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醉方醒


   方:刚才。象酒醉才醒一般。比喻刚从沉迷中醒悟过来。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rú zuì fāng xǐng
成语注音 ㄖㄨˊ ㄗㄨㄟˋ ㄈㄤ ㄒ一ㄥˇ
成语简拼 rzfx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recover as from a fit of drunkenness
成语结构  动宾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方:刚才。象酒醉才醒一般。比喻刚从沉迷中醒悟过来。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四回:“三藏闻言,如醉方醒,似梦初觉,乐以忘忧,称谢不尽。”


成语典故

像醉酒后刚刚醒来。比喻从沉迷中醒悟过来。《西游记》五四回:“三藏闻言,如醉方醒,似梦初觉。”亦作“如醉初醒”。《东周列国志》一○三回:“黄歇如梦初觉,如醉初醒。” 述宾 好像刚从酒醉中醒来。比喻从昏沉、迷茫中醒悟过来。《西游记》54回:“三藏闻言,~,似梦初觉。”△多用于表示领会觉悟。→恍然大悟 ?茫然不解 执迷不悟。也作“如醉初醒”。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 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自叹弗~。 到,往:~厕。 假若,假设:~果。~若。假~。 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 与,和:“公~大夫入”。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 表示举例:例~。 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姓。

饮酒过量,神志不清:~汉。~鬼。~意。~拳(一种拳术,步法上突出东倒西歪的醉态)。~生梦死。~翁之意不在酒。 沉迷,过分爱好:~心。沉~。陶~(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用酒泡制的:~枣。~虾。~蟹。

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正~形.长~形 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根。平~。开~。 人的品行端正:~正。~直。 一边或一面:~向。~面。 地区,地域:地~。~志。~言。~物。~圆。~隅(边疆)。~舆(指领域,亦指大地)。 办法,做法,技巧:~式。~法。教导有~。贻笑大~。 种,类:变幻无~。仪态万~。 为治疗某种疾病而组合起来的若干种药物的名称、剂量和用法:药~。 违背:~命。 正在,正当:~今盛世。~兴未艾。 才,刚刚:~才。如梦~醒。 量词,多指一立方米:土石~。 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几~石章。 姓。

睡眠状态结束或尚未入睡:如梦方~。 酒醉、麻醉或昏迷后神志恢复正常状态:~酒。 泛指头脑由迷糊而清楚:~悟。觉(jué)~。清~。提~。猛~。 明显、清楚:~目。~眼。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如』

《唐韻》人諸切《集韻》《韻會》《正韻》人余切,𠀤音鴽。 《說文》从隨也。一曰若也,同也。 《書·舜典》如五器,如岱禮,如初,又然也。 《易·離卦》突如其來如。 《前漢·揚雄傳》雄家產不過十金,晏如也。  又往也,至也。公如棠,如齊。見《左傳》。 《劉伶·酒德頌》幕天席地,縱意所如。  又月名。 《爾雅·釋歲》二月爲如。  又語助辭。 《論語》恂恂如也。 《孟子》驩虞如也,皥皥如也。  又凉如。縣名。 《前漢·郊祀志》上遂北巡朔方,還釋兵凉如。  又肥如,古國名,在遼西郡。 《應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  又姓。如羅氏,攺爲如氏,見《統譜》。  又本覺爲如,今覺爲來,見《道院集》。  又眞如,有變易性相,如如常住不遷,𠀤見《禪燈錄》。  又𤣎如,獸名。瞿如,鳥名。𠀤見《山海經》。  又通作而。 《前漢·五行志》引左傳,星隕如雨。 《註》如,而也,星隕而且雨。  又《廣韻》人恕切《集韻》《韻會》如倨切,𠀤音茹。 《東方朔·七諫》忽容容其安之兮,超荒忽其焉如。苦衆人之難信兮,願離情而遠舉。 《註》舉去聲。  又《集韻》《類篇》𠀤乃箇切,音那。亦若也。

『醉』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將遂切,音檇。 《正韻》爲酒所酣曰醉。 《書·酒誥》德將無醉。 《詩·大雅》旣醉以酒。  又心醉。 《莊子·應帝王》列子見之而心醉。 《文中子·事君篇》心醉六經。  又骨醉。 《唐書·武后紀》高宗王后蕭良姊爲武昭儀所誣,囚之,武氏置二人釀甕中,曰令二姬骨醉。  又心和神全曰醉。 《淮南子·覽冥訓》通于大和者,惛若純醉而甘臥以遊其中,不知其所由也。  又《字彙補》醉李,地名。與檇李同。 《公羊傳·定十四年》於越敗吳于醉李。  又《字彙補》精崔切,音嶉。 《李世澤·韻圖》醉字有平去二音。 《說文》醉,卒也。卒其度量,不至於亂也。一曰潰也。 《正字通》醉必伐德喪儀,酒誥、賓筵言之甚詳,未有醉能卒其度量不至亂者。因卒立義,說文誤。

『方』

《唐韻》府良切《集韻》《韻會》分房切,𠀤音芳。 《說文》倂船也。象兩舟省總頭形。或从水作汸。 《詩·周南》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傳》方,泭也。 《釋文》小筏曰泭。 《爾雅·釋水》大夫方舟。 《註》倂兩船。 《史記·酈食其傳》方船而下。 《註》謂𠀤船也。  又《易·坤卦》六二直方大。 《註》地體安靜,是其方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圜者中規,方者中矩。 《淮南子·天文訓》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圓者主明。  又《易·觀卦》君子以省方觀民設敎。 《疏》省視萬方。 《詩·大雅》監觀四方。 《周禮·天官·冢宰》辨方正位。 《註》別四方。 《釋文》視日景,以別東西南北四方,使有分別也。 《禮·內則》敎之數與方名。 《註》方名,如東西也。  又《易·未濟》君子以愼辨物居方。 《疏》各居其方,皆得安其所。 《詩·大雅》萬邦之方,下民之王。 《箋》方,猶嚮也。 《疏》諸言方者,皆謂居在他所,人嚮望之,故云:方,猶嚮也。  又道也。 《易·恆卦》君子以立不易方。 《註》方,猶道也。 《禮·樂記》樂行而民鄕方。 《註》方,猶道也。  又《易·復卦》后不省方。 《註》方,猶事。 《疏》不省視其方事也。  又術也,法也。 《易·繫辭》方以類聚。 《疏》方謂法術性行。 《左傳·昭二十九年》官修其方。 《註》方,法術。  又放也。 《書·堯典》方命圯族。 《釋文》方,放也。  又有之也。 《詩·召南》維鵲有巢,維鳩方之。 《傳》方,有之也。  又今也。 《詩·秦風》方何爲期。 《箋》方今以何時爲還期。 《莊子·天地篇》方且本身而異形。 《註》凡言方且者,言方將有所爲也。  又穀始生未實也。 《詩·小雅》旣方旣皁。 《箋》方,房也。謂孚甲始生而未合時也。  又倂也。 《儀禮·鄕射禮》不方足。 《註》方,猶倂也。  又旁出也。 《儀禮·大射禮》左右曰方。 《註》方,旁出也。  又板也。 《儀禮·聘禮》不及百名,書於方。 《註》方,板也。 《禮·中庸》布在方策。 《註》方,板也。策,𥳑也。  又常也。 《禮·檀弓》左右就養無方。 《註》方,猶常也。  又文也。 《禮·樂記》變成方謂之音。 《註》方,猶文章也。  又義之宜也。 《左傳·隱三年》臣聞愛子,敎之以義方。  又《閔二年》授方任能。 《註》方百事之宜也。  又比方也。 《論語》子貢方人。 《何晏註》比方人也。  又《博雅》方,大也,正也。  又祭名。 《詩·小雅》以社以方。 《傳》迎四方氣於郊也。  又地名。 《詩·小雅》侵鎬及方。 《註》鎬,方,皆北方地名。  又姓。 《詩·小雅》方叔涖止。 《傳》方叔,卿士也。  又官名。 《周禮·夏官·司馬》職方氏,土方氏,懷方氏,合方氏,訓方氏,形方氏。 《前漢·朱雲傳註》尚方,少府之屬官也,作供御器物。  又醫方。 《史記·扁鵲傳》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 《前漢·郊祀志》少君者,故深澤侯人主方。 《註》侯家人主方藥也。  又《廣韻》《集韻》𠀤符方切,音房。方與,縣名。 《前漢·高帝紀》沛公攻胡陵方與。 《註》音房預,屬山陽郡。  又《集韻》蒲光切,音旁。彷或作方。 《前漢·揚雄傳》方皇於西淸。 《註》方皇,猶彷徨也。  又文紡切。蝄或作方。 《周禮·夏官·方相氏》敺方良。 《註》方良,罔兩也。木石之怪夔罔兩。 《張衡·東京賦》腦方良。 《註》方良,草澤之神也。○按《說文》作蝄蜽。  又《集韻》甫兩切,音倣。效也。  又《韻補》叶膚容切《道藏·左夫人歌》騰躍雲景轅,浮觀霞上空。霄軿縱橫舞,紫蓋記靈方。

『醒』

《唐韻》《集韻》《韻會》桑經切《正韻》先靑切,𠀤音星。 《說文》醉解也。 《左傳·僖二十三年》醒,以戈逐子犯。 《前漢·蓋寬饒傳》次公醒而狂,何必酒也。 《楚辭·漁父》衆人皆醉我獨醒。  又《增韻》夢覺也。  又《廣韻》蘇挺切《集韻》《韻會》銑挺切《正韻》息井切,𠀤星上聲。義同。  又《廣韻》蘇佞切《集韻》《韻會》新佞切《正韻》息正切,𠀤星去聲。 《韓愈·東都遇春詩》朝曦入牖來,鳥喚昏不醒。  又《字彙補》子淸切,音精。星名。 《孫氏瑞應圖》大醒,景星也。