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策上将


   唐太宗 李世民 为 秦王 时所加官号。《旧唐书·高祖纪》:“﹝ 武德 四年﹞冬十月己丑,加 秦王 天策上将。”《新唐书·太宗纪》:“四年二月, 竇建德 率兵十万以援 世充 , 太宗 败 建德 于 虎牢 ,执之, 世充 乃降…… 高祖 以谓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iān cè shàng jiàng
成语简拼 tcsj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唐太宗 李世民 为 秦王 时所加官号。《旧唐书·高祖纪》:“﹝ 武德 四年﹞冬十月己丑,加 秦王 天策上将。”《新唐书·太宗纪》:“四年二月, 竇建德 率兵十万以援 世充 , 太宗 败 建德 于 虎牢 ,执之, 世充 乃降…… 高祖 以谓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在上面:~头(书页上面的空白)。 气候:~气。~冷。 季节,时节:冬~。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上。~宫。 自然界:~堑。~时。~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 〔~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 自然的、生成的:~然。~性。~职(应尽的职责)。~才(①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②有这种才能的人)。~伦之乐。

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 鞭打:~马。鞭~。 激励,促进:~动。~勉。 古代称连编好的竹简:简~。 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命。~免。~封。 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论。~问。 杖:~杖。 中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与“筹”相似。 计谋,主意,办法:上~。献~。决~。政~。~划。束手无~。 书法用字名称,指仰横。 姓。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边。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古。~卷。 等级和质量高的:~等。~策。~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由低处到高处:~山。~车。~升。 去,到:~街。 向前进:冲~去。 增加:~水。 安装,连缀:~刺刀。~鞋(亦作“绱鞋”)。 涂:~药。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课。~班。 拧紧发条:~弦。 登载,记:~账。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桌~。组织~。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来。锁~。选~代表。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年纪。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快要:~要。~至。~来。即~。 带领,扶助:~雏。扶~。~军。 拿,持:~心比心。 把:~门关好。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 用言语刺激:你别~他的火儿了。 保养:~养。~息。 兽类生子:~驹。~小猪。 顺从:~就(迁就,凑合)。~计就计。 又,且:~信~疑。 助词,用在动词和“出来”、“起来”、“上去”等中间:走~出来。 刚,刚刚:~~。~才。 姓。

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上,泛指高级军官:~领。 统率,指挥:~百万之众。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天』

《唐韻》《正韻》他前切《集韻》《韻會》他年切,𠀤腆平聲。 《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 《白虎通》鎭也,居高理下,爲物鎭也。 《易·說卦》乾爲天。 《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荀子曰:天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別無天。 《程子遺書》天之蒼蒼,豈是天之形。視下亦復如是。 《張子正蒙》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 《朱子·語類》離騷有九天之說,諸家妄解云有九天。據某觀之,只是九重。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裏面重數較軟,在外則漸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裏轉得愈緊矣。○按天形如卵白。細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處確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後九重便成硬殻。可見朱子體象造化之妙。今西洋曆說,天一層緩似一層,此七政退旋,所以有遲速也。  又星名。 《爾雅·釋天》天,根氐也。 《周語》天根見而水涸。  又古帝號。葛天氏,見《疏仡紀》。  又神名。 《山海經》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乃以乳爲目,臍爲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𠛬。 《陶潛詩》𠛬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獸名,非。  又地名。 《蜀地志》蜀卭僰山後四野,無晴日,曰漏天。 《杜甫詩》地近漏天終歲雨。  又山名。 《九州要記》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 《註》天山,卽祁連山。  又天,樂名。鈞天廣樂,見《史記·趙世家》。  又署名。 《唐六典》內閣惟祕書閣,宏壯曰木天。今翰林院稱木天署。  又景天,草名。 《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  又髡𠛬。 《易·暌𧰼》其人天且劓。  又姓。漢長社令天高。見《姓苑》。○按先韻,古與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鐵因反。考之經史皆然,惟《易》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與庚靑通耳。《正字通》謂,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論頗正大。𠀑,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策』

《廣韻》楚革切《集韻》《韻會》測革切《正韻》恥格切,𠀤音𠕁。 《儀禮註》策,𥳑也。 《蔡邕·獨斷》策者,𥳑也。其制長二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長一短,兩編下附單執一札,謂之爲𥳑。連編諸𥳑,乃名爲策。凡書,字有多有少,一行可盡者書之于𥳑,數行可盡者書之于方,方所不容者乃書于策。 《禮·曲禮》先生書策,琴瑟在前,坐而遷之,戒勿越。 《通攷》漢制,取士作𥳑策難問,試者投射答之,謂之射策。若錄政化得失顯問,謂之對策。  又策書。 《釋名》策書敎令于上,所以驅策諸下也。 《左傳·僖二十八年》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內史叔興父,策命晉侯爲侯伯。  又籌也,謀也。 《史記·袁盎傳》盎雖家居,景帝時時使人問籌策。  又蓍也。 《史記·封禪書》黃帝得寶鼎神策,於是迎日推策。 《註》策,神蓍也。黃帝得蓍,因以推算曆數,逆知節氣與日辰之將來也。  又竹名。 《左思·吳都賦》策簩有叢。 《吳筠·竹賦》爾其衆彙非一,則有策簩筋曼。  又馬箠。 《禮·曲禮》君車將駕,則僕執策立于馬前。 《左傳·文十三年》晉士會行,繞朝贈之以策。 《註》策,馬撾。  又策馬曰策。 《左傳·哀十一年》淸之戰,孟之側後入以爲殿,抽矢策其馬。  又天策,星名。 《左傳·僖五年》童謠云:鶉之賁賁,天策焞焞。 《註》天策,傅說星。  又金策,錫杖也,見《詩韻輯略》。  又小也。 《揚子·方言》木細謂之杪,燕之北鄙,朝鮮洌水之閒謂之策。  又策策,落葉聲。 《韓愈詩》秋風一披拂,策策鳴不已。  又警策。 《陸機·文賦》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註》馬因策而行疾,喩文資片語而理明。以一言入衆辭中,若策之警馬也。  又刺也。 《揚子·方言》凡草木刺人,北燕、朝鮮之閒謂之策。  又姓。明有策敏、策𥳑。  又《集韻》一曰小箕。 《篇海》亦作筴、𠕁。俗作䇿、筞,誤。

『上』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 《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又《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 《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  又上日。 《書·舜典》正月上日。 《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  又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  又上官,複姓。  又《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𡘋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 《易·需卦》雲上于天。 《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又進也。 《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  又與尙通。 《詩·魏風》上愼旃哉。 《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  又《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  又《韻補》叶辰羊切,音常。 《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又叶時刃切,音愼。 《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又叶矢忍切,音審。 《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 《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爲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爲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後倣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