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无邪


   邪:不正当。心地善良纯洁,没有不正当的想法。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iān zhēn wú xié
成语注音 ㄊ一ㄢ ㄓㄣ ㄨˊ ㄒ一ㄝˊ
成语简拼 tzwx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英文 innocence(simple and natural)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邪:不正当。心地善良纯洁,没有不正当的想法。




成语示例


王朔《动物凶猛》:“于北蓓天真无邪的举动使我对那一夜的真实细节只留下模糊的记忆,却有一个刻骨铭心的温馨印象。”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丁玲《风雪人间》上卷:“我是一个天真无邪的人,是一个革命战士,是党的儿女。”


成语典故

并列 心地非常纯洁,没有任何邪恶的念头。心地单纯、善良而纯洁。欧阳山《圣地》:“她这样说的时候,满脸露出孩子气来,好像一个平白无辜的小姑娘被什么恶徒欺负了似的,那~的惊愕神态看起来十分动人。”△多指少年儿童。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在上面:~头(书页上面的空白)。 气候:~气。~冷。 季节,时节:冬~。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上。~宫。 自然界:~堑。~时。~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 〔~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 自然的、生成的:~然。~性。~职(应尽的职责)。~才(①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②有这种才能的人)。~伦之乐。

与客观事实相符合,与“假”、“伪”相对:~诚。~谛。~挚。~心。逼~。认~。~才实学。~知灼见。 确实,的确:~好。~正。~切。 清楚,显明:看得~。咬字很~。 本性,本原:纯~。天~。 人的肖像:传(chuán )~。写~。 汉字的楷书:~字。~书。~草隶篆。 姓。

不正当,不正派:~恶(è)。~念。~说。 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寒~。风~。 迷信的人指鬼神给予的灾祸:中(zhòng)~。 妖异怪诞:~魔。~术。 同“斜”。

同“耶”,疑问词。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天』

《唐韻》《正韻》他前切《集韻》《韻會》他年切,𠀤腆平聲。 《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 《白虎通》鎭也,居高理下,爲物鎭也。 《易·說卦》乾爲天。 《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荀子曰:天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別無天。 《程子遺書》天之蒼蒼,豈是天之形。視下亦復如是。 《張子正蒙》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 《朱子·語類》離騷有九天之說,諸家妄解云有九天。據某觀之,只是九重。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裏面重數較軟,在外則漸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裏轉得愈緊矣。○按天形如卵白。細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處確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後九重便成硬殻。可見朱子體象造化之妙。今西洋曆說,天一層緩似一層,此七政退旋,所以有遲速也。  又星名。 《爾雅·釋天》天,根氐也。 《周語》天根見而水涸。  又古帝號。葛天氏,見《疏仡紀》。  又神名。 《山海經》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乃以乳爲目,臍爲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𠛬。 《陶潛詩》𠛬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獸名,非。  又地名。 《蜀地志》蜀卭僰山後四野,無晴日,曰漏天。 《杜甫詩》地近漏天終歲雨。  又山名。 《九州要記》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 《註》天山,卽祁連山。  又天,樂名。鈞天廣樂,見《史記·趙世家》。  又署名。 《唐六典》內閣惟祕書閣,宏壯曰木天。今翰林院稱木天署。  又景天,草名。 《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  又髡𠛬。 《易·暌𧰼》其人天且劓。  又姓。漢長社令天高。見《姓苑》。○按先韻,古與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鐵因反。考之經史皆然,惟《易》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與庚靑通耳。《正字通》謂,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論頗正大。𠀑,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真』

同眞。俗字。

『无』

《唐韻》武夫切,音巫。 《說文》𣞣,亡也。奇字,无通𣞣。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 《易·乾卦》无咎。 《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 《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 《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𠀤音巫。 《說文》亡也。 《玉篇》不有也。 《書·舜典》剛而無虐,𥳑而無傲。  又《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又《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 《註》虛無皆有閒隙。 《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又《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 《註》無,猶不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又姓。 《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又《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又文無,藥名。 《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又《說文奇字》作无。 《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又《集韻》或作亡。 《詩·衞風》何有何亡。  又通作毋。書,無逸。 《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又通作毛。 《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 《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 《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 《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又《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 《集韻》無或作橆。韻會,𣞣本古文蕃𣞣字。篆借爲有無字。李斯變隷變林爲四點。〇按說文𣠮,从亡無聲,在亡部。至蕃橆之橆,在林部。音義各別,不云相通。且有無與蕃橆義尤相反,不應借用。玉篇集韻韻會俱非。韻會蕃橆作蕃𣞣,尤非。  又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又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邪』

《廣韻》似嗟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嗟切,𠀤音斜。 《廣韻》不正也。 《正韻》姦思也,佞也。 《易·乾卦》閑邪存其誠。 《書·大禹謨》去邪勿疑。  又《韻會》辟邪,獸名。  又《唐韻》以遮切《集韻》《韻會》《正韻》余遮切,𠀤音耶。 《說文》琅邪,郡名。  又莫邪,劒名。吳大夫莫邪作寶劒,因名。  又呼韓邪,匈奴王名。 《前漢·宣帝紀》呼韓邪單于來朝。  又若邪,水名。在越州會稽縣。  又胥邪,木名。 《司馬相如·上林賦》留落胥邪。 《註》胥邪,似椶櫚,皮可爲索。  又汙邪,下地田也。 《史記·滑稽傳》汙邪滿車。  又助語,又疑辭,經傳俱作邪,俗作耶。  又《集韻》羊諸切,音余。與餘同。 《史記·歷書》歸邪於終。 《註》邪,餘分也。終,閏月也。  又《集韻》時遮切,音闍。瑞星名。 《史記·天官書》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命曰歸邪。 《註》邪,音蛇。  又《字彙補》子可切,音左。 《前漢·司馬相如傳》邪與肅愼爲鄰。 《註》邪讀爲左,謂東北接也。  又叶詳於切,音徐。 《詩·邶風》其虛其邪,旣亟只且。 《註》邪,亦作徐。緩也。  又叶伊宜切,音移。 《尚書·考靈曜》虛爲秋𠋫,昴爲冬期。隂氣相左,德乃不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