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枪带棒


   指言语中暗藏讽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iā qiāng dài bàng
成语注音 ㄐ一ㄚ ㄑ一ㄤ ㄉㄞˋ ㄅㄤˋ
成语简拼 jqdb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夾槍帶棒
成语英文 lashing out in all directions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言语中暗藏讽刺。


近义词



成语示例


敏之究竟持重一点,她怕太说得明白了,二姨太夹枪带棒一阵乱嚷嚷,就更是不好收拾。因之找了别的几件事来谈着,把这话扯了开去。张恨水《金粉世家》第一百三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一回:“姑娘倒寻上我的晦气。又不像是恼我,又不像是恼二爷,夹枪带棒,终久是个什么主意?”


成语典故

指言语中暗藏讽刺。《红楼梦》第三一回:“姑娘倒寻上我的晦气!又不像是恼我,又不像是恼二爷,夹枪带棒,终久是个甚么主意?”叶文玲《篱下》:“教她心气不顺的就是姐妹俩刚才夹枪带棒的话哪:什么‘这年头没白吃食的,不劳而获想上门找便宜?没那个道道!’” 并列 连带枪刺棒打。比喻说话旁敲侧击,讽刺挖苦。《红楼梦》31回:“又不像是恼我,又不像是恼二爷,~,终久是个甚么主意?”△贬义。多用于写言语带刺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从两旁钳住:使劲儿~住。 两旁有物限制住,在两者之间:两山~一水。~峙。 搀杂:~生饭。~杂。 夹东西的器具:竹~子。~剪。卷(juǎn )~。

两层的衣服:~衣。~被。

〔~肢窝〕腋下。

刺击用的长矛:长~。标~。红缨~。 发射子弹的武器:手~。步~。机关~。~杀。~林弹雨。 像枪的东西:焊~。烟~。 两头尖的竹木片,供编篱笆用。

棍子:木~。~子(a.棍子;b.玉米的别称)。~槌。~冰。~球。~喝(hè)。 体力强,能力大,成绩好,水平高:功课~。身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棒』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步項切,旁上聲。 《說文》梲也。 《類篇》同㭋。亦作棓。 《廣韻》杖也,打也。 《魏志·武帝紀》除北部都尉,造五色棒,縣門左右,各十餘枚。 《魏書·爾朱榮傳》人馬逼戰,刀不如棒。  又《正韻》蒲浪切,音傍。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