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袂攘襟


   奋袂:挥袖;攘襟:撩起衣襟。挥袖攘襟站起。形容愤恨或激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fèn mèi rǎng jīn
成语注音 ㄈㄣˋ ㄇㄟˋ ㄖㄤˇ ㄐ一ㄣ
成语简拼 fmrj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奮袂攘襟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奋袂:挥袖;攘襟:撩起衣襟。挥袖攘襟站起。形容愤恨或激动。


成语示例


风声,议其所以,乃~,怒目切齿。 晋·刘伶《酒德颂》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晋·刘伶《酒德颂》:“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


成语典故

奋袂:挥袖。攘襟:撩起衣襟。犹言奋袂而起。晋.刘伶《酒德颂》:“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 并列 扬起衣袖,撩起衣襟。犹言“奋袂而起”。晋·刘伶《酒德颂》:“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怒目切齿。”△多用于情状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鸟张开并振动翅膀:~飞。~翅。 振作,鼓劲,振动:~起。~力。~勇。~不顾身。振~。勤~。兴~。 提起,举起:~臂。~袂(举袖,形容奋发的样子)。~笔疾书。

衣袖,袖口:张~(张开衣袖)。联~(手拉着手,结伴)。分~(离别)。

侵夺,偷窃:~羊(指暴露亲人的过失,语出《论语·子路》中的“其父~羊,而子证之”)。~夺。~窃。~善(掠人之美)。 推,排斥:~斥。~除。~夷(抵御外国侵略)。 烦乱:~~(纷乱)。扰~。 捋:~袂。~臂。

衣服的胸前部分:大~。对~。底~。~带(亦喻山川屏障环绕,地势险要)。~要(亦喻军事上险要的地理位置)。 胸怀,抱负:~怀。胸~。 姐妹的丈夫之间的称呼:连~。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奋』

《篇海類編》古朗切,剛上聲。鹽澤也。  又音本。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方問切,音僨。 《說文》翬也。 《爾雅·釋鳥》雉,絕有力奮。羊,絕有力奮。螽醜奮。鳥張羽奮奞也。 《詩·邶風》不能奮飛。 《史記·樂書》羽翮奮,角觡生。  又震動也。 《易·豫𧰼》雷出地奮。  又揚也。 《禮·樂記》奮至德之光。  又振去塵也。 《禮·曲禮》僕展軨效駕,奮衣由右上。  又姓。 《左傳》楚有司馬奮揚。  又叶普麫切,音片。 《孫楚·韓信贊》秦失其鹿,英雄交戰。遂寤明主,超然虎奮。 从奞在田上。俗作𡚒,非。𡚒字原从奞从旧。

『袂』

《唐韻》弭弊切《集韻》《韻會》彌蔽切,𠀤音櫗。 《玉篇》袖也。 《釋名》袂,掣也。掣,開也。開張之,以受臂屈伸也。 《禮·曲禮》以袂拘而退。 《儀禮·大射儀》大射正弓矢,以袂順左右隈。 《前漢·鄒陽傳》攘袂而正議者,獨大王耳。  又擔袂,國名。 《水經注》江口有國,號擔袂,屬天竺。遣黃門字興爲擔袂王。  又《集韻》儒稅切。音汭。 《莊子·漁父篇》被髮揄袂。 《釋文》袂,李音芮。  又倪祭切。同褹。詳褹字註。  又《類篇》古穴切,同𧝃。亦袖也。 《韻補》《沈炯·歸魂賦》:矧古今之悲凉,並攢心而霑袂。渡狹嶺之欹危,跨淸津之幽咽。

『攘』

《唐韻》汝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如陽切,𠀤音穰。 《說文》推也。  又竊也。 《書·呂𠛬》奪攘矯虔。 《禮·禮器》匹士太牢而祭,謂之攘。  又因其自來而取曰攘。 《論語》其父攘羊。  又卻也。 《禮·曲禮》左右攘辟。 《周禮·秋官·禁殺戮》掌司攘獄者,遏訟者,以告而誅之。 《註》攘,猶卻也。 《疏》謂人有罪過,官有文書。追攝不肯受者。 《齊語》西征攘白翟之地。 《前漢·鄒陽傳》攘袂而正議。 《註》攘袂,猶今人云捋臂。  又除也。 《詩·大雅》攘之剔之。 《疏》攘除翦剔。  又《揚子·方言》止也。  又《唐韻》如兩切《集韻》《韻會》《正韻》汝兩切,𠀤音壤。擾也。 《前漢·𨻰平傳贊》傾側擾攘楚魏之閒。  又《唐韻》《集韻》《韻會》人漾切《正韻》人尚切,𠀤與讓通。遜也。 《前漢·禮樂志》隆雅頌之聲,盛揖攘之容。 《註》攘,古讓字。  又《藝文志》道家者流,合於堯之克攘,易之嗛嗛。  又《集韻》式亮切,賞去聲。與饟同。 《詩·小雅》攘其左右。 《箋》攘讀爲饟。  又《集韻》《韻會》𠀤泥庚切,音獰。搶攘,亂貌。 《前漢·賈誼傳》國制搶攘。 《註》攘,女庚反。師古讀搶攘爲傖獰。

『襟』

《唐韻》《韻會》𠀤居吟切,音金。 《說文》交衽也。 《廣韻》袍襦前袂也。 《爾雅·釋器》衣眥謂之襟。 《屈原·離騷》霑余襟之浪浪。 《釋名》襟,禁也,交于前所以禁禦風寒也。亦作衿。 《類篇》又作𧛛。 《玉篇》又作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