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先导,根源。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就能取得胜利。
毛泽东《实践论》:“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见“失败是成功之母”。毛泽东《实践论》:“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丢:遗~。坐~良机。收复~地。流离~所。 违背:~约。~信。 找不着:迷~方向。 没有掌握住:~言。~职。~调(tiáo )。 没有达到:~望。~意。 错误:~误。~策。过~。~之毫厘,谬以千里。 改变常态:惊慌~色。
输,失利,不成功,与“胜”相对:~北。~退。~绩(❶连队溃败;❷事业的失利)。~诉。~笔。~局。两~俱伤。 战胜,使失败:大~敌军。 毁坏:~坏。~露。 解除,消散:~火。~毒。 破旧,衰落,腐烂:~絮。~落。~兴(xìng )(情绪低落)。腐~。叶残花~。
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词组后,并与其相结合,指人、指事、指物、指时等:读~。作~。二~必居其一。来~。 助词,表示语气停顿并构成判断句的句式:陈胜~,阳城人也。 这,此(多用在古诗词曲中):~个。~回。~番。~边走。
做好,做完:~功。完~。~就。~事。~交。~立。~婚。~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人之美。玉~其事。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形。~性。~人。自学~才。蔚然~风。 变为:长~。变~。 可以,能行:~,就这么办。 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 够,达到一定数量:~年累(lěi )月。 已定的,定形的:~规。~俗。~见。~例。~竹在胸。 十分之一:增产三~。 平定,讲和:“会于稷,以~宋乱”。 姓。
劳绩,成绩,与“过”相对:~勋。~绩。论~行赏。徒劳无~。~德无量(liàng )。~成不居(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成就,成效:成~。~能。~亏一篑。事半~倍。急~近利。 物理学上指用力使物体移动的工作,等于力乘移动的距离:~率。 本领,能耐:~夫。~底。~力(a.功夫和力量;b.功效)。~到自然成。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妈妈,娘:~亲。~性。~系。慈~。~忧(称母亲去世)。 对女性长辈的称呼:姑~。舅~。 雌性的,与“公”相对:~鸡。 事物据以产生出来的:~国。~校。~音(元音)。 一套东西中间可以包含其他部分的:螺丝~。子~扣。 姓。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式質切,音室。得之反。 《說文》縱也。一曰錯也,過也,遺也。 《書·泰誓》時哉弗可失。 《杜甫詩》雖乏諫諍資,恐君有遺失。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弋質切。與𨓜同。 《莊子·應帝王》自失而走。 《荀子·哀公篇》其馬將失。 《六書本義》與佚軼通。 又《集韻》《韻會》式吏切《正韻》式至切,𠀤音試。 《應楨華·林園集詩》示武恐荒,過亦爲失。凡厥羣后,無懈于位。
『者』《廣韻》章也切《集韻》《韻會》《正韻》止野切,𠀤音赭。 《說文》別事詞也。从白𣥐聲。𣥐,古文旅字。 《韻會》今作者。 《玉篇》語助也。 《增韻》又卽物之辭,如彼者,如此者。 《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 又《增韻》又此也。凡稱此箇爲者箇是也。今俗多用這字,這乃魚戰切,迎也。 又《韻補》叶掌與切。 《史記·秦始皇紀》人迹所至,無不臣者。 《註》索隱曰:者,協音渚。 《楚辭·九歌》搴芳洲兮杜若,將以遺乎遠者。時不可以驟得,聊逍遙兮容與。 《韻會》者,古文渚字,故从旅聲。後人以者添水作渚,以別者也之者,故者但爲語助。 又叶阻可切。 《繆襲·挽歌》形容稍銷歇,齒髮行當墮。自古皆有然,誰能離此者。 又叶之戈切。 《韓愈·盧氏墓銘》命不侔身,兹其奈何。刻名墓石,以告觀者。 又《韻會》說文从白,當作者,今作者。◎按說文在白部,今从正字通倂入。者或从白𣏔聲。𣏔,古文困字。
『成』《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𠀤音城。 《說文》就也。 《廣韻》畢也。凡功卒業就謂之成。 又平也。 《周禮·地官·調人》凡過而殺傷人者,以民成之。 《疏》成,平也。非故心殺傷人,故共鄕里和解之也。 《詩·大雅》虞芮質厥成。 又《左傳·隱六年》鄭人來輸平。 《公羊傳》輸平猶墮成也。 《文七年》惠伯成之。 又終也。凡樂一終爲一成。 《書·益稷》簫韶九成。 《儀禮·燕禮》笙入三成。 《註》三成謂三終也。 又善也。 《禮·檀弓》竹不成用。 《註》成,猶善也。 又《周禮·天官·大宰》八灋五曰官成。註官成,謂官府之成事品式也。 又《秋官·士師》掌士之八成。 《註》八成者,行事有八篇,若今時決事比也。 《釋文》凡言成者,皆舊有成事品式。 又必也。 《吳語》勝未可成。 《註》猶必也。 又倂也。 《儀禮·旣夕》俎二以成。 《註》成,猶倂也。 又《禮·王制》司會以歲之成質于天子。 《註》計要也。 《周禮·天官·司會》以參互攷日成,以月要攷月成,以歲會攷歲成。 又《司馬法》通十爲成。 《周禮·冬官考工記》方十里爲成。 《左傳·哀元年》有田一成。 又重也。 《爾雅·釋地》丘一成爲敦丘。 《註》成,猶重也。周禮曰:爲壇三成。 《疏》言丘上更有一丘,相重累者。 又《釋名》成,盛也。 又《諡法》安民立政曰成。 又州名。古西戎白馬氏國,西魏置成州,唐同谷郡。 又姓。周武王子成伯之後。 又盆成,陽成,皆複姓。 又《集韻》辰陵切,音承。本作郕。或省作成。地名。 又《韻補》叶𨻰羊切,音常。 《范蠡曰》得時不成,反受其殃。 又《史記·龜筴傳》螟螽歲生,五穀不成。叶上祥。
『功』《唐韻》古紅切《集韻》《韻會》沽紅切,𠀤音公。 《說文》以勞定國曰功。从力,工聲。 《廣韻》功績也。 《書·禹謨》九功惟敘。 又自以爲功曰功之。 《史記·信陵君傳》公子乃自驕而功之,竊爲公子不取也。 又功,毛詩作公。 《詩·小雅》以奏膚公。 《註》功也。 又《韻會》大功,小功,喪服名。謂治布有精麤之分。或作紅。史記漢書,大功小功,作大紅小紅。 又《廣韻》漢複姓。 《何氏姓苑》漢營陵令成功恢。禹治水告成功後爲氏。 又《韻補》叶姑黃切,音光。 《東方朔·七諫》信直退而毀敗兮,虛僞進而得當。追悔過之無及兮,豈盡忠而有功。 又叶居銀切,音巾。 《司馬相如·子虛賦》騖于鹽浦,割鮮染輪。射中獲多,矜而自功。
『之』《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母』《唐韻》《廣韻》《正韻》莫厚切《集韻》《韻會》莫後切,𠀤音某。 《廣雅》母,牧也。言育養子也。 《釋名》冒也,含已生也。 《增韻》慕也。嬰兒所慕也。 《說文》从女,象懷子形。一曰象乳形。 《蒼頡篇》其中有兩點,象人乳形。豎通者卽爲毋。 《詩·小雅》母兮鞠我。 又天地爲大父母。 《書·泰誓》惟天地萬物父母。 《易·說卦》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 《蔡邕·獨斷》天子父事天,母事地,兄事日,姊事月。 又《老子·道德經》有名萬物之母。 又日爲陽德之精,故稱日母。 《枚乗·七發》流攬無窮。歸神日母。 又元氣之本曰氣母。 《莊子·大宗師篇》伏羲得之,以襲氣母。 又父母,尊親之詞。 《詩·小雅》豈弟君子,民之父母。 《禮·表記》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親。 又《揚子·方言》南楚𤄗洭之閒,母謂之媓。 《淮南子·說山訓》西家子謂其母曰社。 《說文》蜀人謂母曰姐,齊人謂母曰嬭,又曰㜷,吳人曰媒。 《眞臘風土記》呼父爲巴駞,呼母爲米。方音不同,皆自母而變。 又乳母亦曰母。 《越語》生三人,公與之母。 又禽獸之牝皆曰母。 《孟子》五母雞,二母彘。 《前漢·昭帝紀》罷天下亭母馬。 《張華·禽經》鷇將生,子呼母應。雛旣生,母呼子應。 《蘇軾·仇池筆記》眉州縣有一小佛屋,俗謂之猪母佛。 又十母,謂甲乙之屬,十干也。十二支爲十二子。見《史記·律書》。 又西王母,神名。見《山海經》。《大戴禮》云:舜時,西王母獻白玉琯。 又寶母,所以集寶者。 《祥異記》魏生常得一美石,後有胡人見之,曰:此寶母。每月望,設壇海邊上,可以集珠寶。 又嶺南有瘴母。 《鄭熊·番禺雜記》五羊嶺表見有物自空而下,始如彈丸,漸如車輪,遂四散。人中之卽病,謂之瘴母。 又鬼母,神名。 《括異記》南海小虞山有鬼母,一產千鬼。朝產之,暮食之。今蒼梧有鬼姑神是也。 又凡物之有大小者皆曰子母。 《詩·鄭風·盧重環·毛傳》重環,子母環也。 《疏》謂大環貫一小環。 又錢有子母錢。 《周語註》重曰母,輕曰子。子母相通,民乃得所欲。 又牛有子母牛。 《易·說卦》坤爲子母牛。正義曰:取其多蕃畜而順。 又子母竹,今之慈竹也。見《任昉·述異記》。 又子母瓜,取收瓜子,故名。見《齊民要術》。 又甯母,地名。 《春秋·僖七年》公會齊侯,盟于甯母。 《後漢·郡國志》山陽郡方與縣有泥母亭,或曰古甯母。 又慈母、雨母,皆山名。 《丹陽記》江寜縣南三十里有慈母山,生簫管竹。 《荆州記》湘東有雨母山。 又雲母,扇名。 又屛名。 《西京雜記》昭陽殿有雲母扇、雲母屛風。 又雲母竹,竹之大者。見《郭義恭·廣志》。 又《贊寜·筍譜》有雲母筍。 又益母、貝母、知母,俱藥草名。蟁母、鴾母,俱鳥名。喜母,蟲名。俱見《爾雅·註疏》。 又酒滓謂之酪母,見《本草》。 又胡母,複姓。 《後漢·獻帝紀》有胡母班。《風俗通》云:胡母,姓,本陳胡公之後,齊宣王母弟,別封母鄕。遠本胡公,近取母邑,故曰胡母氏。 又《集韻》蒙晡切《正韻》莫胡切,𠀤音模。熬餌也。 《禮·內則》煎醢加黍上,沃以膏,曰淳母。 《鄭註》母,讀曰模。模,象也。作此象淳熬。 又叶母婢切。音敉。 《詩·鄭風》豈敢愛之,畏我父母。叶上杞里。 《魯頌》魯侯燕喜,令妻壽母。 《蔡邕·崔夫人誄》昔在共姜,陪臣之母。勞謙紡繢,仲尼是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