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蛾赴火


   蛾:像蝴蝶似的昆虫;赴:投入。像蛾子扑火一样。比喻奔赴所向往的目标。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è é fù huǒ
成语注音 一ㄝˋ ㄜˊ ㄈㄨˋ ㄏㄨㄛˇ
成语简拼 yefh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蛾:像蝴蝶似的昆虫;赴:投入。像蛾子扑火一样。比喻奔赴所向往的目标。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魏书·崔浩传》:“若夜蛾之赴火,少加倚仗,便足立功。”


成语典故

见“飞蛾赴火”。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天黑的时间,与“日”或“昼”相对:~晚。日日~~。~阑(夜将尽时)。~盲。~幕。~宵。~话。~袭。~行(xíng )。~战。

昆虫,与蝴蝶相似,体肥大,触角细长如丝,翅面灰白,静止时,翅左右平放,常在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子。~眉。~扬(眉扬,形容美人笑貌)。~绿。飞~扑火。

古同“蚁”。

往,去:~京。~会。~任。~约。~宴。 投入(某种境地),参加(某种行列):~战。~敌(加入对敌作战)。~难(nàn )。~义。 古同“讣”,讣告。

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力。~烛。~源。~焰。烟~。~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 紧急:~速。十万~急。 指枪炮弹药等:~药。~炮。 发怒,怒气:~暴。~性。 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肝~。毒~攻心。 形容红色的:~红。~腿。 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夜』

《唐韻》羊謝切《集韻》《韻會》寅謝切《正韻》寅射切,𠀤耶去聲。日入爲夜,與晝對。 《夏小正》時有養夜。 《註》猶言永夜也。 《周禮·秋官·司寤氏》以星分夜,以詔夜士夜禁。 《衞宏·漢舊儀》晝漏盡,夜漏起,省中黃門持五夜。 《註》晝有朝禺中晡夕,夜有甲乙丙丁戊。漢制,金吾掌宮外,戒非常,惟元夜弛禁,前後各一日,謂之放夜。  又宣夜,窺天之器。 《蔡邕·釋誨》言天體者有三,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天。  又夜明,祭月之坎。 《禮·祭法》夜明,祭月也。  又武宿夜,武舞曲名。 《禮·祭統》舞莫重於武宿夜。  又子夜,晉曲名。 《樂府·解題》昔女子名子夜者造此聲,其聲甚哀。  又國名。西夜,去長安萬三百五十里,見《前漢·西域傳》。  又夜郞,在播州。見《蜀記》。  又《史記·夏本紀》桀鑿池爲夜宮。  又使夜,漢宮官名,見《外戚傳》。  又不夜,城名,在西夏。 《杜甫詩》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 《邵氏聞見錄》無風塞,不夜城,西夏有其地,王詔經略西邊至其處。 《齊地記》齊有不夜城,古者有日夜照于東境,萊子立此城,以不夜爲名。  又墓穴曰夜臺,一曰長夜。 《古詩》築此長夜室。  又嘉夜,草名。 《前漢·禮樂志郊祀歌》俠嘉夜,𦶜蘭芳。 《註》俠挾同。嘉夜,芳草也。 《楊愼·轉注》作液,非。  又姓,見《通志》。  又《集韻》夷益切,音亦。東海縣名。  又他歷切,音惕。列子湯問篇,師曠方夜擿耳,俛首而聽之,弗聞其聲,見《古今轉注》。  又通御韻。 《屈原·離騷》吾令鳳凰飛騰兮,繼之以日夜。飄風屯其相離兮,率雲霓而來御。  又古通箇韻。 《𨻰琳·武庫賦》千徒縱唱,億夫求和,聲訇隱而動山,光赫赫以燭夜。字書𠀤作叶,非。  又叶羊洳切,音豫。 《詩·唐風》夏之日,冬之夜。叶下居,居音倨。  又叶以灼切,音龠。 《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叶下惡。 《說文》夜舍也,天下休舍也。从夕,𡗜省聲,亦作𡖍。

『蛾』

《唐韻》五何切《集韻》《韻會》《正韻》牛何切,𠀤音莪。 《玉篇》蠶蛾也。 《韻會》蛾似黃蝶而小,其眉句曲如畫。 《爾雅·釋蟲》蛾羅。 《疏》此卽蠶蛹所變者也。 《埤雅》繭生蛾,蛾生卵。 《大戴禮》食桑者有絲而蛾。 《前漢·文帝紀》建昭元年秋八月,有白蛾羣飛蔽日。 《師古註》蛾若今之蠶蛾類也。  又飛蛾。 《古今注》飛蛾善拂燈。一名火花,一名慕光。  又蛾眉。 《詩·衞風》螓首蛾眉。 《前漢·揚雄傳》知衆嫭之嫉妬兮,何必颺纍之蛾眉。 《師古註》蛾眉,影若蠶蛾眉也。  又姓。 《通志·氏族略註》見《姓苑》。晉大夫蛾析之後,魏平東將軍蛾靑。  又影蛾,池名。 《三輔黃圖》影蛾池,武帝鑿池以玩月,使宮人乗舟弄月影。  又與俄同。 《前漢·外戚傳》孝成班偼伃,帝卽位,選入後宮,始爲小使,蛾而大幸。 《師古註》蛾、俄古字通用。  又《廣韻》魚倚切,艤上聲。與蟻同。 《禮·樂記》蛾子時述之。 《註》蛾,蚍蜉也。 《後漢·皇甫規傳》張角等皆著黃巾爲標幟,時人謂之黃巾,亦名爲蛾賊。 《註》卽蟻字。喻賊衆多,故以爲名。  又人名。 《左傳》蛾析。亦音魚綺切。 《爾雅》作䖸。 《集韻》本作𧒎。

『赴』

《廣韻》《集韻》《韻會》𠀤芳遇切,音仆。 《爾雅·釋詁》赴,至也。 《疏》趨而至也。 《說文》趨也。 《註》徐鉉曰:《春秋傳》赴告用此字,今俗作訃,非是。 《左傳·隱三年》赴以庚戌。  又《韻補》叶直祜切。 《傅咸·燕賦》逮來春而復旋,意眷眷而懷舊。一委身乃無二,豈攺適而更赴。

『火』

《唐韻》《集韻》呼果切《韻會》《正韻》虎果切,𠀤貨上聲。 《說文》火,燬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 《釋名》火化也,消化物也。亦言毀也,物入中皆毀壞也。 《玉篇》𤆄者,化也,隨也,陽氣用事萬物變隨也。 《古史考》燧人氏初作火。 《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  又星名。 《書·堯典》日永星火。 《傳》火,蒼龍之中星。  又大火,鶉火,辰次之名。  又《禮·王制》昆蟲未蟄,不以火田。 《前漢·成帝紀》火耕水耨。  又《周禮·夏官·司爟》變國火以救時疾。 《註》春取楡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 《論語》鑽燧改火。  又盛陽曰炎火。 《詩·小雅》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傳》炎火,盛陽也。 《箋》螟螣之屬,盛陽氣嬴則生之。明君爲政,田祖之神不受此害,持之付與炎火,使自消亡。  又官名。 《左傳·昭十七年》炎帝氏以火紀,故爲火師,而火名。 《疏》春官爲大火。夏官爲鶉火,秋官爲西火,冬官爲北火,中官爲中火。  又《春秋·宣十六年》成周宣榭火。 《左傳》人火也。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災。  又《南史·齊武帝紀》魏地謠言,赤火南流,有沙門從北齎此火至,色赤而微,云以療疾貴賤爭取之,多得其驗,咸云聖火。  又《唐書·兵志》府兵,十人爲火,火有長。彍騎,十人爲火,五火爲團。 《通典·兵制》五人爲烈,烈有頭目,二烈爲火,立火子,五火爲隊。  又《司馬法》人人正正,辭辭火火。 《註》言一火與一火猶人人殊之人人也。卽俗謂火伴。 《古木蘭詩》出門看火伴。  又人身有火。 《本草綱目》心藏神爲君火。包絡爲相火。  又隂火,海中鹽氣所生。凡海水遇隂晦,波如然火,有月卽不復見。 《木華·海賦》隂火潛然。  又山名。 《山海經》崑崙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  又《正字通》陸游曰:火山軍,其地鋤深,則有烈燄,不妨耕種。  又井名。 《左思·蜀都賦》火井沈熒於幽泉。 《註》火井,在臨邛縣。欲出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須臾隆隆如雷聲,焰出通天,光輝十里,以筒盛接,有光無灰。  又寒火。 《抱朴子·地眞篇》南海蕭丘,火春生秋滅。生木小,焦黑。  又火傳。 《莊子·養生主》指窮放爲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又南方有食火之國,其人能食火炭。  又《爾雅·釋魚》十龜,一曰火龜。 《疏》龜生火中者。  又火䑕。 《山海經》火山國,其山雖霖,雨火常燃,火中白䑕,時出山邊求食,人捕得之,以毛作布,名火澣布。  又姓。 《明紀事本末》火濟,從諸葛亮南征孟獲有功,封羅甸國王。 《正字通》洪武時,翰林火原潔。  又《廣東通志》古人一年四時改火。今瓊州西鄕音謂一年爲一火,火音微。東鄕人謂一年爲喜,或爲之化,乃喜之變音。  又叶虎洧切《詩·豳風》七月流火,八月萑葦。◎按唐韻正:火,古音毀,轉聲則爲喜,故灰字从火得聲。而左傳襄三十年:或叫于宋太廟,曰:譆譆出出,鳥鳴于亳社。如曰譆譆,則爲火之徵也。是直以爲火當讀作毀,非止叶音矣。  又叶後五切。 《韓愈·元和聖德詩》施令酬功,急疾如火。天地中閒,莫不順序。  又叶虎何切。 《莊子·外物篇》利害相摩生火寔多,衆人焚和,月固不勝火。 《韻會小補》今人謂兔岐脣曰火。蓋古音也。 《集韻》或作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