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枪带棍


   形容说话带刺,并牵涉旁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iā qiāng dài gùn
成语注音 ㄐ一ㄚ ㄑ一ㄤ ㄉㄞˋ ㄍㄨㄣˋ
成语简拼 jqdg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夾槍帶棍
成语英文 with a sting in one's words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说话带刺,并牵涉旁人。


近义词



成语示例


姑爷倒寻上我的晦气!又不象是恼我,又不象是恼二爷,夹枪带棍,终究是个什么主意。(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一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姑娘倒寻上我的晦气!又不像是恼我,又不像是恼二爷,夹枪带棍,终久是个甚么主意?”


成语典故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姑娘倒寻上我的晦气!又不像是恼我,又不像是恼二爷,夹枪带棍,终久是个甚么主意?”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从两旁钳住:使劲儿~住。 两旁有物限制住,在两者之间:两山~一水。~峙。 搀杂:~生饭。~杂。 夹东西的器具:竹~子。~剪。卷(juǎn )~。

两层的衣服:~衣。~被。

〔~肢窝〕腋下。

刺击用的长矛:长~。标~。红缨~。 发射子弹的武器:手~。步~。机关~。~杀。~林弹雨。 像枪的东西:焊~。烟~。 两头尖的竹木片,供编篱笆用。

棒:~子。~术。~棒。木~。铁~。 称坏人:恶~。赌~。

捆扎:“~申椒与菌桂兮,赴江湖而沤之”。 古同“混”,混成。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棍』

《廣韻》《集韻》《正韻》胡本切《韻會》戸衮切,𠀤魂上聲。 《類篇》木名。  又《類篇》束木。 《揚雄·反騷》棍申椒與菌桂。  又棍成,自然也。 《揚雄·甘泉賦》紛蒙籠以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