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谓天地之始,万物草创于混沌蒙昧之中。②谓草创之时。
《周易·屯》:“天造草昧。”
谓天地之始,万物草创于混沌蒙昧之中。《易.屯》:“天造草昧。”孔颖达疏:“言天造万物于草创之始,如在冥昧之时也。”汉 班固《幽通赋》:“天造草昧,立性命兮。”亦谓草创之时。章炳麟《革命道德说》:“天造草昧,壮士乌集,纪律未申,符籍未著。” 主谓 草,草创。昧:冥昧。天造万物于草创之始,如在混沌蒙昧之中。泛指草创之时。《周易·屯》:“~。”章炳麟《革命道德说》:“~,壮士乌集,纪律未申,符籍未著。”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在上面:~头(书页上面的空白)。 气候:~气。~冷。 季节,时节:冬~。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上。~宫。 自然界:~堑。~时。~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 〔~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 自然的、生成的:~然。~性。~职(应尽的职责)。~才(①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②有这种才能的人)。~伦之乐。
制作,做:制~。创~。~物。~反。~孽。建~。~表。~册。~价。~型。粗制滥~。 瞎编:胡编乱~。捏~。 成就:~诣。 培养:~就。 相对两方面的人,法院里指诉讼的两方。即原告和被告:两~。甲~。乙~。 到,去:~访。 稻子等作物从播种到收割的次数:一年两~。晚~。 时代,年代:末~。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野~。茅~。水~。花~。~鞋。~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原。~坪。~行露宿。~菅人命。 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料。柴~。稻~。 粗糙,不细致:~率(shuài )。~鄙(粗野朴陋)。~具(粗劣的食物)。 汉字的一种书体:~书。~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体(❶指汉字草书;❷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 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拟。~诏(为皇帝草拟诏书)。 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野。~莽。~寇。~贼。 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鸡。
暗,不明:幽~。~旦(清晨还未明亮时)。 昏,糊涂,不明白:愚~。蒙~。素~平生(一向不认识)。 目不明:“目不别五色之章为~”。 隐藏,隐瞒:暧~。~心(违背良心做坏事)。 冒犯:冒~(多作谦辞)。
《唐韻》《正韻》他前切《集韻》《韻會》他年切,𠀤腆平聲。 《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 《白虎通》鎭也,居高理下,爲物鎭也。 《易·說卦》乾爲天。 《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荀子曰:天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別無天。 《程子遺書》天之蒼蒼,豈是天之形。視下亦復如是。 《張子正蒙》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 《朱子·語類》離騷有九天之說,諸家妄解云有九天。據某觀之,只是九重。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裏面重數較軟,在外則漸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裏轉得愈緊矣。○按天形如卵白。細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處確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後九重便成硬殻。可見朱子體象造化之妙。今西洋曆說,天一層緩似一層,此七政退旋,所以有遲速也。 又星名。 《爾雅·釋天》天,根氐也。 《周語》天根見而水涸。 又古帝號。葛天氏,見《疏仡紀》。 又神名。 《山海經》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乃以乳爲目,臍爲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𠛬。 《陶潛詩》𠛬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獸名,非。 又地名。 《蜀地志》蜀卭僰山後四野,無晴日,曰漏天。 《杜甫詩》地近漏天終歲雨。 又山名。 《九州要記》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 《註》天山,卽祁連山。 又天,樂名。鈞天廣樂,見《史記·趙世家》。 又署名。 《唐六典》內閣惟祕書閣,宏壯曰木天。今翰林院稱木天署。 又景天,草名。 《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 又髡𠛬。 《易·暌𧰼》其人天且劓。 又姓。漢長社令天高。見《姓苑》。○按先韻,古與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鐵因反。考之經史皆然,惟《易》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與庚靑通耳。《正字通》謂,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論頗正大。𠀑,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造』《廣韻》昨早切《集韻》《韻會》《正韻》在早切,𠀤音皁。 《增韻》建也,作也,爲也。 《易·乾卦》大人造也。 《書·大誥》予造天役。 《註》造,爲也。言我之所爲,皆天所役使也。 又《正韻》始也。 《書·伊訓》造攻自鳴條。 《周禮·天官·膳夫》卒食以樂徹于造。 《註》謂造飮食處也。 又上造,秦官爵名。 《前漢·百官公卿表》二上造,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 又《廣韻》《韻會》《正韻》𠀤七到切,音慥。 《說文》就也。 《詩·大雅》小子有造。 《禮·王制》升于學者不征于司徒,曰造士。 又《正韻》詣也,進也。 《書·盤庚》其有衆咸造,勿褻在王庭。 《註》衆皆至王庭,無褻慢也。 《周禮·地官·司門》凡四方之賔客造焉,則以告。 又造次,急遽也。 《論語》造次必於是。 又祭名。 《禮·王制》造乎禰。 《周禮·春官·大祝》掌六祈,二曰造。 《註》祈禱之祭名造。 又納也。 《禮·喪大記》大盤造冰。 《註》造,猶內也。內與納同。先納冰盤中也。 又造舟,比舟而渡也。 《詩·大雅》造舟爲梁。 《註》天子造舟。 《疏》造舟者,比船于水,加板于上,卽今之浮橋。 又《集韻》則到切,音竈。 《史記·龜筴傳》卜,先以造灼鑽。 《註》造謂灼龜燒荆之處。 又《集韻》倉刀切,音操。進也。 又叶此苟切,湊上聲。 《揚子·太𤣥經》端往述來,遵天之造。無或攺作,遵天之醜。
『草』《唐韻》采老切《集韻》在早切《韻會》《正韻》采早切,𠀤音懆。 《說文》作艸,百卉也。經典相承作草。 《書·禹貢》厥草惟繇。 《詩·小雅》在彼豐草。 《禮·祭統》草艾則墨,未發秋政,則民弗敢草也。 《註》草艾,謂艾取草也。 《論衡》地性生草,山性生木。 《大戴禮·易本命》食草者善走而愚。 又《史記·陳丞相世家》惡草具進。 《註》草,粗也。 又《篇海》苟𥳑曰草草。 《春秋·隱四年》公及宋公遇于淸。 《註》遇者草次之期,二國各𥳑其禮也。 《疏》草次,猶造次也。 又《詩·小雅》勞人草草。 《傳》草草,勞心也。 又《易·屯卦》天造草昧。 《疏》言天造萬物于草創之始。 又《前漢·淮南王傳》常召司馬相如等視草廼遣。 《註》謂爲文之草藳。 《百官志註》一曹有六人,主作文書起草。 《後漢·𨻰寵傳》蕭何草律。 又《魏志·衞覬傳》覬好古文,隷、草無所不善。 又姓。 《正字通》草中。 又《韻補》脞五切,徂上聲。 《徐幹·齊都賦》焚梗林,燎圃草。 又此苟切,凑上聲。 《邊讓·章華賦》攜西子之弱腕兮,援毛嬙之素肘。形便纖以嬋娟兮,若流風之靡草。 又《說文》自保切,音皁。草斗,櫟實也,一曰橡斗子。 《徐鉉曰》今俗以此爲艸木之艸,別作皁字,爲黑色之皁。案櫟實可染白爲黑,故曰草,通用。今俗書或从白从十,或从白从七,皆無意義。
『昧』《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佩切,音妹。 《說文》𤕤旦明也。一曰闇也。 《博雅》冥也。 《易·屯卦》天造草昧。 《疏》昧謂冥昧。 《書·堯典》宅西曰昧谷。 《傳》昧,冥也。日入於谷而天下冥,故曰昧谷。 又《書·太甲》先王昧𤕤丕顯。 《疏》昧是晦冥,𤕤是未明,謂夜向晨也。 《詩·鄭風》士曰昧旦。 又《書·仲虺之誥》兼弱攻昧。 《傳》闇則攻之。 又《左傳·文二十六年》楚王是故昧於一來。 《註》昧,猶貪冒。 又《屈原·離騷》路幽昧以險隘。 《註》幽昧,不明也。 又樂名。 《禮·明堂位》《昧》,東夷之樂也。 又縣名。 《類篇》在益州。 又與沬同。 《易·豐卦》日中見沬。 《釋文》沬,《字林》作昧,云斗杓後星。 又《集韻》《韻會》𠀤莫貝切,音眛。義同。 又《韻補》叶莫結切。 《鮑昭詩》年貌不可還,身意會盈歇。智哉衆多士,服理辨明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