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干物议


   干:冒犯;物议:众人的议论。引起众多的议论或引起舆论的不满。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à gān wù yì
成语注音 ㄉㄚˋ ㄍㄢ ㄨˋ 一ˋ
成语简拼 dgwy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大干物議
成语结构  动宾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干:冒犯;物议:众人的议论。引起众多的议论或引起舆论的不满。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9回:“恐怕他摆出老前辈的架子来,那是大干物议的。”


成语典故

物议:众人的议论,犹舆论。引起众人的议论或引起舆论的不满。《官场现形记》一九回:“他面子上虽然处处让正钦差在前头,然而正钦差遇事还得同他商量,不敢僭越一点,恐怕他摆出老前辈的架子来,那是大干物议的。” 述宾 引起议论或舆论的非议。《官场现形记》19回:“他面子上虽然处处让正钦差在前头,然而正钦差遇事还得同他商量,不敢僭越一点,恐怕他摆出老前辈的架子来,那是~的。”※干,不读作gàn。△贬义。多用于谈论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 年长,排行第一:老~。 敬辞:~作。~名。~手笔。 时间更远:~前年。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

〔~夫〕医生(“夫”读轻声)。 〔~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古通“太”。 古通“泰”。

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事~。生~。~体。货~。礼~。文~。~价。~质。地大~博。~极必反。 内容,实质:言之有~。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望所归(众望所归)。

意见,言论:~论。提~。建~。 讨论,商量:商~。会~。协~。~案。~决。~价。 评论是非,多指责备:非~。恐招物~。 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奏~。驳~。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大』

《唐韻》《集韻》《韻會》徒蓋切。 《正韻》度柰切,𠀤音汏。小之對。 《易·乾卦》大哉乾元。 《老子·道德經》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莊子·天地篇》不同同之謂大。 《則陽篇》天地者,形之大。隂陽者,氣之大。  又初也。 《禮·文王世子》天子視學,大昕鼓徵。 《註》日初明,擊鼓徵召學士,使早至也。  又徧也。 《禮·郊特牲》大報天而主日。  又肥美也。 《儀禮·公食大夫禮》士羞,庶羞皆有大,贊者辨取庶羞之大,以授賓。 《註》大,以肥美者特爲臠,所以祭也。  又過也。 《戰國策》無大大王。  又長也。 《爾雅·釋器》珪大尺二寸謂之玠。 《疏》大,長也。  又都大,官名。宋制有兩都大,一提舉茶馬,一提點坑冶鑄錢與提𠛬序官。  又措大,士也。 《書·言故事》窮措大,眼孔小,與錢十萬貫,塞破屋子矣。  又唐大,弓名,見《周禮·夏官》。  又四大,地、水、火、風也,見《梵書·圓覺經》。  又姓大。廷氏之後,見《風俗通》。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蓋切,音忲。易:大和大極。書、詩:大王大師。禮:大羹大牢。𠀤音泰。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唐佐切,音䭾。 《杜甫·天狗賦》不愛力以許人兮,能絕目以爲大。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吐臥切,音拕。猛也,甚也。 《禮·童子不衣裘裳註》鄭康成爲大溫也。徐邈大音唾。  又叶徒計切,音第。 《詩·大雅》戎雖小子,而式弘大,叶厲泄愒敗。 《正字通》楊愼曰:大無音一駕切者,韻書二十二禡不收。考淮南子,宋康王世,有雀生鸇。占曰:小而生大,必霸天下。大叶下,古亦有一駕切之音。 《說文》天大,地大,人亦大。象人形。 《徐曰》本古文人字。一曰他達切,經史大太泰通。

『干』

《唐韻》古寒切《集韻》《韻會》居寒切,𠀤音竿。 《說文》干,犯也。 《左傳·文四年》其敢干大禮,以自取戾。 《晉書·衞玠傳》非意相干,可以理遣。  又《爾雅·釋言》干,求也。 《書·大禹謨》罔違道以干百姓之譽。 《論語》子張學干祿。  又盾也。 《揚子·方言》盾,自關而東或謂之〈盾支〉,或謂之干,關西謂之盾。 《書·大禹謨》舞干羽于兩階。 《詩·大雅》干戈戚揚。  又司干,官名。 《周禮·春官》司干掌舞器。  又《爾雅·釋言》干,扞也。 《註》相扞衞。 《疏》孫炎曰:干盾,自蔽扞。 《詩·周南》公侯干城。 《疏》干城者,言以武夫自固,爲扞蔽如盾,爲防守如誠然。  又㵎也。 《詩·小雅》秩秩斯干。 《傳》干,㵎也。  又水涯也。 《易·漸卦》鴻漸干干。 《註》干謂大水之旁,故停水處者。 《詩·魏風》寘之河之干兮。 《傳》干,厓也。  又國郊曰干。 《詩·邶風》出宿于干。 《傳》干言國郊也。  又《韻會》若干,數未定之辭,猶言幾許也。 《禮·曲禮》問天子之年。對曰:聞之始服衣若干尺矣。 《前漢·食貨志》或用輕錢百加若干。 《註》師古曰:若干,且設數之言也。干猶箇也。謂當如此箇數耳。  又自甲至癸爲天干。 《皇極經世》十干,天也。十二支,地也。支干,配天地之用也。 《皇極內篇》十爲干,十二爲支。十干者。五行有隂陽也。十二支者,六氣有剛柔也。  又闌干,橫斜貌。 《古樂府·善哉行》月沒參橫,北斗闌干。  又《韻會》闌楯閒曰闌干。 《李白·淸平調》沉香亭北倚闌干。  又《韻會》目眶謂之闌干。 《正韻》闌干,淚流貌。 《談藪》王元景使梁,劉孝綽送別,泣下。元景無淚謝曰:別後當闌干。 《白居易詩》玉容寂寞淚闌干。  又蘭干,紵也。 《後漢·哀牢國傳》蘭干細布,織成文章如綾錦。 《華陽國志》蘭干,獠言紵也。  又干將,劒名。 《吳越春秋》干將者,吳人也。莫邪,干將之妻也。干將作劒,莫邪斷髮翦爪投于爐中,金鐵乃濡,遂以成劒。陽曰干將,隂曰莫邪。  又干遮,曲名。 《司馬相如·子虛賦》淮南干遮。 《註》干遮,曲名也。  又射干,木名。 《荀子·勸學篇》西方有木,名曰射干。  又草名。 《本草圖經》射干,花白莖長,如射人之執干。 《後漢·𨻰寵傳》陽氣始萌,十一月有蘭,射干,芸荔之應。  又獸名。 《司馬相如·子虛賦》騰遠射干。 《註》射干,似狐,能緣木。  又野干,亦獸名。 《法華經》野干,體瘦無目,爲諸童子摘擲,受諸苦痛。  又發干、蘭干、餘干,𠀤縣名。 《後漢·郡國志》東郡有發干縣,漢陽郡有蘭干縣。 《隋書·地理志》鄱陽郡有餘干縣。  又長干,地名。 《左思·吳都賦》長干延屬。 《註》建業南五里有山岡,其閒平地,吏民雜居。東長干中有大長干,小長干,皆相連。地有長短,故號大小長干。韓詩曰考盤在干。地下而黃曰干。  又姓。 《左傳·昭二十一年》宋有干犫。 《劉向·別錄》有干長,著天下忠臣九篇。  又段干,干己,𠀤複姓。 《史記·老子傳》老子之子名宗,爲魏將,封於段干。 《註》段干,應是魏邑名,而魏世家有段干木,段干子。田完世家有段干朋。疑此三人是姓段干也,本蓋因邑爲姓。 《何氏姓苑》漢有干已衍,爲京兆尹。  又《集韻》居案切,音盰。扞也。 《詩·周南》公侯干城。沈重讀。  又《篇韻》音寒。國名。 《淮南子·道應訓》荆有佽飛,得寶劒於干隊。 《註》干國,在今臨淄,出寶劒。  又《韻會》通作奸。 《前漢·劉向傳》數奸死亡之誅。  又通作忓,干預也。 《唐書·萬壽公主傳》無忓時事。  又《韻會》通作竿。 《後漢·董卓傳》乗金華靑蓋,瓜畫兩轓,時人號竿摩車,言其服飾近天子也。 《註》竿摩,謂相逼近也。今俗以事干人者謂之相竿摩。  又與矸通。 《集韻》矸,石也。或省作干。  又與豻通。 《類篇》豻或作干。 《儀禮·大射儀》量人量侯道干五十。 《註》干讀豻。豻侯者,豻鵠豻飾也。  又古與乾通。 《初月帖》淡悶干嘔。楊愼曰:淡,古淡液之淡,干,古干溼之干。今以談作痰,干作乾,非也。  又叶經天切,音堅。 《黃庭經》回紫抱黃入丹田,漱嚥靈液災不干。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渠焉切,音虔。易卦名。 《程頤曰》以形體謂之天,以性情謂之乾。 《本義》乾,健也。 《釋名》乾,進也。行不息也。  又馬飾曰連乾。 《顧況詩》金鞍玉勒錦連乾。  又姓。  又州名。古雍州地,唐置乾州。  又《唐韻》古寒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寒切,𠀤音干。燥也。 《詩·王風》中谷有蓷,暵其乾矣。 《左傳·僖十五年》慶鄭曰:張脈僨興,外彊中乾。  又乾侯,地名。言其水常竭也。今廣平府成安縣,卽其地。 《說文》𧸟作𨝌。  又桑乾,河名。卽濕水。 《水經注》濕水,出鴈門隂館縣東北,過代郡桑乾縣南,又東過涿鹿縣北,又東南出山過廣陽薊縣北。  又乾沒。 《史記·張湯傳》始爲小吏乾沒。 《註》言掩取貨利,沒爲已有,如水盡涸也。  又《韻補》叶渠巾切,音勤。 《邯鄲淳受命述》治詠儒墨,納策公卿。昧旦孜孜,夕惕乾乾。叶下人。  又叶經天切,音堅。 《韓愈詩》𣁪𣁪新葉大,瓏瓏晚花乾。靑天何寥寥,雨蝶飛翩翩。 《註》乾,花色不潤也。 《唐韻》古案切《集韻》《韻會》居案切《正韻》古汗切,𠀤干去聲。 《類篇》幹,能事也。 《易·蠱卦》幹父之蠱。 《註》幹父之事,能承先軌,堪其任者也。  又《玉篇》幹,體也。 《易·乾卦》貞者,事之幹也。  又草木莖曰幹。 《詩詁》木旁生者爲枝,正出者爲幹。  又凡器之本曰幹。 《禮·月令》羽箭幹。 《註》幹者,器之本也。 《疏》器之材樸,總謂之幹。 《周禮·冬官考工記》荆之幹。 《註》柘也,可以爲弓弩之幹。  又十干,本作幹。 《廣雅》甲乙爲幹。幹者,日之神也。  又脅也。 《公羊傳·莊元年》搚幹而殺之。 《爾雅·釋畜》回毛在幹,茀方。 《疏》旋毛在脅者,名茀方。  又奇幹,國名。 《汲冢周書》奇幹善芳。 《註》奇幹在北。善芳者,鳥名。  又《韻會》幹,脊骨。 《左傳·昭二十五年》唯是楄柎,所以藉幹。  又姓。 《萬姓統譜》見《姓苑》。宋時西夏有幹道冲,其先從夏主遷興州,世掌夏國史。道冲通五經,爲蕃漢敎授,官至中書宰相。元有幹勒忠,習女直契丹字,通法律,官至同僉樞密院事。  又《集韻》《正韻》𠀤河干切,音寒。 《集韻》幹,井垣也。 《韻會》幹,井上木欄也。其形四角,或八角。  又謂之銀牀。 《莊子·秋水篇》吾跳樑乎井幹之上。  又樓名。 《前漢·郊祀志》武帝立井幹樓,高五十丈。 《註》積木而高爲樓,若井幹之形也。 《班固·西京賦》攀井幹而未半,目眴轉而意迷。  又《韻會》與管通。 《前漢·劉向傳》石顯幹尚書。 《註》師古曰:幹,與管同。 《後漢·竇憲傳》內幹機密。 《註》幹,古與管通。  又叶九件切,音蹇。 《揚子·太𤣥經》井無幹,水直衍。  又叶經電切,音見。 《蘇轍·墨君堂詩》中堂開素壁,蕭颯起霜幹。隨宜賦竹意,落筆皆蔥蒨。

『物』

《唐韻》文弗切《集韻》《韻會》《正韻》文拂切,𠀤音勿。 《說文》萬物也。牛爲大物。天地之數,起於牽牛,故从牛。勿聲。 《玉篇》凡生天地之閒,皆謂物也。 《易·乾卦》品物流形。  又《无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 《周禮·天官·大宰》九貢,九曰物貢。 《註》物貢,雜物,魚鹽橘柚。  又《玉篇》事也。 《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 《疏》物,事也。 《禮·哀公問》敢問何謂成身,孔子對曰:不過乎物。 《註》物,猶事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鄕三物敎萬民,而賔興之。  又《詩·小雅》比物四驪。 《傳》物,毛物也。 《又》三十維物,爾牲則具。 《周禮·春官·雞人》掌共雞牲,辨其物。 《註》謂毛色也。  又《夏官·校人》凡軍事,物馬而頒之。 《疏》物卽是色。 《楚語》毛以示物。  又《周禮·地官·卝人》若以時取之,則物其地,圖而授之。 《註》物地,占其形色,知鹹淡也。草人,以物地相其宜而爲之種。 《左傳·昭三十二年》物土方。 《註》物,相也,相取土之方面。  又《玉篇》類也。 《左傳·桓六年》丁卯,子同生。公曰:是其生也,與吾同物。 《註》物,類也。謂同日。  又《周禮·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 《疏》物者,財也。以三酒所成有時,故豫給財,令作之也。  又《周禮·地官·司門》幾出入不物者。 《註》不物,衣服視占不與衆同,及所操物不如品式者。  又《周語》神之見也,不過其物。 《註》物,物數也。  又《廣韻》旗名。 《周禮·春官·司常》雜帛爲物。  又叶去聲。 《唐韻正》符沸反。 《揚子·太玄經》人人物物,各由厥彙。 《阮籍·東平賦》及至分之國邑,樹之表物,四時儀其象,隂陽暢其氣。  又叶微律切。 《班固·東都賦》指顧倏忽,獲車己實。樂不極盤,殺不盡物。  又叶微月切。 《蘇軾·四達齋銘》孰如此閒,空洞無物。戸牖盍開,廓焉四達。達,陀悅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