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崇信奉某些人;某些事物或言论;并且作为必须遵守的准则。圭:测日影的仪器。臬:圭上南北两端的标杆。圭臬:比喻标准或法则。
清 钱泳《履园丛话》:“三公者,余俱尝亲灸,奉为圭臬,何敢妄生议论。”
圭:测日影的器具。臬:射箭的靶子。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把某些事物、言论信奉为依据的准则。鲁迅《坟.文化偏至论》:“久食其赐,信乃弥坚,渐而奉为圭臬,视若一切存在之本根。” 述宾 圭,测日影的仪器。臬,箭靶子。形容把某种言论、主张尊奉为唯一正确的准则。鲁迅《坟·人之历史》:“适应之说,迄今日学人犹~。”△多用于标准原则方面。→奉为楷模 奉若神明 ?鸡毛蒜皮
恭敬地用手捧着:~觞(举杯祝酒)。~献。~祀。~承(恭维,讨好。“承”读轻声)。 尊重,遵守:~公守法。~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行故事(按老规定办事)。 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告。~还(huán )。~陪。~劝。~迎(a.敬辞,迎接;b.奉承)。~赠。 信仰:信~。素~佛教。 供养,伺候:~养。供~。侍~。 姓。 古同“俸”,薪金。
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上圆(或剑头形)下方:~角(jiǎo )(圭的棱角,喻锋芒)。 古代测日影的器具:~表(a.测日影的器具;b.标准)。~臬(指标准、法度,如“奉为~~”)。 古代容量单位(一升的十万分之一):~撮(喻小量)。~勺。 古代重量单位,十圭重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重一斤。 洁:~田(古代卿大夫供祭祀用的田)。
箭靶子。 古代测日影的标杆。 标准,法式:圭~。
《唐韻》扶壟切《集韻》《韻會》父勇切,𠀤音唪。 《說文》承也。 《禮·曲禮》長者與之提攜,則兩手奉長者之手。 又與也,獻也。 《史記·藺相如傳》奉璧西入秦。 又《集韻》房用切,音俸。養也,秩祿也。 《史記·蕭何世家》高祖以吏䌛咸陽,吏皆送奉錢三,何獨以五。 《前漢·宣帝紀》帝詔小吏,勤事而奉薄,其益百石以上奉十五。別作俸。 又姓。漢馬軍使奉揮,明奉科。
『圭』《唐韻》古攜切《集韻》《韻會》涓畦切,𠀤音閨。 《說文》瑞玉也。上圜下方,圭以封諸侯,故从重土。 《書·禹貢》禹錫𤣥圭。 《詩·大雅》錫爾介圭。 《周禮·春官·典瑞》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 又《周禮·春官》土圭以致四時日月,封國則以土地。 《註》土,猶度也。土圭,测日景之圭。 又量名。 《前漢·律歷志》量多少者,不失圭撮。 《註》六十四黍爲圭,《後漢·與服志》: 又凡合單紡爲一系,四系爲一扶,五扶爲一首,五首爲一文,文采淳爲一圭。 又丸散之刀圭,准如梧桐子大,十分方寸匕之一,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不落爲度。見《本草綱目·序例》。 又與閨同。 《禮·儒行》蓽門圭窬。
『臬』《廣韻》五結切《集韻》《正韻》魚列切《韻會》倪結切,𠀤音孽。 《說文》射的。从木,自聲。 《徐曰》射之高下準的。 又《廣韻》門橜也。 《爾雅·釋宮》樴謂之杙,在地者謂之臬。 《註》卽門橜也。 《韻會》或作槷。亦作闑。 又《博雅》臬,灋也。 《書·康誥》王曰:外事汝陳時臬。 《傳》臬,法也。 又《多方》爾罔不克臬。 《傳》汝無不能用法,欲其皆用法。 又《小爾雅》臬,極也。 又《集韻》九芮切,音劂。射的也。 又《韻補》叶牛例切,音刈。 《張衡·東京賦》桃弧棘矢,所發無臬。飛礫雨散,剛彈必斃。 《註》臬,射墩的也。 《釋文》牛例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