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狼牧羊


   如同狼放养羊一般。比喻官吏残酷地欺压人民。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rú láng mù yáng
成语注音 ㄖㄨˊ ㄌㄤˊ ㄇㄨˋ 一ㄤˊ
成语简拼 rlmy
感情色彩 贬义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like a wolf shepherding sheep
成语结构  动宾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如同狼放养羊一般。比喻官吏残酷地欺压人民。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宁成为济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


成语典故

像叫狼去放牧羊一样。比喻酷吏残害人民。《史记.酷吏列传》:“宁成为济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明.魏校《庄渠李氏统宗谱.八世》:“有司举洧为粮长,其贪如狼牧羊也。” 述宾 好像狼在放牧羊群那样。比喻酷吏残害百姓。语出《史记·酷吏列传》:“宁成为济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辽史·萧岩寿传》:“~,何能长久。”△贬义。多用于描写暴政残民。→鱼肉百姓?爱民如子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 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自叹弗~。 到,往:~厕。 假若,假设:~果。~若。假~。 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 与,和:“公~大夫入”。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 表示举例:例~。 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姓。

哺乳动物,形状很像狗,性残忍而贪婪,昼伏夜出,能伤害人畜。毛皮可制衣褥:~狈。~奔豕突。~吞虎咽。~子野心(喻凶恶残暴的人的狂妄欲望和狠毒用心)。引~入室(喻引进坏人)。

放养牲口:~童。畜~。~场。放~。游~。~民。~歌。~群。 治:~民(治理人民)。 古代治民之官:州~。

哺乳动物,反刍类,一般头上有一对角,品种很多:绵~。黄~。羚~。~羔。~毫。~肠线。~肠小道。 姓。

古同“祥”,吉祥。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如』

《唐韻》人諸切《集韻》《韻會》《正韻》人余切,𠀤音鴽。 《說文》从隨也。一曰若也,同也。 《書·舜典》如五器,如岱禮,如初,又然也。 《易·離卦》突如其來如。 《前漢·揚雄傳》雄家產不過十金,晏如也。  又往也,至也。公如棠,如齊。見《左傳》。 《劉伶·酒德頌》幕天席地,縱意所如。  又月名。 《爾雅·釋歲》二月爲如。  又語助辭。 《論語》恂恂如也。 《孟子》驩虞如也,皥皥如也。  又凉如。縣名。 《前漢·郊祀志》上遂北巡朔方,還釋兵凉如。  又肥如,古國名,在遼西郡。 《應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  又姓。如羅氏,攺爲如氏,見《統譜》。  又本覺爲如,今覺爲來,見《道院集》。  又眞如,有變易性相,如如常住不遷,𠀤見《禪燈錄》。  又𤣎如,獸名。瞿如,鳥名。𠀤見《山海經》。  又通作而。 《前漢·五行志》引左傳,星隕如雨。 《註》如,而也,星隕而且雨。  又《廣韻》人恕切《集韻》《韻會》如倨切,𠀤音茹。 《東方朔·七諫》忽容容其安之兮,超荒忽其焉如。苦衆人之難信兮,願離情而遠舉。 《註》舉去聲。  又《集韻》《類篇》𠀤乃箇切,音那。亦若也。

『狼』

《唐韻》魯當切《集韻》《韻會》盧當切《正韻》魯堂切,𠀤音郞。 《說文》似犬,銳頭白頰,高前廣後。从犬,良聲。 《埤雅》狼大如狗,靑色,作聲諸竅皆沸,善逐獸。里語曰:狼卜食。狼將遠逐食,必先倒立以卜所向,故獵師遇狼輒喜。狼之所嚮,獸之所在也,其靈智如此。古之烽火用狼糞,取其煙直而聚,雖風吹之不斜。 《爾雅·釋獸》狼,牡貛,牝狼。 《註》牡名貛,牝名狼,辨狼之種類也。 《詩·齊風》竝驅從兩狼兮。 《周禮·天官·獸人》冬獻狼。 《註》狼膏聚,聚則溫。  又狼藉。 《孟子》樂歲粒米狼戾。 《註》狼戾,猶狼藉也。  又《周禮·秋官》條狼氏。 《註》條,當爲滌器之滌。狼狼扈道上。 《疏》狼狼扈道上者,謂不蠲之物在道,猶今言狼藉也。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東有大星曰狼。狼角變色,多盜賊。  又《律書》西至於狼。狼者,言萬物可度量。斷萬物故曰狼。  又《杜篤·論都賦》寥狼邛莋。 《註》寥狼,猶擥擾也。  又地名。 《左傳·文九年》楚子師於狼淵,以伐鄭。 《史記·秦本紀》白起攻趙,取代光狼城。  又白狼縣,屬右北平郡。臯狼縣,屬西河郡。皆見《前漢·地理志》。  又《後漢·明帝紀》西南夷白狼動黏諸種,前後慕義貢獻。  又草名。 《爾雅·釋草》孟狼尾。 《註》似茅,今人亦以覆屋。  又姓。 《左傳·文二年》狼瞫取戈以斬囚。  又《集韻》里黨切。音朗。狼犺,獸名。似猴。  又郁狼,漢侯國。 《韋昭曰》屬魯。狼音盧黨反。見《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  又《集韻》《韻會》𠀤郞宕切,音浪。博狼,地名。在陽武。 《前漢·張良傳》秦皇帝東遊,至博狼沙中《註》師古曰:狼音浪。◎按史記本作浪。

『牧』

《廣韻》《集韻》《韻會》𠀤莫六切,音目。 《說文》本作𤘴,養牛人也。从攴牛。 《玉篇》畜養也。 《廣韻》放也,食也。 《揚子·方言》牧,飤也。 《註》謂放飤牛馬也。 《書·禹貢》萊夷作牧。 《傳》萊夷,地名,可以放牧。 《詩·小雅》爾牧來思。 《周禮·地官·牧人》掌牧六牲而阜蕃其物,以供祭祀之牲牷。  又《夏官·校人》夏祭先牧。 《註》始養馬者。  又牧師掌牧地。 《左傳·僖二十八年》不有行者,誰扞牧圉。 《註》牛曰牧,馬曰圉。  又《哀元年》少康爲仍牧正。  又《爾雅·釋地》郊外謂之牧。 《疏》言可放牧也。書牧誓云: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是也。 《書傳》紂近郊三十里地名牧。  又《易·謙卦》謙謙君子,𤰞以自牧也。 《註》牧,養也。  又《小爾雅》牧,臨也。 《揚子·方言》牧,司也,察也。 《韻會》治也。 《書·舜典》旣月,乃日覲四岳羣牧。 《傳》九州牧監。  又《呂𠛬》非爾惟作天牧。 《禮·曲禮》九州之長,入天子之國曰牧。 《周禮·天官·大宰》九兩,一曰牧。以地得民。 《註》牧,州長也。 《前漢·成帝紀》罷部刺史官,更置州牧。  又《詩·邶風》自牧歸荑。 《傳》牧,田官也。  又《禮·月令》舟牼覆舟。 《註》主舟之官也。  又《周禮·地官·小司徒》乃經土地,而井牧其田野。 《註》隰臯之地,九夫爲牧,二牧而當一井。今造都鄙,授民田,有不易,有一易,有再易,通率二而當一,是之謂井牧。  又《周禮·地官·遂師》經牧其田野。 《註》經牧,制田界與井也。  又《廣韻》使也。  又《爾雅·釋畜》黑腹,牧。 《疏》牛黑腹者名牧。  又《左傳·隱五年》鄭人侵衞牧。 《註》牧,衞邑。  又廣牧,縣名。屬朔方郡。見《前漢·地理志》。  又人名。 《史記·黃帝紀》舉風后力牧。 《註》班固曰:力牧,黃帝相也。  又姓。 《風俗通》漢有越巂太守牧稂。  又《集韻》莫候切,音茂。地名。 《尚書·大傳》牧之野。劉昌宗讀。  又一曰畜牧。 《書·禹貢》爲萊夷及牧。《釋文》徐音目,一音茂。  又叶莫狄切。 《詩·小雅》我出我車,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謂我來矣。召彼僕夫,謂之載矣。王事多難,維其棘矣。來叶六直切,載叶節力切。

『羊』

《廣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𠀤音陽。 《說文》羊,祥也。从𦫳,象頭角尾之形。孔子曰:牛羊之字,以形舉也。 《玉篇》豕屬也。 《易·說卦》兌爲羊。 《註》其質好剛鹵。 《詩·召南》羔羊之皮。 《傳》小曰羔,大曰羊。 《禮·曲禮》羊曰柔毛。 《月令》食麥與羊。 《註》羊,火畜也。時尚寒,食之以安性也。  又麢羊。 《爾雅·釋獸》麢,大羊。 《註》似羊而大,角圓銳,好在山崖閒。  又鳥名。 《家語》齊有一足之鳥,飛集于公朝。齊侯使使問孔子,孔子曰:此鳥名商羊,水祥也。  又姓。 《左傳·閔二年》羊舌大夫。 《註》羊舌,氏也。 《公羊傳疏》子夏傳與公羊高。 《史記·梁孝王世家》齊人羊勝。  又官名。 《周禮·夏官·羊人註》羊屬南方火,司馬火官,故在此。  又白羊,匈奴國名。 《史記·匈奴傳》幷樓煩,白羊,河南。  又《前漢·禮樂志》雙飛常羊。 《註》猶逍遙也。 《屈原·離騷》聊逍遙以相羊。 《註》逍遙,相羊,皆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