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才异能


   奇:少见的;异:特别的。指特殊的才智和能力。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í cái yì néng
成语注音 ㄑ一ˊ ㄘㄞˊ 一ˋ ㄋㄥˊ
成语简拼 qcyn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奇才異能
成语英文 a person of rare talent and exceptional ability
成语日文 独特(どくとく)なすぐれた才能(さいのう)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奇:少见的;异:特别的。指特殊的才智和能力。


成语示例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竟是一个奇才异能之辈,路见不平做出来的。”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 吴兢《贞观政要 择宫》:“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未见有奇才异能。”


成语典故

特殊的才智和能力。明 方孝孺《答王秀才书》:“今天下虽乏奇才异能之士,操笔执牍自负以为文人者不可胜计。”严秀《从“孟德新书”失传说起》:“杨修为了证明曹操的奇才异能,就取出一卷名为‘孟德新书’的东西来,要张松见识见识。” 并列 特殊的才华与能力。明·方孝孺《答王秀才书》:“今天下虽乏~之士,操笔执牍自负以为文人者不可胜计。”△褒义。多用于表示才能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特殊的,稀罕,不常见的:~闻。~迹。~志。~观。~妙。~巧。~耻大辱。 出人意料的,令人不测的:~兵。~计。~袭。出~制胜。 惊异,引以为奇:~怪。惊~。不足为~。

数目不成双的,与“偶”相对:~数(不能被二整除的数,如一、三、五、七、九等,正的奇数亦称“单数”)。 零数:~零(不满整数的数)。~羡(赢余,积存的财物)。有~(如“八分~~”即八分多一点)。

能力:~能。口~。这人很有~干。 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干(gàn)~。奇~。奴~。蠢~。 副词。❶方,始:昨天~来。现在~懂得这个道理。❷仅仅:~用了两元。来了~十天。

才干,本事:~力。~耐。才~。 有才干的:~人。~手。贤~。~工巧匠。~者为师。 胜任,善于:~够。~柔~刚。力所~及。欲罢不~。~动。 会(表示可能性):小弟弟~走路了。 应该:你不~这样说他。 物理学名词,“能量”的简称:电~。热~。 和睦:“(萧)何素不与曹参相~”。 传说中的一种兽,似熊。 古代称一种三足鳖。

古同“耐”,受得住。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奇』

《廣韻》《集韻》《韻會》渠羈切《正韻》渠宜切,𠀤音琦。異也。 《莊子·北遊篇》萬物一也。臭腐化爲神奇,神奇復化爲臭腐。 《仙經》人有三奇,精,氣,神也。  又祕也。 《史記·𨻰平傳》平凡六出奇計,其奇祕世莫得聞。  又姓。  又天神名。 《淮南子·地形訓》窮奇廣莫,風之所生也。  又四凶之一。 《史記·五帝紀》少皡氏有不才子,天下謂之窮奇。 《註》窮奇,卽共工氏。  又獸名。 《司馬相如·上林賦》窮奇𧰼犀。 《註》狀如牛,蝟毛,音如嘷狗,食人。  又江神謂之奇相。 《江記》帝女也。卒爲江神。  又與琦通。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居宜切,音羈。一者,奇也。陽奇而隂偶。 《易·繫辭》陽卦奇,亦零數也。 《又》歸奇于扐以𧰼閏。  又隻也。 《禮·投壷》一算爲奇。  又餘夫也。 《韓非子·十過篇》遺有奇人者,使治城郭。  又數奇,不偶也。 《史記·李廣傳》大將軍隂受上誡,以爲李廣老數奇,毋令獨當單于。  又奇𢷎,一拜也。 《周禮·春官》大祝辨九𢷎,七曰奇𢷎。  又奇車,奇邪不正之車。 《禮·曲禮》國君不乗奇車。  又奇衺,詭異也。 《周禮·地官》比長有辠,奇衺則相及。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隱綺切。與倚通。依倚也。 《前漢·鄒陽傳》輪囷離奇。  又《字彙補》倚蠏切。同矮,短人也。 《後漢·五行志》童謠,見一奇人,言欲上天。  又叶古禾切,音戈。 《宋玉·招魂》娭光眇視,目曾波些。被文服纖,麗而不奇些。 《說文》从大从可。別作①。俗作竒,非。①字从大从司。

『才』

《唐韻》昨哉切《集韻》《韻會》《正韻》牆來切,𠀤音裁。 《說文》艸木之初也。从丨,上貫一,將生枝葉。一,地也。 《徐曰》上一,初生岐枝。下一,地也。 《六書正譌》才,木質也。在地爲木,旣伐爲才,象其枝根斬伐之餘。从木省。別作材,非。  又天地人爲三才。 《易·繫辭》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 一曰能也。 《禮·文王世子》必取賢斂才焉。 《論語》才難,不其然乎。 《前漢·武帝紀》其令州縣舉茂才異等。 《唐書·百官志》擇人以四才。 《邵堯夫曰》臨大事然後見才之難。才者,天之良質也,學者所以成其才也。  又質也,力也。 《詩·魯頌》思無期,思馬斯才。 《傳》多材也。 《孟子》非天之降才爾殊也。 《近思錄》性出於天,才出於氣,氣淸則才淸,氣濁則才濁。  又姓。明尙書才寬。  又《集韻》通作材。 《說文》材,水挺也。从木,才聲。 《徐曰》木勁直可用,故曰入山掄可爲材者。人之有才,義出於此。  又《正韻》與纔通。古用才爲纔始字。 《晉書·謝混傳》才小冨貴,便豫人家事。  又與裁通。 《戰國策》惟王才之。  又與財通。 《前漢·揚雄傳》財足以奉宗廟。  又《集韻》將來切,與哉同。亦始也。 《爾雅·釋詁疏》哉,古文作才。以聲近,借爲哉始之哉。  又作代切,音再。義同。  又叶卽由切,音遒。 《焦氏·易林》季子多才,使我不憂。 《唐韻》祖才切《集韻》《韻會》《正韻》將來切,𠀤音栽。 《說文》言之閒也。 《註》《論語》君子哉若人。是爲閒隔之辭也。 《爾雅·釋詁》哉,閒也。  又《爾雅·釋詁》哉,始也。 《疏》哉者,古文作才。《說文》云才,草木之初也,以聲近,借爲哉始之哉。 《書·伊訓》朕哉自亳。  又《康誥》惟三月哉生魄。  又《玉篇》語助。 《書·堯典》僉曰:於,鯀哉。  又《韻會》柳宗元曰:疑辭也。 《書·益稷》禹曰:兪哉。 《註》口然而心不然之辭也。  又與材通。 《論語》無所取材。 《註》古字材哉同。  又音載。 《書·武成》哉生明。 《釋文》徐音載。  又《詩·大雅》𨻰錫哉周。 《傳》哉,載也。 《疏》文王能布𨻰大利,以賜子孫。於是又載行周道,致有天下。哉與載古字通。○按《左傳·宣十五年》昭十年引《詩》,哉俱作載。  又鄭箋云:哉,始也。與毛傳異。  又叶將其切,音貲。 《詩·邶風》已焉哉。天實爲之,謂之何哉。  又《王風》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說文》本作𠳆。  又𢦔。

『异』

《廣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之切,𠀤音怡。 《廣韻》已也。 《書·堯典》异哉,試可乃已。 《傳》异,已也,退也。言餘人盡巳,惟鯀可試,無成乃退。 《正義》异聲近巳,巳訓止,是停住之意,故爲退也。  又《集韻》發歎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羊吏切《正韻》以智切,𠀤怡去聲。 《說文》舉也。  又《廣韻》退也。  又與異通。 《列子·楊朱篇》何以异哉。 《唐韻》《集韻》《韻會》羊吏切《正韻》以智切,𠀤移去聲。 《說文》分也,从廾从𢌿。𢌿予也。 《博雅》異分也。 《史記·商君傳》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  又不同也。 《書·旅獒》王乃昭德之,致于異姓之邦。 《禮·儒行》同弗與異弗非也。 《疏》謂彼人與己之疏異,所爲是善,則不非毀之也。  又怪也。 《釋名》異者,異於常也。 《左傳·昭二十六年》據有異焉。 《註》異猶怪也。 《史記·屈賈傳》化爲異物兮,又何足患。  又奇也。 《周禮·地官·質人》掌成市之貨賄,人民,牛馬,兵器,珍異。 《註》珍異,四時食物。 《史記·仲尼弟子傳》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  又違也。  又姓。唐異牟尋歸唐,冊封南詔王,今白水蠻有此姓。  又異,翹草名。 《爾雅·釋草》連異翹。  又無名異藥名,主治金創折傷。  又《韻補》叶延知切,音怡。 《詩·邶風》洵美且異。叶下貽。  又叶弋質切,音逸。 《詩·小雅》亦祇以異。 《朱註》逸織反。 《無名氏樂德歌》所見奇異,叶甘美酒食。

『能』

《廣韻》《集韻》《正韻》𠀤奴登切,音儜。 《說文》熊屬,足似鹿。能獸堅中,故稱。賢能而疆壯者稱能傑也。 《徐曰》堅中,骨節實也。  又《廣韻》善也。 《增韻》勝任也。 《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  又《正字通》順習也。 《詩·大雅》柔遠能邇。  又《廣韻》奴來切《正韻》囊來切,𠀤音㾍。三足龞。 《爾雅·釋魚》龞三足,能。 《註》山海經,從山多三足龞,今陽羨縣君山池亦有之。  又與台通。三能,星名。 《史記·天官書》魁下六星,兩兩相比,名曰三能。 《註》作三台。  又《正字通》乃帶切,音柰。姓也。唐能延壽,能元皓,宋能迪。  又與耐通。 《前漢·晁錯傳》胡貊之人性能寒,揚粵之人性能暑。 《註》能,讀曰耐。  又《韻補》叶音尼。 《屈原·離騷》紛吾旣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叶下佩,佩音皮。  又叶音寧。 《詩·小雅》各奏爾能。叶上湛,湛音沈。  又叶音袽。 《柳宗元·佩韋賦》歷九折而直犇兮,固摧轅而失途。遵大路而曲轍兮,又求達而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