遺細君,又何仁也。  又上稱下亦曰君。 《史記·申屠嘉傳》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又封號曰君。 《史記·商君傳》秦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爲商君。  又婦人封號亦曰君。 《史記·外戚世家》尊皇太后母臧兒爲平原君。  又彼此通稱亦曰君。 《史記·司馬穰苴傳》百姓之命,皆懸於君。君謂莊賈也。  又《張儀傳》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  又隱士就聘者曰徵君。 《後漢·逸民韓康傳》亭長以韓徵君當至。  又持節出使者曰使君。 《後漢·𡨥恂傳》非敢脅使君。  又《諡法》慶賞𠛬威曰君,從之成羣曰君。  又君子,成德之稱。 《易·乾卦》君子,終曰乾乾。 《論語》不亦君子乎。 《註》君子,成德之名。  又姓。 《正字通》明有君助。  又叶姑員切,音涓。 《劉向·烈女傳》引過推讓,宣王悟焉。夙夜崇道,爲中興君。

『子』

《唐韻》卽里切《集韻》《韻會》《正韻》祖似切,𠀤音梓。 《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 《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  又《廣韻》息也。 《增韻》嗣也。 《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 《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 《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  又《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  又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 《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  又男子之通稱。 《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 《王肅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稱。  又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見《禮記·曲禮》。  又卿之妻曰內子。 《儀禮·有司徹註》內子不薦籩。  又《禮·檀弓》兄弟之子猶子也。  又《前漢·嚴助傳註》令子出就婦家爲贅壻,曰贅子。  又人君愛養百姓曰子。  又辰名。 《爾雅·釋天》太歲在子曰困敦。 《前漢·律歷志》孳萌於子。  又《禮·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疏》子者,奉恩宣德。  又左庶子,中庶子,官名。  又國名。 《括地志》子城,在渭州莘城縣。  又長子,縣名。周史辛甲所封,後爲趙邑,屬上黨。  又姓。 《史記·殷本紀》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  又複姓。 《左傳》鄭大夫子人氏,魯大夫子服氏,子家氏。  又子細,猶分別。 《北史·源思禮傳》爲政當舉大綱,何必太子細也。 《正字通》子讀若薺,方語別也。俗作仔細。  又去聲,才四切。 《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讀。  又與慈通。 《禮·樂記》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 《韓詩外傳》子諒作慈良。  又叶濟口切,音走。 《前漢·班固敘傳》侯王之祉,祚及孫子。公族蕃衍,枝葉暢茂。茂音某。  又叶子德切,音則。 《詩·豳風》旣取我子,無毀我室。 《楊愼·古音叢目》與朱傳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