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有隧


   隧:道路。在风吹来自有它的来路。比喻好或坏的行为自有其根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à fēng yǒu suì
成语简拼 dfys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隧:道路。在风吹来自有它的来路。比喻好或坏的行为自有其根本。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诗经·大雅·桑柔》:“大风有隧,有空大谷。”


成语典故

主谓 隧,道路。大风吹来自有它的来路。比喻好坏行为各有它的根源。语出《诗经·大雅·桑柔》:“大风有隧,有空大谷。”[例]~,凡事总有它的缘由。△用于事理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 年长,排行第一:老~。 敬辞:~作。~名。~手笔。 时间更远:~前年。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

〔~夫〕医生(“夫”读轻声)。 〔~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古通“太”。 古通“泰”。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姓。

古同“讽”,讽刺。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 表示大、多:~学问。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道路,特指门内当中的路。 郊外的地方:“鲁人三郊三~”。 古同“燧”,边塞设置的守望烽火的亭子。 〔~道〕在山中或地下凿成的通路。亦称“隧洞”。 旋转:“若磨石之~”。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大』

《唐韻》《集韻》《韻會》徒蓋切。 《正韻》度柰切,𠀤音汏。小之對。 《易·乾卦》大哉乾元。 《老子·道德經》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莊子·天地篇》不同同之謂大。 《則陽篇》天地者,形之大。隂陽者,氣之大。  又初也。 《禮·文王世子》天子視學,大昕鼓徵。 《註》日初明,擊鼓徵召學士,使早至也。  又徧也。 《禮·郊特牲》大報天而主日。  又肥美也。 《儀禮·公食大夫禮》士羞,庶羞皆有大,贊者辨取庶羞之大,以授賓。 《註》大,以肥美者特爲臠,所以祭也。  又過也。 《戰國策》無大大王。  又長也。 《爾雅·釋器》珪大尺二寸謂之玠。 《疏》大,長也。  又都大,官名。宋制有兩都大,一提舉茶馬,一提點坑冶鑄錢與提𠛬序官。  又措大,士也。 《書·言故事》窮措大,眼孔小,與錢十萬貫,塞破屋子矣。  又唐大,弓名,見《周禮·夏官》。  又四大,地、水、火、風也,見《梵書·圓覺經》。  又姓大。廷氏之後,見《風俗通》。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蓋切,音忲。易:大和大極。書、詩:大王大師。禮:大羹大牢。𠀤音泰。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唐佐切,音䭾。 《杜甫·天狗賦》不愛力以許人兮,能絕目以爲大。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吐臥切,音拕。猛也,甚也。 《禮·童子不衣裘裳註》鄭康成爲大溫也。徐邈大音唾。  又叶徒計切,音第。 《詩·大雅》戎雖小子,而式弘大,叶厲泄愒敗。 《正字通》楊愼曰:大無音一駕切者,韻書二十二禡不收。考淮南子,宋康王世,有雀生鸇。占曰:小而生大,必霸天下。大叶下,古亦有一駕切之音。 《說文》天大,地大,人亦大。象人形。 《徐曰》本古文人字。一曰他達切,經史大太泰通。

『有』

《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𠀤音友。 《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 《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又《玉篇》不無也。 《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又《詩·商頌》奄有九有。 《傳》九有,九州也。  又《左傳·桓三年》有年。 《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又姓。 《論語》有子。 《註》孔子弟子有若。  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 《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詩·邶風》不日有曀。 《註》有,又也。  又《韻補》叶羽軌切。 《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又叶演女切。 《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

『隧』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徐醉切,音遂。 《玉篇》墓道也。 《左傳·隱元年》闕地及泉,隧而相見。 《註》隧,若今延道。  又《僖二十五年》晉侯朝王,王饗醴,命之宥,請隧弗許。 《註》闕地通路曰隧。 《周禮·春官·冢人》及竁以度爲丘隧。 《註》隧,羨道也。  又道也。 《詩·大雅》大風有隧。 《禮·曲禮》出入不當門隧。 《魯語》具舟除隧。 《前漢·匈奴傳》起亭隧。 《註》隧,謂開小道而行,避敵鈔𡨥也。  又《左傳·襄七年》叔仲昭伯爲隧正。 《註》隧正,主役徒。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于上之攠,謂之隧。 《註》隧在鼓中,窐而生光,有似夫隧。  又草名。 《爾雅·釋草》出隧,蘧蔬。 《疏》菌類也。一名出隧,一名蘧蔬。  又《正字通》高麗國左有大穴,曰神隧。  又地名。 《戰國策》吳見伐齊之便,而不知干隧之敗也。 《註》干隧,吳地。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河閒國武隧縣。  又轉也,回也。 《莊子·天下篇》若磨石之隧。 《註》隧,音遂,回也。  又《集韻》直類切,音懟。落也。與墜同。 《荀子·儒效篇》至共頭而山隧。 《班固·幽通賦》眷峻谷曰勿隧。 《註》可以免於顚隧。 《前漢·王莽傳》不隧如髮。  又《集韻》雖遂切,音粹。與邃同。深遠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輿人》參分車廣,去一以爲隧。 《註》鄭司農云:隧謂車輿深也,讀如鑽燧攺火之燧。康成謂:讀如邃宇之邃。  又《集韻》杜罪切,音𦶏。 《左傳·襄二十五年》當𨻰隧者,井堙木刊。 《註》隧,徑也。徐邈讀上聲。 《廣韻》俗作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