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临深渊


   临:靠近;渊:深水坑。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rú lín shēn yuān
成语注音 ㄖㄨˊ ㄌ一ㄣˊ ㄕㄣ ㄩㄢ
成语简拼 rlsy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如臨深淵
成语英文 be cautious as though at the brink of a deep abyss
成语俄文 ходить по неокрепшему льду
成语日文 深えんに臨(のぞ)むが如(ごと)し
成语结构  动宾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临:靠近;渊:深水坑。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




成语示例


黄帝居人上,惴惴如临深渊。(明 李贽《初潭集 君臣一》)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成语典故

渊:深水潭。好像到了深水潭的边上。比喻行事十分警惕,小心谨慎。《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亦作“如临深谷”。《云笈七签》卷九八:“如潜有所得,专如临深谷,战如履薄冰,此得道之门耳。”亦作“如临渊谷”。宋.朱熹《答吴尉》:“大抵守官只要律己公廉,执事勤谨,昼夜孜孜,如临渊谷,便自无他患害。” 述宾 渊,深水潭。好像站在深渊的边缘。比喻非常谨慎小心。语出《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张平《抉择》:“陡然间,他不禁产生了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多用于表示处事谨小慎微。→如履薄冰 提心吊胆 小心翼翼 战战兢兢 ?履险如夷 如履平地 泰然自若 安之若素。也作“如临深谷”、“如临渊谷”。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 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自叹弗~。 到,往:~厕。 假若,假设:~果。~若。假~。 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 与,和:“公~大夫入”。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 表示举例:例~。 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姓。

从表面到底或从外面到里面距离大,与“浅”相对:~水。~山。~邃。~渊。~壑。~海。~耕。~呼吸。~藏若虚(把珍贵的东西深藏起来,好像没有一样,喻人有知识才能但不在人前表现)。~居简出。 从表面到底的距离:~度。~浅。。水~三尺。 久,时间长:~夜。~秋。年~日久。 程度高的:~思。~知。~交。~造。~谈。~省(xǐng )(深刻的警悟。亦作“深醒”)。~究。~奥。~切。~沉(a.形容程度深,如“暮色~~”;b.声音低沉,如“~~的哀鸣”;c.思想感情不外露,如“他为人~~,叫人难以捉摸”)。~谋远虑。 颜色浓:~色。~红。

深水,潭:~水。~谷。~林。~薮(“渊”,鱼所聚处;“薮”,水边草地,兽所聚处;喻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深~。临~羡鱼(喻只作空想,不作实际工作)。 深:~博。~源。~浩。~玄。~邈。~儒。~识(精深的见识)。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如』

《唐韻》人諸切《集韻》《韻會》《正韻》人余切,𠀤音鴽。 《說文》从隨也。一曰若也,同也。 《書·舜典》如五器,如岱禮,如初,又然也。 《易·離卦》突如其來如。 《前漢·揚雄傳》雄家產不過十金,晏如也。  又往也,至也。公如棠,如齊。見《左傳》。 《劉伶·酒德頌》幕天席地,縱意所如。  又月名。 《爾雅·釋歲》二月爲如。  又語助辭。 《論語》恂恂如也。 《孟子》驩虞如也,皥皥如也。  又凉如。縣名。 《前漢·郊祀志》上遂北巡朔方,還釋兵凉如。  又肥如,古國名,在遼西郡。 《應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  又姓。如羅氏,攺爲如氏,見《統譜》。  又本覺爲如,今覺爲來,見《道院集》。  又眞如,有變易性相,如如常住不遷,𠀤見《禪燈錄》。  又𤣎如,獸名。瞿如,鳥名。𠀤見《山海經》。  又通作而。 《前漢·五行志》引左傳,星隕如雨。 《註》如,而也,星隕而且雨。  又《廣韻》人恕切《集韻》《韻會》如倨切,𠀤音茹。 《東方朔·七諫》忽容容其安之兮,超荒忽其焉如。苦衆人之難信兮,願離情而遠舉。 《註》舉去聲。  又《集韻》《類篇》𠀤乃箇切,音那。亦若也。

『深』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式針切,音𦸂。水名。 《說文》水出桂陽南平,西入營道。  又邃也。 《增韻》深者,淺之對。 《詩·邶風》深則厲,淺則揭。  又深微也。 《易·繫辭》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  又藏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必深其爪。  又衣名。 《禮·深衣疏》衣裳相連,被體深邃,故謂之深。  又州名。 《韻會》後漢博陸郡,隋置深州。 《廣輿記》今屬眞定府。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式禁切,音諗。度淺深曰深。 《周禮·地官》以土圭測土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